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精神粮仓”
“余玮书院”落户青岛
4月6日上午,著名诗人、中宣部原代部长贺敬之题名的“余玮书院”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徐村正式揭牌。湖北赤壁籍红色作家、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徐村荣誉村民余玮应邀出席活动,当地相关负责人及社会各界近30人共同见证了余玮书院的隆重开馆。
余玮,湖北赤壁人,红色作家、诗人、新闻人、党史文献研究专家、收藏家,在新闻出版界有“余高端”“中国红笔杆”“为红色中国续家谱”“南叶(永烈)北余”之誉,先后在新华社、中华英才半月刊社、中华儿女报刊社等单位工作过,出版过130多部专著,大量作品系中中宣部主题出版物、中国作协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等。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徐村荣誉村民余玮作品及创作片断的展示窗口,余玮书院自“脚底痴情”“纸上故香”“心中炽火”“笔下芳华”四个单元,分别从一双脚、一页纸、一颗心、一支笔还原余玮的新闻痴情、文史故香、追“锋”炽爱、创作芳华,是当地红色印记的文化新地标,更是汇聚文化力量,推动徐村乃至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教育、旅游的尝试和探索。
“今天的错水河畔、喜鹊山下,因为大家的到来而使以我名字命名的书院华堂生辉。书院正式揭牌,可以说这里成了我在青岛的一个温馨的家。”在作家余玮看来,徐村有着近3000年的厚重历史,文脉悠长,人杰地灵,河光山色相映成美,是一个能让人脚与心都慢下来的桃源之地,并以一个个乡村文化小院吸引着他,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一切是那么和谐、美丽。“在与徐村党委一班人的几次接触中,在近距离走近徐村的一个个角落时,我感受到了这块土地独特的气质和灵魂,感受到了徐村党委一班人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做好兴村强村大文章的胆识与实干,感受到了村民的认同感、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自豪感。”他说,这里没有“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发展路径,有的是有着本土特质与实际的发展之路与生动现实,有的是满满的文艺范儿与大量艺术元素的植入,有的是质朴“土味”渗出的新潮气质,有的是八方游客放慢脚步的相继打卡、刷屏。“我能与这里结缘,并成为这里的荣誉村民与书院院仕,十分荣幸,感谢徐村人的接纳。”
余玮期待村民都来参与徐村的书香建设,期待这里成为大家学习、交流的场地,以此来丰富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大家的视野,期待依托书院举办丰富的文化艺术交流、讲学、创作、展示、笔会等等,汇聚文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一起来打造一些可持续、可吸引流量的文化IP,为这里注入灵动的文化魅力,成为进一步激活当地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他表示乐意以接地气的方式融入徐村、融入村民生活。“在这里,我似乎闻到的不仅仅是玉米地、小麦地的清香味,也不仅仅闻到蜜桃花的芳香,还闻到了书院及周边所散发的缕缕书香,这些味道交织在一起,让这里渐渐成为我们徐村‘精神粮仓’的一景。“
诗人刘毕新诗曰:“南叶北余名早闻,传经送宝进徐村。兴家扶智推新举,助力支农奉爱心。”诗人成慧萍则诗赞:“琴岛桃葩盛绽时,徐村书苑也香随。竞吟红色初心续,频见长廊锦梦追。双脚文忙寻底稿,八方墨醉耀朱旗。乡贤笔杆名齐鲁,德著丰馨你我师。” 李城外诗贺:“青岛徐庄今耀眼,欣欣圆梦复何求。从文谁比百余著,建院能轻万户侯。窗口洞开钟海岸,乡村兴振续春秋。奉行忧乐直追范,善举安为一己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