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乡茶事 作者: 嘉卉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邹城市首届国际饮茶日及儒乡茶事近日在孟府赐书楼下隆重举行。
“国际茶日”于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时间为每年5月21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国家领导人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沐浴着晨光,踏进孟府大门,五月的风迎面扑来,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枫叶摇曳,竹林清秀挺拔,各种各样的植物生机勃勃。别具特色的茶席映入眼帘,引得纷纷来访的茶客和游人驻足观赏。
赐书楼下已座无虚席,门前的两棵流苏树,每年4月如期绽放,花开似雪,形成"四月飘雪"的美景。此时,风轻盈而至,梳抚着绿叶的清新充盈茂盛,在春夏交替的时光里,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文化的盛宴,为圣人故里增添了浪漫唯美的气息。
邹鲁礼乐演唱的雅乐合奏《渔歌调》《楚商》《采薇》等余音绕梁,不绝如缕,仿佛穿越了时空。与此同时,书法家同台演出,泼墨挥毫,一气呵成,刚劲有力的书法艺术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

笄礼的表演出神入化,震撼人心。一场中国古代汉民族传统的汉服女子成人笄礼表演呈现眼前,未行礼时,女孩身着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三次加笄的服饰、佩戴发簪,美不胜收,观众赞叹不已。"我太喜欢这三套汉服了,尤其是第三套的颜色。"好友禁不住悄悄在我耳边细语。这场表演让人不仅看到华美的服饰,也看到女孩的“蜕变”。每套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一是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二是端庄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认的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经历了笄礼中就位、开礼、笄者就位、宾盥、初加、三拜三加、醮子、聆训等流程,女孩终于成人。古筝声声,解说员柔美的女中音清晰简洁明了,极具代入感。笄礼,是我国汉民族女孩的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是对人生责任和社会角色的提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行茶展演开始,伴随着悠扬婉转的琴音,茶艺师凝神静气,专注安详地备器、温杯、投茶、润茶、烫盏、分茶、冲泡、出汤、分汤、奉茶。十道工序,有条不紊,如行云流水。沉静优美娴熟,悠然怡然超然,不知不觉中把人引领到茶的世界,虽未入口已心领神会茶中真味。静气、凝神,笃定,皆是美意。一招一式不仅是茶艺技巧的表达,也是对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
随后茶客走出赐书楼步入院内自由茶席品茶。各位茶艺师在孟府院内设置了十多处自由茶席,茶席的设计风格各异,就地取景,精美的器皿,不同的茶叶,与周边的鲜花,林荫,曲径,竹林,灰砖古墙等美景相得益彰。由茶艺师为参加本次活动的茶友泡茶敬茶以及来来往往的游客也好奇的围拢过来喝上一杯清茶,赞不绝口。
喝茶能静心、凝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今,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成为全球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饮品。
儒风茶韵让人在观赏,品鉴中感受到茶礼、茶艺、茶品、意境、美学观和饮茶文化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境界的结合。
这场别开生面的茶文化盛宴赏心悦目,暖了心,醉了时光,令人回味无穷。
一杯淡茶,尽显人间盛世繁华。国际茶日,举杯同庆!
作者简介:
●曹春梅,笔名嘉卉,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审计报》《甘肃工人报》《江苏广播电视报》《山东工人报》《青年文学家》《珠海特区报》《大中华文学》《京九晚报》《淮南日报》《劳动时报》《沂蒙晚报》《济宁晚报》《德州晚报》《自学考试报》《当代散文》、美国《海华都市报》、加拿大《七天周报》、《菲律宾商报》、泰国《中华日报》等海内外报刊,有作品被《椰城》《小学语文教学》等转载。
都市头条编辑:都市眼光
编审: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