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与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展开对话。对话中,莫言对于“文学的未来已经岌岌可危”这一论断回应道:“即便 AI已经出现,作家这个职业也不会就此终止。”他回忆起自己还是个写作初学者时,只能自学所有技能。
事实上,不依赖人工智能,需要实打实学章法、练内功的,不仅仅是作家。学生们的中英文写作,想要扣题、要高分、要出彩;职场人“卷”在笔尖,想要写得出、写得快、写得好。“浙江宣传”的出圈更是掀起一股“写作风”。升学焦虑与职业焦虑倒逼人们为知识付费,“焦虑经济”的富矿不断被开采——获取写作技能的路径日益丰富。
市面上,媒体、考试机构、高等院校推出的写作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例如,南方周末的《南方周末写作实战训练营》、三联中读的《阅读写作训练营》、北京师范大学的公文写作训练营等。以高分写作、新闻写作、公文写作、创意写作、写作课为关键词的出版物层出不穷,“教写作”类出版也如火如荼地大踏步发展,甚至不断制造爆款。根据北京开卷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写作类图书年销量逾517万册,销售码洋逾2695万;2022年,写作类图书年销量逾543万册,销售码洋达2668万。
好的写作本质上是讲一个好故事。某种意义上,在学习领域,报纸这一媒介,始终传递着有价值的信息、思想和观点。随着读者品牌意识增强与品质观念提升,“教写作”赛道上,以报社为底色的出版社,或与报社资源联动的出版社顺利入局,除了研究写作的“内容面”,还在思想的“表达面”上下功夫,打造出系列出版精品,为读者化解写作困扰。例如,人民日报社出版社、中国日报社旗下的21世纪报社等“报社派”出版机构,将存量的“硬通货”快速转化为增量资源,打造的写作类出版物与其他竞争者形成壁垒,走出一条兼具价值和影响力的新出路。
老品类衍生新系列
“年轻化”成主攻方向
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人民日报出版社将写作类图书设计为背景墙,吸引了众多读者打卡、咨询。被视为“传媒人宝藏书单”的人民日报传媒书系占据“半壁江山”。该书系从2009年开始策划,2010年正式推出,每年推出10余种,目前已出版图书上百种。该书系的读者定位为新闻院校师生与新闻从业者,也包括更宽泛的写作爱好者。
据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二编辑中心负责人梁雪云介绍,该社一直将新闻传播类图书的策划出版作为主打产品之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过一系列名记者、名编辑丛书,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是艾丰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与《新闻写作方法论》。2009年初,针对库存不足及盗版猖獗的情况,人民日报出版社决定对这两本书进行改版,并以此为契机调研新闻传播类图书市场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出该社在联系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方面存在独特优势。同时,编辑们发现,传媒实务类尤其是新闻采写类图书一直是市场的短板,很多高校教授新闻采写的教师并未从事过新闻实务工作。一系列因素叠加下,人民日报传媒书系应运而生,并不断夯实产品力,形成品牌。
为了更贴近年轻人的需求,人民日报传媒书系及时注入新鲜血液。“我们的作者与读者存在很大交集,有时还相互转换,像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不仅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创意,也便于我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些社交媒体公众号与小红书博主将人民日报文章视为‘文案界的天花板’,自发整理学习,这也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梁雪云说道。
除了内容,该书系在装帧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我们约请了知名设计师以畅销书的标准来打造,为每本书设计提供上千字的文案,在书名风格和文案撰写上也力图贴近年轻人。此外,我们注意到有些知识付费类课程配套的文稿中,会将重点语句用不同颜色的文字来呈现,于是将这一创意应用于图书。这也是出于快节奏时代提高读者阅读效率的考虑。”
为了实现垂直领域的精准营销,人民日报出版社与传媒研究头部新媒体“传媒茶话会”等媒体保持深度联系与密切互动;对于销量好的系列,会有节奏地适时推出新品,以实现新书带老书、单本带系列、同步成套销售,从而保持市场的新鲜度和热度。

人民日报写作课:学会断舍离
978-7-5115-7374-2
定价:55.00元

人民日报写作课:魔鬼在细节
978-7-5115-7375-9
定价:54.00元

人民日报写作课:写出高级感
978-7-5115-7373-5
定价:56.00元
在不断探索中,该社越来越多传媒类图书的销量进入10万+的行列,有时甚至占据京东图书等电商平台畅销榜的半壁江山。比如,“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销量超30万册,《一本书学会新闻写作》初版加修订版销量超15万册,《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销量超12万册,《人民日报写作课》系列出版一年销量超7万册,《传媒实操小红书》系列出版一个月即加印,并在2个月内发货量超3万册。“目前,我们新闻写作类图书的单品种销量都会过万。”梁雪云告诉记者。

传媒实操小红书:不可不知的采编小技巧
978-7-5115-7606-4
定价:48.00元

传媒实操小红书:不容错过的爆款小经验
978-7-5115-7607-1
定价:47.00元

传媒实操小红书:不能不说的避雷小建议
978-7-5115-7608-8
定价:49.00元
以需求为切入点
书报资源“一键转化”
中小学写作书市场“大混战”已久,大环境“寒冷”的状况下,除了把读者需求放在研究与创新的核心之外,“精品化”“品牌化”的长线策略,成为提升自身产品市场口碑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人民日报出版社在青少年读物板块上持续发力,将人民日报的宣传成果转化为自觉阅读的图书,把新思想新理念和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巧妙融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从2021年春,人民日报出版社开始策划编写“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系列图书,精选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散文,从写作角度予以解析。通过市场调研和读者反馈,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内容;与语文教育专家、一线语文教师等加强合作,提高与目标读者需求的契合度,从而打通党报进校园、进课堂的最后一米。

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七编辑中心主任陈红介绍说,“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系列于2021年底一经上市,便成为销售“黑马”,一年销售数百万册。该系列计划出版13种,目前已经出版了“技法与指导”“热点与素材”“金句与使用”和“带你学修辞”四大类11种书,按学段分为中考版和高考版,每年都会针对读者需求,提升图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不断优化封面、版式和印刷色彩。2024年初,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该系列图书成为明星产品。
随着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英语教育逐渐从侧重语言知识转向考查语言应用技能,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被大幅提升,作文分值占比显著增大。同时,2017年国家颁布的高中英语新课标明确了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对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日报社通过旗下《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四季杏坛”等产品与平台持续关注并服务于英语教育行业。新高考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立即引起中国日报社重视,并在市场调研后迅速抓住了学生备考的实际需求。

语料库专家、“中国日报教你写好英语作文”系列图书编委、审校贾云龙介绍道,社里编辑在与一线教师交流和对历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到当前学生在英语写作上普遍存在的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四大层面的问题,同时察觉到“中国文化”与“中国故事”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然而市场上对应教材和参考资料却相对匮乏。基于以上情况,中国日报社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携手推出“中国日报教你写好英语作文”系列图书。该系列紧密结合新课标和新高考的要求,以丰富的中国日报原创素材、精析作文题目以及多样化的范文,叠加写作必备技能和要素,有力支持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该系列首期计划出版4种图书,分别是《技法指导》《专题突破》《佳句赏析》《高考实战》,同时,融入了数字学习资源和免费在线课程,增强了互动性和即时性,提升了其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贾云龙说。
内容资源“深加工”
延伸品牌附加值
经品牌化运营之后的系列图书品牌,逐渐步入自带流量、自带话题、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粉丝群体和商业变现能力的阶段。出版机构抓住这波规模红利,开始围绕“教写作”系列进行IP开发,试图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服务体系,力求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一是开发图书新系列,扩大读者群体覆盖面。对于经受过市场与读者考验的出版物来说,仅仅是重印和再版还不够,要想使已有的图书品牌不断得到强化,就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在现有基础上做精、做细、做深、做新、做出规模。从“成为系列”走向“出新系列”。
陈红表示,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年将推出《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小学版》,未来,该系列将覆盖小学至高中的各学段学生。
梁雪云表示,人民日报传媒书系计划推出一个新的系列——“央媒写作实践课”。该系列主要对标不同专业领域读者的特色化需求,进一步细分与聚焦,分享各具特色的中央级媒体编辑记者的业务研讨经验。同时,将继续密切与学界的沟通和联系,巩固与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在此基础上,与中国新闻史学会探索产学研融合的战略合作。
清华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考试编辑室负责人汪操表示,2024年,“中国日报教你写好英语作文”系列预计推出初中版,未来可能会延伸至考研版、中考版乃至大学英语四六级版等多个版本,满足不同阶段学习者的英语写作需求。高中版方面,除了现有分册,将推出《热点素材》等相关新系列。此外,出版社还会开发更多的英语写作专项辅导材料,例如针对初中生的写作系列图书,或与高考真题紧密贴合的年度修订版图书,确保内容紧随考试大纲变化。
二是加深融媒体思维,拓展增值服务范围。手机搜题、在线解答、线上课堂……大量数字化学习应用也成为学生学习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如果写作类图书仍然满足于“线下思维”,缺少与数字内容的联结,将很难契合学生的数字化学习需求。为此,出版机构基于图书主题内容,开发一系列配套的知识服务课程和相关周边产品,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梁雪云告诉记者,“人民日报写作课”书摘文章在“人民网+”客户端上线后不到一个月,专题访问量突破16万。“人民网+”客户端后续又加入《人民日报这样讲故事》、“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新闻评论实战教程》等书摘文章,推出“人民日报写作课”专栏,上线3个月阅读量破百万,并引发小红书博主“种草”推荐。后续,该栏目又推出AI主播播讲。梁雪云透露:“围绕新闻写作类图书,我们计划与喜马拉雅平台合作开发有声书及相关课程。我们拥有众多垂直领域的金牌作者,其中不少具有IP开发的潜力,这是下一步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青少年板块,据陈红介绍,该社计划围绕“教你学写作”开发系列名师视频课程,引领学生们开阔文学视野。

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写到位
978-7-5115-7807-5
定价:56.00元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创新事业部总监齐天骄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将为“中国日报教你写好英语作文”系列图书制作配套的在线课程,满足学生查阅、复习、作业练习等需求。同时,发展智能学习助手,将图书内的写作案例、范文和练习转化为可交互式的多媒体资源,方便学生进行写作模拟和自我评估。
三是构建跨界新生态,出版与教育双向奔赴。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入人心”,出版机构尝试通过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名家带动等方式,加强与读者的联动,探索合作新成果。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方向,人民日报出版社策划了“金台少年阅读行”“跟着作家学写作”2套系列丛书,精选名家名作,或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编写,或贴近学生语文学科读写训练实际编写,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拓宽阅读视野和生活视野。2023年世界读书日前夕,该社倡议发起了“金台少年阅读行”系列阅读活动,还携手曹文轩、柳建伟、李晓东、刘庆邦、乔叶、安武林等著名作家、阅读名家,在全国各地落地7场活动。2024年,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与各地相关单位的阅读推广合作,推出高质量配套阅读图书。
中国日报社着眼于图书本身的高品质内容的同时,推进在线教育、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加快探索与其他教育机构、学校合作的可能性,定制适应本地化需求的英语写作解决方案,共同促进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组织线下讲座、研讨会或培训活动,邀请英语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参与,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通过多点布局,激活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中国英语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聂慧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