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子河乡:党建引领 四力齐发铺就乡村振兴路今年来,甘子河乡聚焦省委书记陈刚关于基层党建“六个一”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牛鼻子”作用,立足全乡资源优势,深化甘子河乡“双引擎 四驱动”党建引领模式,以产业为主、文化为魂、绿色为底,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振兴动力,探索推动村集体经济走出新路子。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凝聚力”。乡党委、政府通对闲置资产、低效产业开展专题调研,拓宽思路和渠道,推动闲置资产盘活再利用。成立热水村青海央格儿农畜产品有限公司、海北主力军,对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并由各村“一肩挑”书记兼任公司负责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做好乡村振兴引路人。产业发展,撬动乡村振兴“源动力”。立足乡旅游资源、文化底蕴、产业特色,推进牧旅融合发展。探索打造“藏医小镇”,推进达玉温泉酒店一期维修改造和包胡图温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达玉温泉酒店一期装修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于4月28日试营业,至今客流量550余人,住宿46间,收入3万余元;盘活尕海村措温波旅游驿站由村民自主经营;引导俄日村集体发展庭院经济,将收益金30万元投入发展庭院经济,收购改造庭院2处,预计6月初正式运营;以热水村为试点,以“公司+村集体经济+牧户”的模式,积极探索推进草原托管工作,制定《甘子河乡“草原托管”试点工作方案》,目前,已签订托管协议10户,草场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1150亩;持续深化推行“六个一批”畜产品销售路径,赴临沂市河东区开展援建帮扶拜访交流活动,共同研究对口援建、消费帮扶、产业升级等事项,探索拓宽甘子河畜牧产品在山东销售渠道,不断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文化发展,铸造乡村振兴“驱动力”。依托“双运”冠军切阳什姐、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索南才让等,积极探索打造以新时代“冠军”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甘子河乡红色研学具体实践。着眼“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筹备举办集搏击表演、赛马会、徒步、传统民族服饰展演、特色农畜产品、传统民间工艺1西海温泉文旅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从“外包运营”转向“自主运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支部书记为排头兵、村“两委展演为一体的甘子河乡乡村文化旅游体育系列活动,着力推进民族体育项目旅游化发展。充实乡土人才库,增加自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体类人才9名。深度挖掘创新传统游牧牛粪文化,指导各村制作“牛粪文化墙”11座,推动牧区牲畜养殖粪污垃圾处理,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合力。生态宜居,巩固乡村振兴“新活力”。开展“4+N”环境综合整治“回头看”行动,长效推行“红绿黄榜”制度,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大力解决乱堆乱倒等问题。目前,新建改建水厕32座、污水管网铺设4300米;开展“红绿黄榜”评比活动3次,发布红榜提醒3次。并针对因春夏交替季节牛羊死亡率大幅提升问题,因地制宜采取土法无害化处理措施,有效缓解了死畜过多导致的环境污染,已无害化处理死畜640余只(头),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