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之九
王玉华
“菩萨司令”廖容标英勇作战、严惩日寇、首次出师夜袭长山城、伏击小清河、激战三官庙,“三战三捷”的故事四处流传,五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作风更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护,也极大地鼓舞了社会各个阶层和广大群众的抗日信心和热烈响应。
关于五军“三战三捷”打鬼子和军纪严明、爱护百姓的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王光铭是在三支队和四支队“马棚会师”时知道的。
那天,两军在凤凰山志公洞下的南场院里搞联欢演出,节目结束后,住在他家里的八路军战士们就争先恐后地向他说起了廖司令有勇有谋率军作战的事迹。
战士中间有个高个子机枪班长,说自己姓邢,家是黑铁山附近四宝山军屯的,21岁了,部队起义时他正在山上给地主扛活,听人说共产党闹革命在黑铁山下举行武装抗日起义,便从地里一扔锄头从了军。

邢班长说,部队起义时只有3支枪、8把大刀,但大家都很有信心,因为廖司令是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将领,廖司令说了,“革命是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只要人民群众一起来,就会有枪、有人、有保障,革命就会成功。”
一提到廖司令,邢班长两眼放光,非常自豪地说:“廖司令真神,起义不几天,就有几十名有武装的铁路工人来参加了起义部队,其他各地的抗日组织也纷纷加入。
人多了,各种武器也有了,我也就做了机枪手。
廖司令说,五军的旗帜树起来了,就要打仗,不打就会失信于民,要早打,打胜,打出信心,打出军威,打出一片新天地。
廖司令来山东的第一站是长山中学,长山城他熟啊,于是廖司令把五军成立后的第一仗瞄准了长山城汉奸维持会,按廖司令的话说就是要为全县老百姓出口气,以振军威。
战前,廖司令先派张捷等3人事先潜入长山城里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农历腊月初六,廖司令带领20多名有训练的战士,加上十几名挑选出来的农民自卫队员,组成了30多人的小分队,去偷袭长山城。出发前,廖司令说:“兵贵神速,胜在信心!”
经过长途行军,我们于农历腊月初七到了长山。先头部队装扮成一群推车的、挑担的农夫,混入长山城。夜里开始向长山城的伪军发起进攻。战士们第一次参加战斗,既激动,又紧张,但在久经沙场考验的指挥员廖司令的精心指挥下,趁着夜深人静,廖司令率突击队员从城墙东北角一个缺口处翻墙入城,兵分5路,在城内人员的接应下,直扑4个城门和文庙。文庙的汉奸们此刻毫无察觉,个个睡得死猪一般。廖司令一声令下,战士们便快速冲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一个个像捆粽子一样捆了个结结实实。汉奸们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成了我军俘虏,这群乌合之众被连夜押解出了长山城。他们几乎没有费劲,就在兴奋中结束了战斗,俘虏了30多名伪军,缴获了17支长枪。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四面八方,廖司令率队返回的沿途,村村寨寨的农民涌上街头,拿最好吃的东西慰问我们,队伍也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信心。”

见大家都听的入了迷,邢班长也越说越来劲:
“济南被鬼子占领后,日寇主力向南推进,胶济铁路经常被咱们破坏的不能通车。小清河以及两边的公路就成了鬼子重要的运输线。因为韩复榘的弃守溃退,让日本鬼子在咱们山东几乎没遇到过什么抵抗。小鬼子就认为他们在这里可以任意胡作非为,所以在小清河上,鬼子的一批批战略物资,在渤海湾羊角沟登陆,装进插着膏药旗的船只,源源不断地向济南运送。 押运船只的鬼子,都是得意洋洋地唱着小曲,背着枪支,晃着脑袋,毫无顾忌的横行霸道。他们兽行发作时,一两个士兵也会沿途靠岸,不断到附近村庄抢劫家禽,强奸妇女,实施暴行后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搞得两岸民不聊生。
廖司令说:我们要为两岸的父老乡亲出出气,小鬼子目中无人,骄兵必败,我们去打鬼子一个冷不防吧!
农历腊月十八,廖司令带领我们40多名指战员在小清河安家庄河段去设防。这个地段河道弯曲,两边芦苇密蔽,巧了,从济南方向开来了两只帆船,廖司令向船工们说要借船打鬼子。一说是打鬼子,船工们就高兴地帮助部队把两只船连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拦河坝,安排就序后只等鬼子汽船到来。
三九严寒,战士们卧在冰冷的芦苇里,凛冽的寒风中冻得大家浑身直打颤。
打土豪打伪军都不怕,但大家第一次真刀真枪跟鬼子过招,既心急,又担心,着急怕鬼子的汽船不来,所以有点沉不住气。廖司令安慰大家静心隐蔽,严厉听从指挥。
接近中午时分,鬼子汽船开过来后发现了拦河坝,嗷嗷吼叫着让船让开。当鬼子们全都暴露在船头上时,战士们一个个瞄准了各自的目标。廖司令瞄准一个鬼子头目“叭”的一枪,那家伙一个踉跄就栽进了河里。战士们几十支枪一起开火,打得鬼子晕头转向。

小鬼子一面开枪回击,一面想让汽船倒退。廖司令一声令下,雨点般的手榴弹落在鬼子的船上,打得汽船陀螺似的在河心里直打圈,大部分鬼子一命呜呼,还有两个鬼子躲在船舱里负隅顽抗。廖司令从附近村里借来了威力巨大的土炮,‘轰隆隆’几声巨响后,鬼子的汽船沉到了水底。12名鬼子全部见了阎王!
大家欢呼着,跳跃着,庆祝胜利。过后才知道,被我们消灭的鬼子中,有一名将军衔的旅团长(师级),有一个联队长(团级),还有一个高级参谋。
小清河首战鬼子告捷,喜讯迅速传遍小清河两岸,老百姓奔走相告,兴高彩烈。廖司令的军队无论走到哪里,父老乡亲无不夹道欢迎、争相热情接待。人们都说廖司令的部队是天兵天将,是上天派来的‘’菩萨军’。一时参军者,慰问者,募捐者,络绎不绝。五军很快在黑铁山周围打开了局面。
今年春节刚过,大年初五,我们五军与鬼子在白云山上的三官庙附近展开了正面交锋。 廖司令率一百多兵力,手持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与有着大炮、机枪的三、四百鬼子进行了激烈战斗。
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五军凭着有利地形,在灵活分散中诱敌上当,消灭敌人。中午时分,附近的群众冒着枪林弹雨,给五军送来了热饭热菜热汤,指战员们更加士气高涨。战斗又从中午打到傍晚,打退了鬼子十多次集团冲锋,主要山头仍掌握在我们手中。鬼子看看天色已晚,不能取胜,只好用大炮乱轰一阵,抢回一批批尸体,夹着尾巴逃回了邹平。
后来才知道,这次战斗共毙伤鬼子近百人,也是鬼子在清河地区碰到的第一次顽强抵抗和惨重损失。战斗中我方伤亡7名战士。
三官庙战斗,打得时间如此之长,战况如此激烈,战果如此辉煌,我们部队打得如此顽强,这不仅小鬼子无法想象,就连廖司令都意想不到。这次著名战斗,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志气,打出了希望,更极大地鼓舞了清河地区的民众。

自此,‘菩萨司令’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英名飞扬齐鲁大地,五军很快聚集了30多个中队,云集了3000多人。 ”
听了邢班长讲述廖司令带领部队打鬼子的神奇故事,王光铭心想一定要想办法让五军“三战三捷”打鬼子的故事在马棚和附近村庄传播开来,就像廖司令讲的那样:“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邢班长看王光铭听他讲战斗故事入了神,又说:“廖司令不但打起仗来料敌如神,对部队的纪律要求也非常严明。
今年刚刚打春,我们部队来到淄川罗村,为了不打扰百姓,廖司令下令我们在寒风凛冽的河滩边上原地休息。村里老百姓看到后深受感动,都来请求部队进村休息。村民们热情送来了食物和慰问品,廖司令都一一婉拒,严格执行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军纪。
可在廖司令带领我们武装抗日的时候,在淄川罗村一带也出现了一些打着抗日旗号的土匪队伍,人们称之为‘八大土顽司令。’
这些土匪以抗日为幌子,不打日寇,却专门骚扰百姓,经常向罗村一带的老百姓要钱、要粮、要女人。一次,土匪们嫌村里送去的煎饼不好吃,故意等煎饼发了霉后退回给村里,要村里百姓用油炸好的鱼、肉,蒸好的白面馒头,再给他们送去。恰好这时廖司令率领我们五军来到村里,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马上命令炊事员从群众手中买回发了霉的煎饼,并要炊事员将煎饼洗干净,放上盐,再放到缸里用开水泡,最后煮沸再用。
开饭时,廖司令带头一声不响地蹲在缸边,捞起泡软的煎饼吃了起来。他对大家说:土匪侵害老百姓,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决不做那种坏事,不能让老百姓的利益受损失。战士们看到廖司令带头吃霉煎饼,都跟着吃了起来。看着这情景,想想土匪们的祸害,村中的老百姓个个热泪盈眶,说:天下哪有出钱买下土匪退回来的霉煎饼,给自己部队作给养的啊!这支部队打鬼子剿土匪,跟咱们穷人心连心,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军。’

从那以后,‘菩萨军’的称号就传诵开来。廖司令也被老百姓称为‘廖菩萨’、‘菩萨司令。’
咱们部队的战士们都说:跟廖司令打仗,信心足,劲头大。老百姓也都知道廖司令爱护穷人,都乐意把自己的亲人送到‘廖菩萨’身边去当兵,去打仗……”
也在马棚,部队走了,但人们觉得他们还在,他们她离你很远,也离你很近。
廖容标所治之兵,训练齐而约束明,令行禁止,秋毫无犯。此为“菩萨司令”又一解也。某日,廖容标率部至淄博东北罗村,欲宿营。其地因屡受土匪骚扰,村民将寨门紧闭。廖容标遂命部队于河滩上枕石而卧。乡民见之无不动容,即大开寨门迎进。又某日,廖容标率部夜行百里达南博山村。因天未亮,廖容标下令部队于村外树林间荷戈而坐,以待天明方进村。乡民见之亦动容,“菩萨军”美誉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