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易安卦馆
李宗益
李清照,自号昜安居士,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约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6年)之后,山东济南人,宋代杰出女词人。
她出生在一个有声望地位、文学氛围甚浓的家庭,其父李格非,子文叔,官至礼部员外郎,是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与文学家。其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臣的孙女,熟读四书五经。李清照自幼深受父母影响与熏陶,喜诗善词。十几岁出诗作词崭露头角,深得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赞赏。十六岁来到汴京(开封)做礼部员外郎的父亲身边,两年后与同为山东藉的当朝尚书左丞赵挺之之幼子赵明诚结为秦晋之好。
赵明诚喜文学,酷爱金金石考古,李清照喜诗作词。 共同的喜好和志向,婚后生活充满浪漫色彩和书卷气氛。公元1126年,由于金人大举入侵,破坏了他们平静生活。使的李清照被卷进了逃亡大军的队伍,过着“飘零遂与流人伍”四处飘泊的凄惨生活。
多才多艺的李清照诗词文赋无所不工。始终坚持“诗座词媚”传统见解、主张诗词有别,明确分工。她把有关时事政治,咏史怀古之类内容吟之于诗,而把生活中个人的悲欢离合,惜春悲秋类的感受赋之与此。如同她的生活道路,词的内容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的词多为离情别绪,惜春悲秋之作,是其平静、美满幸福生活的反映。南渡后的词里,主要表现她从一个书香门第出身大家闺秀,沦为“飘零遂与流人伍”淒惨心景和痛苦感情。带有深沉的悲伤情绪,生活境遇的逆转,时代激流的冲击,使她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李清照词在艺术上的成就,无论是感情、形象、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的锤炼,自然真实,几近完美境地。在艺术风格上,她是人们公认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以浅径易懂、明白如话为特点的语言风格,被人们称为“易安体”,独树一帜,而为世人所推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她是一位千古流芳、名扬中外的女诗人。以她名字被命名为月球上一组环形山,与明月同辉,清雅照人间。他的诗词作品拥有广泛的接受群体,倍受历代称赞评赏称赞,虽然世上仅存六十首诗词歌赋,但在中华和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深远。近代英、俄、法、日等国文字译本不断出现,广为流传。李清照则独能以多面的艺人文成就,确立自己的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享誉中外的女性文豪,这不仅是中国女性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珍贵遗产。
建炎三年(1129年)至绍兴二年(1133年)四五年间,南渡后的李清照是一生中最悲惨落魄的岁月,先是国破家亡中年丧夫,随后存于洪州与越州,花费大量心血的文物及财物散落和丢失。途中重病缠身,遭遇再嫁骗婚,官司牢狱之灾,还有人言可畏,一个无儿无女的寡妇,那是遭受何等的打击,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那时高宗皇帝东躲西藏,李清照追随暂居临安,金人不时来犯。五十一岁的她孤立无援。绍兴四年(1133年)八月,李清照又投靠了当时在金华也就是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夫李擢,居住于金华古城之西名人聚集的酒坊巷陈氏第,至绍兴八年(1135年)十一月。
在这座宁静的江南小城,她登会稽山,观六朝山下菊园花谢花开,访八咏楼前双溪水涨水落,到赤松宫内看慈善为怀,进五峰书院安静读书。在北山南麓的竹林幽洞,渔火闪烁的江边码头,都曾留下她踯躅徘徊的足迹。触发了她的诗词灵感。 不到两年时间,先后创作了《题八咏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打马图》《打马赋》五首清丽婉而又刚劲雄强的不朽之作。
历经战乱之苦而得安身之所,对金华富庶丰饶肥嫩如船的白藕和硕大如瓜的枣子分外惊喜。把长发飘飘,面容姣好,轻声侬语的看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来欣赏。当地风土人情和热情好客在因缘安期生,李清照那颗冰冷的心稍稍得到温暖。时间慢慢磨灭了她心中的创伤。
李清照一生创作并流传的诗词不过六十首 ,金华就占了五首。而生她养她的济南却惜字如金,仅仅一首。而且既没写家乡的山湖,也没说古城八景,千古历下亭。家居于名泉咫尺的趵突泉、百脉泉视而不见。只区区三十三个字的溪亭之游《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是珍珠泉?大明湖?还是白云湖?害得专家学者们思来想去无法定论。还有,同样客居了二十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临安,却也只字未提西湖的美景。足以印证她对这座小城的偏爱和青睐,寄托了无限的感情,也流传着她的许多故事。
传说 李清照来金华不久就想开卦馆,一是能见人说话,二是能补贴家用。她是读过“四书”“五经”的人,当然是念过“易经”懂得阴阳五行,会占卦。当天晚上就拿起笔来有意的写了四个梅花篆子:“易安卦馆”。临时使块黑布缝了个道帽,把头发盘到头顶上,穿上一件青褂子;虽说五十来岁了,看来真像个仙风道骨的女道士。她把她平日看书的小方桌,往小桌正中一搁,坐东朝西,又做上了一个白桌围,拿起笔来画上了一个八卦图。她又一端详,觉得这么块大白布画上这个小圈圈儿,不大好看,又在四个角上按她自己的意思,标上了八八六十四卦的大略变化。等她画完天也就明了,就洗洗脸,漱漱口,吃了一张小饼饼儿。门一开,往座位上一坐,正好脸朝门口儿,门口临街,过往行人要占占卦,倒是很方便的。
俗话说:“人要倒霉了。喝口凉水都塞牙”!从早到晚这个卦馆没开张,眼看就要日落西山;李清照坐了一天,腰也痛腿也痠眼也发花了。正要起身关门,就见身影儿一闪,一个俊俏的姑娘头插玉簪,身穿粉纱,站在门口儿。李清照一愣,仔细地看着那姑娘的一举一动;就见那姑娘朝东南望了望,恨得她瞪瞪眼;又向北望了望,酸的她泪汪汪;又望望天,看看地,满脸挂着愁云。李清照眼尖,她看得一清二楚,心里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正在琢磨,那姑娘进门来了。李清照欠了欠身,让姑娘在对面杌子上坐下。
李清照开口就说:“姑娘如今十八岁。”姑娘一惊,心想:她怎么知道我十八岁?莫不是真碰到女神仙啦!就轻轻点点头。
你知道是为何?其实算卦并不灵,懂“易经”的不过是推理,不懂的就胡诌八扯,主要是靠察言观色。这里有句俗话:“穷家祸日十五六,富家闺女十七八。”穷人养不起大闺女,就得早出嫁——再十五六岁儿。富家不在乎一张口,就多住两年——在十七八岁儿。李清照看这闺女的穿戴,知道她虽不是富豪之家,可也是吃不愁穿不愁的茬儿,所以才这么说。可万一姑娘是十七岁,怎么办?占卦先生就会说:“我说的是虚岁呀!”若姑娘是十九岁,占卦先生就会说:“我说的是实岁呀!”所以这么一蒙就蒙准了。
李清照见姑娘一点头,知道是说对了。开口又是一句:“为婚姻事。不如意的亲家在东南!”姑娘大惊:“真是神仙哪!”李清照接着又说:“真心的人儿在西北!”姑娘一听,张大了口,半天说不出来。李清照一看,嘴里就咕囔起来:“金克木,水克火,爹娘又没法儿。哎呀姑娘,你有克没生呀,你有大灾临头!”姑娘一听,“咕咚”一声就跪下了。
其实,李清照说的金克木,水克火,这都是占卦的家常呱儿,都是阴阳五行的口头禅啊!
李清照一看姑娘跪在眼前,心想:占卦为糊口,悉心察看,凡有难事求我,给指条明路,没有大本事也可给人开开心,倒是一桩好事!就说:“姑娘,不要着急,还有个天乙贵人扶你哪。”姑娘急说:“在哪?我去求求。”李清照说:“如不嫌弃,我可以指条明路,可你要对我说实话。”姑娘一听,眼泪汪汪:“从小爹娘把我许配赵家,亲上加亲,从小同盖一床被,同骑一匹‘马’,哥哥大了就回到西北赵各庄家。半月前,东南钱家铺的钱老官儿,仗着有钱有势,逼我和他那又疤又麻的儿子成婚,爹娘叫人家逼的没法,收了彩礼。请大娘活佛爷指我明路一条!”姑娘才要磕头,李清照伸手把她拉了起来,拿起笔在她手心写了个‘逃’字就是一走准有好兆头儿,这叫走一走,万事休。”“住哪走?”“西北呀!”
这一下子把姑娘点醒了,就见她连磕三个头,站起来从腰里掏出几钱银子,放在李清照的卦桌上。李清照一看,笑嘻嘻站起来,把银子放在姑娘的手心说:“你拿着做盘缠,趁夜快走!”
过了三天,一男一女手拉手,笑嘻嘻地跑到李清照的卦馆,“噗通”一声双双跪下,开口就是“活菩萨”。李清照一看不觉得笑了,原来还是那个占卦姑娘,领来一个小伙子,双双跪着说:“俺是来投奔你的,还有二老爹娘。”李清照一听忙问:“两位老人在哪?”说着,两位老人也进门来了,又“噗通”一个,“噗通”一个,都跪下了。这可难坏了李清照,一下子又添了四口,这可怎么办呵?
李清照很为难,姑娘她爹看出来了:“不用愁,这几天折腾了家底儿,手头还有几十两银子,我从小干过水食买卖,再拿起老行当,将就过了这一辈子吧!”又指指女儿:“菊英是个女孩儿家,就算是你的闺女,也好伺候你这个救命恩人。”
李清照一看这个情景,也觉满心欢喜,就又写了一块梅花籇字的牌子挂到门口,上面也有意地写着“易安饭铺”,这个饭铺就由两个老人和菊英的丈夫照管。后来,听说买卖做得也怪不错,饭铺的小后院里又盖了间小耳房,是李清照教菊英念书的场儿。往后,吃穿也就不用愁了。
两年后,李清照又回到临安,在她临终以前,菊英前往探望,李清照拉住她的手,让他永远记住:“救人如救己”。
这事真假未有考证,只知道这个故事流传了近千年。

李宗益文学简介
李宗益,字静轩,济南人。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麒麟读书会与作家联盟副会长、普利诗书画艺联谊会副会长,偶有作品散见于作家报、散文选刊、济南日报、山东工人报、齐鲁晚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与网络谋体,多件作品获得各级奖项。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