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岁月
铁四师 张汉枝
70年代伊始,时逢当年年底。我告别亲人,离开家乡,踏上了梦寐以求的军旅;参加了英雄铁道兵部队,成为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经历了四天三夜的闷罐之旅,来到山西代县枣林新兵营地。经过三个月的爬冰卧雪,摸爬滚打,让我提高了军人的觉悟,练就了军人的气质。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修理连里。在五台山脚下,繁峙县砂河镇就是我连及团部驻地。那里进行着京原线的收尾工程,大家紧锣密鼓完成最后工期。线路由北京至山西原平,是一条重要的战备铁路,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国防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铁路1972年12月开通运营,我有幸搭上了尾班车,参加了后期两年建设,学到了铁路建设的基础知识。

同班战友合影
经过两年磨炼,我从懵懂青年,铸就成铮铮铁骨的汉子。继承了部队的优良传统,拥有了军人的英雄气概,掌握了机械修理的手艺。经过许多小件的制造实践,通过所属机械的操作体验,让我奠定了机件制造的基石。
完成了一大战役,意味着就要转战下一个战场,攻克更加艰难的阵地。下一站便是通坨线,由北京通县至河北滦县坨子头,1975年建成通车, 是国有干线铁路,所属北京铁路局。唐山古冶矛山兵营,是我连及团部机关住址。在建设期间,我完成了无数大型设备及小件制造,初步取得可喜成绩。主要制造有砖厂成套自动化设备、仓库木材加工自动运输线、铺轨基地吊运轨排大型龙门吊,尚有许多中小机件,不计其数难以统计。在一段时间里,我助勤调派团装备股,那里全是高学历人才、名牌大学出师。我有幸接触他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得到他们夸奖,受到他们赞誉,取得的进步,始料未及。还有一件令人难以忘怀之事,当年河南水库决堤,冲毁京广线百多公里路基。我参加了铁路抢修,为按时通车贡献了一分力。经过三年的进一步历练,我掌握了娴熟的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为今后制造先进重要设备,打下了良好根基。

滑模在汾河二号桥施工
第三站修建太岚线,太原至岚县铁路,是解决晋煤外运的重要战备干线,我辗转再度重返山西,发掘蓄势待发的潜力。修建太岚铁路时,铁道兵的先进装备及技术得到提升,为此我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学习掌握了许多先进技术知识。领导对我十分信任和重视,让我负责制造铁道兵首台滑动模板,滑模制造完成后,在汾河二号桥成功首试。桥墩浇筑使用滑模施工,效率比人工立模提高十倍,大大缩短了桥梁建设工期。为此我获得上级领导的嘉奖,受到施工连队的好评,因此为我注入巨大动力。为了太岚铁路全线顺利铺轨,上级领导又给我下达任务,让我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完成制造铺轨机。以上我作出了应有贡献,做出了微小成绩,上级给予我莫大荣誉。评我为一级技术能手,为我三次荣记个人三等功,暨班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这是对我的鞭策,也是对我的鼓励。
第四站东进兖石线,山东兖州至石臼所铁路,1985年12 月31日,是全线开通交付使用期。临沂莒南坪上公社,是修理连及团部驻地,这里为我留下难舍的痕迹。因为使命已达,等待解甲还乡,我没能参加最后两年战役。值得庆贺的是,在离队前夕,我把连队自来水管铺设完毕。让全连战友喝上洁净饮用水,解决了喝土坑水的难题。给战友们留下美好印象,也留下了美好回忆。在我离开连队时,领导虽然没有安排欢送仪式,但全体战友不约而同,纷纷走出房门,向我挥手致意。目睹此情此景,让我感动不已;深厚战友情谊,久久难以平息。

军营最后合影
经历铁道兵十几年的“旅途”,我的“旅历”洁白无瑕,路线明辨清晰。在铁道兵这所大学校里,接受十几年“义务教育”,政治思想、军事素质、技术技能,各门课程均取得优秀成绩,上级领导批准“毕业”。至此我的部队生活画上了句号,军旅生涯圆满终止。
槛外人 2024-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