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
来源:淮安城市网
篆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 它是书法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的一门艺术。就制作工艺而言,它是指将在平面上设计好的纹样或文字镌刻在金属、石头、牙、角等材质上。一方好印是篆法、刀法和章法的完美结合,更是篆刻家文化素养的体现和情感的寄托。

篆刻属于艺术门类。艺术,从来都不以“法”为桎梏,而是以“情”为依托。如明朝篆刻家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体现的是文人的担当和情怀;齐白石有一枚闲章“ 不可居无竹”,表达了齐白石老人清高脱俗的文人心境;傅抱石有一方印章叫做“往往醉后”,总是被钤盖在他比较得意的作品上;弘一法师的一方印章刻有“能婴儿乎”,表达了他人生从此重新来过的巨大转变。等等精彩,不胜枚举。艺者从文,情倾天下。

严峥的印章“师道”,就表达了篆刻家自己的出世追求和超然境界。书法功底深厚,章法和谐,线条生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枚“无地不乐”,知白守黑,天道自然。“不”字疏可跑马,“无”字上部,则体现了密不插针的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征,互为呼应;其内容更是逍遥物外,深涵大千,超然自在。铁线篆刻的“真率少许”,内容是入世的行持, 率性而为,秉持真善,有度有量,温文尔雅。其线条柔美顺滑,平直的细线,刚劲挺拔中寓柔韧媚婉。细察则能够感觉到线条微微起伏,变化之中饱含生命肌理,雅正中和,唯美而且空灵。内容与形式完美搭配,达到文人情趣最佳状态。

篆刻创作讲求循古法、出新意。新旧之间有一种辩证关系,循环往复,须细细体会。严峥这枚“百发百中”的印章,构图布局甚是巧妙。四个字中,其中三个字比较简单,还有一个重复的“百”字。将“发”字放大,一个字占了印章的一半视角。“百” 字重叠点缀,既能让人看明白,同时审美上,也是不禁拍案叫绝,富有创意。

印章有工稳和写意两路。虽然关键的审美落脚点在于“和谐”,但是,严峥所制的印章更讲究图案式的变化,和谐之中追求冲突,舒犷之中亦见压迫。戏剧式的矛盾冲突,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视觉冲击。严峥的作品既是自己情感的寄托,也是思想外化的具体表现。他依照自己的主观感受追求理想的艺术心境,无论铿锵扼腕,抑或柔情百转,总能够在一个语境下达到和谐,是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比如“无娱为欢”,整体的和谐感,线条与内容,包括章法,完美和谐,就像是一幅画。

刀法是最终完成镌刻的手段,冲切整碎,不同用刀造就不同的线条效果,达到不同的感情融入。图式印章最能考验篆刻家的用刀水准。这枚“列宁”头像肖形印,形象准确,干净利落,可见人刀合一,出手肯定,自然娴熟。其题材的选择,可见作者对一代历史担当者的尊重敬仰。头像印章除了对名人、伟人的致敬之外,生活中多用于一些私人物品,比如信件签名等,具有比较大的受众空间。

当然,欣赏篆刻作品也是见仁见智。要判断一方印章的好坏, 需要见识过一定数量的古今名家作品,知道作者情之所凝结,自然心里明了,这是一个审美积累的过程。

艺如其人。严峥是成功地表达个人艺术理念的书法家。他的印章风格,首先是建立在他的心智追求和人格担当,其次是建立在独特而张力十足的书法造型。他的作品图式独到,结字造型在平易与新奇之间。文化信息含量丰富,充分表达了他怡然自乐的心性。
严峥通过自己独特的图式表达,为当代篆刻开辟了一方新的金石园地。驭文驰骋,远游浩瀚。(三 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