孙玉芬:端午话凉席

又快到端午节了。近日天热,藤凉席(1.5×2.0)有了用武之地,又心甘情愿地被铺到了床上。躺在上面,我顿觉凉爽了许多。提到凉席,我便想起1986年端午节(女儿节)俩妹妹陪着妈妈来辛店电厂送的“看闺女”的三大件——凉席、竹帘(珠帘)和蚊帐。
端午节送女儿凉席的寓意是希望女儿在婆家能有一“席”之地,同时“席”与“喜”字同音,送凉席也有送“喜”的意思,表达了父母对女儿无私的关爱与满满的祝福。在我家乡山东淄博,端午节这天,当地有一种特色习俗,即“看女儿”,也就是给出嫁第一年的女儿准备好凉席、竹帘和蚊帐,送到女儿家。当然,我家也不例外。那天我妈在俩妹妹陪伴下从渭头河坐车到淄川,淄川——张店,张店——大武,下车走15分钟到辛店电厂。她们来一趟看我,很不容易的,要倒两次车。谢谢当年的妈妈和俩妹妹。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尘封的那般真切与美好的记忆又被唤起,叫我如何不感慨,不感动,不感恩万分?
那时我们的床是博山棕床(1.35×2.2),上面铺有毛毡,床单。妈妈送的凉席是高粱秸皮编织的,只能卷起来放置,竹帘选的是漂亮的白色透明的带有粉色线条的珠帘,蚊帐是白色的。凉席,送来就铺在床上了;珠帘太漂亮,舍不得挂在屋外,就挂在里间的门上;蚊帐也挂上了。看着妈妈送的“看女儿”的三大件安排妥当,各归其所,妈妈、俩妹妹,我们都笑了!那么开心,幸福,满足!只记得那凉席,在我儿子两岁时(1988年),凉席的一角有一个像黑豆一样的小洞。调皮爱动的他很是好奇,不知用什么东西,他把小洞慢慢地变大,也不知他用了多长时间,把小洞变为“大洞”。总之一夏天过去,我要收起凉席时,才发现这特大的“秘密”,儿子的“杰作”(凉席的大洞)。看!我这粗心的妈妈怎么当的!后来,我找了一块相应的布,把那大洞补好了。于是,妈妈送的凉席又继续为我们服务了两年才“退休”。直到1993年换了席梦思床,凉席,变成了竹凉席(1.5×2.0)。
大概到了2003年又买了一床“梦阳家纺”精编古藤席。古藤席具有结实、光滑、耐磨、轻盈、透气之特点。在炎热的夏季若有了古藤席就等于拥有了凉快惬意。睡得舒心,用得放心,冰而不寒。古藤席到现在已为我们服务了22年,可谓忠心耿耿,全心全意,默默奉献。每年用完之后,我都要用热水烫一烫,洗一洗,晾一晾,然后,放入几粒“樟脑丸”,收进箱子里,任其“休息”,以利明年再用。
现在的凉席,五花八门,什么材质,什么价格都应有尽有,任你选择。但妈妈送的凉席,却是无法复制,无法媲美的。那是一份无价的爱,那是一份无疆的情!端午节送凉席这种习俗体现了父母对女儿的关心和爱护。它不仅是一种物质的给予,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是父母对女儿未来生活美好祝愿的体现!端午节到了,我又想我妈妈了……

作者简介:孙玉芬,新时代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生于1962年。1985年毕业于淄博师专(后曲师大),于山东辛店电厂工作32年。其中从教21载。写过教学论文和豆腐块。喜欢余暇看看书,动动笔;赏赏景,拍拍照。喜欢朗读,自娱自乐。像蝴蝶般生活,精彩人生。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