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带给我们的理性思考
文/吕健
目前国际粮价和油价的飞速上涨,正引发着世界人民的不安。粮食价格的上涨正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特别是非洲一些不发达国家。而世界各地的水涝、干旱,水资源的短缺,耕地地减少,人口的增长和各种灾害性天气地增多,更加剧了世界粮食的危机。而发达国家能源汽车争吃粮食的现象也与日俱增(如:美国、巴西、欧盟),油价的上涨也引发了原材料和工业品价格指数的暴涨。局部地区的战争,也给粮食正常消费增加了更多不稳定的风险因素。另外,世界粮食进口国地增加,更加速了国际粮价的飞涨。
在现实中,贫富分化已成不争的事实。在社会分化日益明显的今天,富人群体和穷人团体的存在是客观事实,面对每天的日常生活,他们对消费品的涨价承受能力却不可同日而语。为应对开门七件事,每月多开销几百元对富人来说压力不明显,而对于只有一、二千元收入的家庭来说,压力之大就可想而知。对部分所谓的中产阶级来说,其实也不轻松。这就是为什么面对相同指数,而不同收入的人感觉截然不同的原因。而这种状况有可能还在继续加大。
物价飞涨造成工资缩水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专家研究:物价上涨不能超过收入的上涨,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如价格上涨了3%的话,工资应该上涨5%,如果工资增加了2%,而物价上涨了5%,那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下降了3%。
物价上涨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是不容忽视的。而米袋子、菜篮子、水、电、气、暖等都是老百姓生活保障的基尼系数,它的涨跌远比股市的涨跌更令人心惊胆战。而物价的涨跌更能引起中低收入人群的困惑和忧虑。如果今后物价持续上扬,将会引发社会中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社会矛盾冲突的增多。稳定物价,特别是民生问题,政府要以国有储备粮和储备肉为根基,来时适调控粮油和副食品价格,以便更有效地控制物价地上涨,要千方百计地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个人收入。增强这部分人群地抗涨能力,使他们能够安定地生活。
国家要控制粮价、油价地上涨,消除通货膨胀,减少经济危机的发生,就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地保障措施来消除或抵御危机的发生。
如:(1)增加对农业生产地投入,加大对先进农机具的补贴,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种植的补贴力度,切实保护有效耕地,因地制宜地种植地方特色农产品,树立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的种植意识。鼓励对林地、牧业,以及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循环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减轻农村用水、用电的负担,实行优惠价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机制,使农民对种粮感到有稳定的信心和希望。国家实行市场粮价补贴保护机制,以此来增加农民对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完善农业科研成果地奖励机制,像袁隆平等一些科学家,因培育出优良基因品种而极大地增加了粮食产量。
(3)在农业与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实施节约用水的措施。我国是个水资源消费大国,目前水资源已十分紧缺,特别是北方和西北地区水资源显得尤为珍贵。近几年来,南方旱情持续,水资源的短缺已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工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水的后果。人口的迅猛增加,耕地的迅速减少,加剧了这种矛盾的恶化;因此,在生活中节约利用水资源已刻不容缓。在工业生产中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已成为必要,在农业的现代化过程中更应大力推广和普及喷灌、滴灌;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从全方位来保护我们的命根子,以此来实现全社会生产的良性循环。
(4)在重大战略资源上实行自给。比如粮食、原油、钢材及重要战略物资等,并保有一定的战略储备。在和平时期我们要树立起长远的忧患意识。对粮食要有一定量的库存,对原油要有一定量的储备,即便无战事也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自然灾害。如冻雨、寒潮、台风、泥石流、地震、干旱及水涝等自然灾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危机时有凸显,几十年来,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所以在和平时期,我们应将探明的油井封存起来,而更多地进口一些原油来缓解国内的油品消费。当世界油价高涨的时候,我们将进行必要地调整,在战争爆发时我们就不会受制于敌。所以实行粮食和能源的自给自足和储备是我们繁荣昌盛的有力保障,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是国家前进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强有力的撒手锏。
综上所述,物价上涨的背后,潜伏着很深的社会矛盾和国际矛盾。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今后很长时期内,都有可能随时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因此,物价上涨的背后带给我们很多的危机思考:如: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产品过剩,生存危机、生活质量的高低,社会的稳定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断崖式加剧。一句话:利用行政干预手段,时时检测调控物价稳定,有利于百姓的正常生活,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在党的领导下,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实事求是地干事业,时刻树立起居安思危的意识,上下互动,充分重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就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复兴的盛世中华的到来就不再是一个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