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蓝集明
泸州当代人写的涉及川南护国、靖国、靖川拉锯战那些历史文章,对杨森军事方面的作为讲得多,对他任永宁道道尹期间的社会治理,特别是文化教育方面的表现,轻描淡写,说得少,而对卢作孚、恽代英的表现,笔墨则放得比较开。
泸州民间口碑,津津乐道的多是杨森政治人格的善变,私生活上的荒唐。对杨森的总体看法,不少人一言蔽之:军阀,坏蛋!但也有人弱弱地说:人家杨森,抗战率第二十军出川参加大上海保卫战,一万三千多人,伤亡七千余人,有一个营只剩几个人,还是打得壮烈。不然,蒋介石咋会提升他为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仍兼第二十军军长。
杨森晚年在台湾回顾自己在永宁道的主政,颇为自得:“民国九年(1920年),余以川军第九师师长,兼川南(永宁)道尹,以建国百要,在于发展交通,而四川为山地,更须斩荆披榛,从开辟公路入手。于是兴筑四川破天荒第一条公路,即泸县南门外至山岩脑公路。又以中山到龙头(透)关一带,半多乱葬坟,有碍市容,乃鼓励造林,二三年间,森林蓊翳成荫,多至二三十万株。川南师范学校,为人才陶铸之所,余命大加扩充,人文盛极一时。合川卢作孚,为人谙练有识,劲气内敛,余延揽之入道尹公署,任教育科长。于注意学校教育之外,并从事于社会教育之发展,泸县图书馆,即成立于斯时。又余为展开地方建设,分别成立机械厂、水电厂、瓷厂。川南新政,颇负时誉。”(转引自张绍先《泸州的杨森公馆“泸庐”》)
本文也来摆摆杨森的龙门阵。
戎装杨森
杨森何以能主政永宁道,主要靠谋略和枪杆子。
1913年夏,孙中山发动讨袁的第二次革命,四川驻防重庆的陆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响应,宣布独立。袁世凯电令四川都督胡文澜派兵讨伐。时任川军第一师二营营长的杨森随老师王陵基,奉令进攻重庆,到了合川,悄悄到重庆,投奔熊克武。熊克武夺取泸州失败。滇军混成旅长兼前卫司令黄毓成攻占重庆,杨森被俘。
黄毓成集合全部俘虏训话,问道:"你们当中是军官的,向前五步!"
俘虏们谁敢动?
唯独杨森,挺胸而出,迈出五步,立正:"报告司令官,我是少校营长杨森!"声音宏大,面无惧色。
黄毓成见他身体壮实,精明强悍,颇有胆识,就把他带回司令部当了副官。
1913年蔡锷奉调进京,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年底黄毓成率部回黔,随唐继尧回昆明。
!1915年1月黄毓成推荐杨森在云南讲武堂任队长,杨森得以与许多滇军军官交上朋友。
1915年12 月初,蔡锷回云南策动滇黔军起义讨袁。蔡锷任中华民国护国第一军总司令,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唐继尧任第三军总司令。
黄毓成推荐,杨森当上了第二梯团团长赵又新的中校参谋,随蔡锷入川。
1916年4月15日,赵又新派朱德接任第三支队长。护国军在泸、纳取得重大胜利。
四川独立,袁世凯气愤而死。泸州的滇军六、七两个师改编为靖国军第一、第二两军。赵又新任第二军军长,杨森随之任该军军参谋长。黄毓成任入川滇军靖国军总司令兼第四军军长,令调杨森为总部参谋长兼任叙府城防司令。
杨森得到重用,却被第一纵队长、前任叙府城防司令杨杰嫉恨。杨森因吸食鸦片,被杨杰派兵拘捕羞辱。
黄毓成担心事态扩大,危及杨森安全,派人护送杨森去泸州,回任赵又新的参谋长。杨森下决心断掉了鸦片。
川军刘存厚攻泸,靖国军滇军一个团守五峰顶学士山高地,正要反攻,杨森自告奋勇去劝降,劝降未成,反丢失学士山高地。逼得赵又新放弃泸州。防守学士山高地的团长向赵又新控告,说是杨森通敌,贻误战机。
赵又新不但不听控告,反将新编的二千余人的混成团交给杨森直接指挥。
赵又新重占泸州后,率部队出征隆昌、富顺。川军赖心辉趁机偷袭泸州,杨森率部回救,在棉花坡击溃赖心辉,泸州转危为安。赵又新对杨森更加信任。
纳溪棉花坡战壕遗址
1918年初,赵又新进一步重用杨森,任命杨森为泸州清乡司令兼军部独立团团长。这年杨森36岁。杨森在清乡中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手法,招安了永宁县的关子久、王凤岗两大股土匪,编入自己的部队。
云南督军、靖国军总司令唐继尧返回云南之前,对赵又新说:"复祥,我是懂相法的,我多次见过杨森,从相法上看,此人满脸横肉,目有凶光,门牙排露,状如鼠嘴,一望便知残毒险狠,人面兽心。切不可重用,适当时候杀之以除后患!"
滇军中有些高级军官,以杨森身为川人而居滇军要职,也颇为不满,每遇宴会看戏,常点《张松献地图》、《取成都》等戏目,借以讽杨。杨森,忍受"胯下之辱",常不终席告退,不露半点怒容。虽不堪于滇军生活,但凡事小心谨慎,对人和颜悦色,以求栖身。
杨森深信堪舆风水之学。1909年从成都速成学堂毕业分到驻扎在成都附近的凤凰山第三十三混成协当排长时,便对“凤凰山”情有独钟。杨森在泸城南郊凤凰山精心择地修建公馆“泸庐”,作久伏状,又取得赵又新的进一步信任。

杨森公馆“泸庐” (张绍先 摄绘)
唐继尧回云南后,不见赵又新有动静,又密电赵又新赶快除掉杨森。
赵又新竟将唐继尧的密电给杨森看,以示信任。杨惊惧之余,感激涕零,对赵倍加恭顺,同时,成熟了寻找时机,脱离滇军,另谋他途的想法。
时,对时局有重大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张澜①,疾呼驱除滇军,"川人治川"。
赵又新想策动川军第二师师长刘湘倒熊克武,派杨森为说客,去合川见刘湘。杨却已有打算:决定响应张澜,驱逐滇军,施行川人治川。
张澜本是杨森的老师,杨森受张澜的思想影响颇深。
杨森,幼年就读广安紫荇书院,时张澜在该院执教。后就读顺庆府(今南充市)联合中学堂,张澜是校长。
杨森聪明,学业优异,张澜非常赏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杨森中学毕业,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次年又考入四川高等军事讲习所(1908年四川总督赵尔巽将该所改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同学有刘湘、鲜英、唐式遵、王瓒绪等。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被派在成都凤凰山新军十七镇当排长,次年晋升为陆军三十三混成协第一营右队队官,加入同盟会,一直与老师有联系。
赵又新命杨森去策动刘湘,这就给杨森响应张澜的“靖川”主张,转投川军驱逐唐继尧带来了机会。
杨森到合川,向刘湘表白,自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杨森与刘湘勾兑好后,返回泸州。刘湘送去一些枪枝弹药,面子上向赵又新表态倾向滇军,实则是加强杨森的实力,等待机会。
唐继尧倒熊克武战事爆发,机会来了。刘湘求赵又新派滇军驻隆昌。赵即派杨森率独立团并加配机枪前往。
杨森如虎添翼,将队伍带到隆昌,开往安岳,和刘湘的许尧卿旅会合。到安岳后,杨森指定张凤春营和他的团部驻扎在城内一个庙里,指定有滇军的营和王凤岗营驻在离城九里的地方。一切安排妥当,杨森就跑到许尧卿的旅部,佯称被扣。许旅立即包围城内外的滇军,迫令缴械。其中营长杨士林不从,大骂杨森背叛赵又新。杨森将杨士林杀害。
杨森随后转写信给赵又新:
我为川人,今以川人治川,舍公而去。今后两军开战,若遇公在,森当避之,不与公战,以报知遇之恩。
赵又新接杨森信,对杨森毫无怨恨之词。将信遍示部属,说:"我若为川人,亦当如是。"
杨森脱离滇军后,熊克武委杨为第九混成旅旅长。刘湘又拨第八团团长王缵绪归杨森节制,同时抽调铜梁、大足等县部分团练充实杨森的部队。
这时川军第六师师长石青阳、第七师师长颜德基、靖国军援鄂第一路副司令卢师谛等加入倒熊克武行列。川军第五师师长吕超,因被唐继尧委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而宣布倒熊。
五月初,倒熊军会攻成都,熊克武部三面受敌,退守保宁。熊部第一师但懋辛、第二师刘湘、第九混成旅杨森等,相继集结保宁。吕超和滇军进入成都。
熊克武为鼓励士气,委但懋辛为四川陆军第一军军长,刘湘为第二军军长,刘成勋(字禹九,与刘湘、刘文辉同乡,号"大邑三刘")为第三军军长,杨森为第九师师长。
熊克武派代表去汉中劝说刘存厚,并组织靖川军。久困汉中的刘存厚欣然同意。熊克武以刘湘为靖川军前敌总司令,分路攻取成都、重庆。熊克武、刘存厚还相约,在战争未决定胜负之前,两人都不做督军。
吕超的第五师原是熊克武的基本队伍,该师的中下级军官,对吕超依附唐继尧甚为不满。团长何光烈宣布脱离吕超,熊即委任何为第五师师长。川军第三师师长向传义徘徊观望,遭到该师旅长邓锡侯的反对,熊即委任邓为第三师师长,取代向传义。
这样,熊克武的实力大增,并在刘存厚部的配合下,1920年八月分三路进击滇军,合围成都。
吕超随滇军向东大道撤退,两军大战于龙泉山。
杨森在龙泉驿之战中,身先士卒,奋勇登山,率都猛攻。滇军败退,杨森率部穷追不舍。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急于回云南倒唐继尧,无心恋战,率部退资中、内江后,即从泸州上游渡江,撤回滇境。
杨森在七十二小时内,追了五百多华里,直抵泸州对岸小市。
泸州和小市隔沱江相望,江面搭有浮桥,只有少数滇军守护。赵又新此时尚不知顾品珍已率部在上游渡江撤走,而赵部第八团团长李如瑾、警卫营营长叶光国和城防司令李谦,都是赵的同乡,平时骄横跋扈,临战松懈无备。
杨森的前锋便衣队顺利通过浮桥,直扑赵又新军部(泸州城西盐局)。杨森的追击部队紧跟着通过浮桥,因着滇军服装(军帽反戴,以示区别),冲进城内未遇任何抵抗。赵又新军部的卫兵见军队涌来,鸣枪后撤。
赵又新闻枪声后仓皇奔上城墙,缱城而下,脚胫跌伤,加之身体肥胖,行动迟缓,由弁兵搀扶着走。
杨森的部众追上城墙。泸州民团也追上城墙开枪射击。赵又新和四个弁兵应声倒地。
杨森赶到时,赵还在喘气。杨森连声叫喊:"军长,军长!我对不起你,请军长放心!"
杨立即派人将赵抬回盐局。赵又新睁开眼睛,瞥了杨森一眼,一言未出,旋即毙命。
杨森滴泪,亲自备棺收殓,命赵又新之侄赵鸣义运灵柩回云南安葬。
杨森授意幕僚,代自己写了一副挽联:
夺主厌喧宾,从来论事诛心,毕竟伊谁推祸首?
私恩殉公义,回忆深情夙契,不忍将军赋断头!
杨森率部进驻泸州。
在此之前,泸地人民饱受兵荒马乱之苦。袁军北来,与护国军在泸鏖战。北军纪律太坏,奸烧抢杀,百姓恨之入骨。护国之役后,人民额首称幸。滇军却横征暴敛,加增捐税,唐继尧力图施行大西南政策,把四川作为征服之地,激起四川军民愤恨。驱逐滇黔军之战,遍及川南各县。1920年10月底,滇、黔军被赶出四川,四川暂时出现稳定局面。
12月18日,北京政府任命驻防泸州的杨森管领川南二十五县。任永宁道道尹,兼泸永镇守使。
现在忠山还有一块泸城绅民的刻碑 ,记载了靖川之战的背景、过程,以及杨森的功绩:
……
師長目擊種種情形,忍無可忍,憤無可憤,怒發久指,日坐針氈。而反觀我川民,則馴服如故矣,軍界則內閧如故矣!夫我師長原以救國為揭櫫,愛民為宗旨,能救國愛民,則雖仇讎亦兄弟也。苟反乎此,則雖兄弟實仇讎也。以我全川父老水深火熱,望救之切,同袍羽檄交馳期勉之殷,不能不投袂而起,倒戈相向。蓋救國之望既絕,不能不迫而救鄉。由是,戰綏合,戰資隆,戰成都,無役不從,無戰不克。惟時則以軍心未壹,眾志未城。九節度之師潰於相州,三晉君之盟寒於函穀。以至敵焰稍張,我師小挫。我師長則剖血誓師,被發相救,愈挫愈憤,再僕再興。雖血流及屨而鼓音未絕,即矢窮援盡,亦全師而還。由是破竹勢成,望風敵潰,有背嵬之八百死士,複田單之七十餘城,八月月杪遂合全川軍將,逐敵於瀘城之下。是時滇軍將收囗(此处字殘缺)餘燼,兩軍之精銳尚集中於此焉。我軍雖四面兜圍,群帥犄角,然而伐诸,四國取蝥弧以先登者,惟叔盈平蔡者。七師聞鵝聲而暗襲者,惟李愬輦,紅衣而爇礟,謼蒼兕以渡河,謼声动天,敵逃无地。敵人马自相践踏,溺水死者以千計,幾疑飛將軍從天而降焉。以至囊沙擁水半渡而殺龍且,大義滅親揮淚以斬馬謖。是月乙巳辰,遂克瀘而入,滇軍長殲焉。敗軍狼犇豕突,遁至赤水河而去。我師長遂揚纛前驅,單騎直入城,人匕鬯不驚,市廛無恙。瀘之父老子弟,無不簞食壺漿,稽首崩角,相與感激零涕而言曰:“不圖今日重見天日,得出水火,而登袵席焉。蓋至是,瀘之境陷於敵中者計已三年矣。是役也,關係之巨有數端:灑川中百年之恥,一也;團軍人散沙之志,二也;啟川人鬩牆禦侮之心,三也;弭強鄰封豕長蛇之念,四也。全國所觀瞻,外人所駭服,仁義之師,武勇之概如我師長者,豈獨瀘之人!軒鬟鼓舞馨香而屍祝也哉!是宜被之管絃,泐之金石,揚仡萬世於無窮。昔唐李晟平賊鳳翔鐫碑,漢竇憲逐虜燕然刻石。不佞竊倣斯義,爰代表川南父老拜首。稽首而作銘曰:岷江湯湯城甕鐵,雙虎蟠蹲吮其血。將軍大呼氣如虹,仗劍一揮掃妖孽,如風捲籜爐沃雪,拔趙赤幟立漢幟,忠山之峯雲羃羃,此石不磨名不滅!
瀘紳黃華撰並書下川南士民恭頌 民國十年辛酉孟夏月上澣②
(标点系笔者加)
此碑与《忠山植树记碑》(蒋茂璧撰、陈铸书)现一并保护,竖于忠山江山平远堂石牌坊侧。
黄华撰并书“靖川纪功碑”(残碑) 陈仲明摄
杨森的文治
杨森率第九师进驻泸州,占有川南富庶之区,自兼永宁道尹,集军民财权于一身,主政川南,提出了“建设新川南”的口号,开始施展“文治”的才能。
建设需要人才。杨森找《新蜀报》主编陈愚生。
陈愚生 (又名陈渔生、陈淯),泸州人,是泸州学堂监督万慎子的学生,1911年参加保路运动,民初赴日本留学,读早稻田大学经济系。与李大钊是留日同学,私交极厚。1919年7月1日与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底任川东道尹公署秘书长。1921年2月1日,曾在鲜英支持下创办《新蜀报》。
陈愚生向杨森推荐了《新蜀报》主笔卢作孚、王德熙;卢作孚又推荐了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恽代英。三人分别任川南道公署教育科科长、川南师范校长、川南师范教务主任。
随后,肖楚女、李求实、谢啸仙、穆济波、秦德君、陈慧人、胡兰畦等一大批新潮人士纷至沓来,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思想,宣传新文化,一时泸州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
杨森敬重卢作孚、恽代英、肖楚女、胡兰畦等先生,对他们高瞻远瞩的建议言听计从。卢作孚、恽代英等得以在川南师范及泸中为平台尝试教育救国的实践。
恽代英川师作为基础,川师附小首开男女生合校;把川师教育革新的成就,示范周围中等学校,然后革新其他中学。在此前,川师及其他中学的管理制度,都是校长下面设学监,由学监管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过改革,改为教导主任制度。教导主任负教学和训导学生的责任。教导主任下面各班设班主任一人,协助教导主 任管教学生。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一直沿用到现在。
在杨森、卢作孚支持下,开办职业学校和夜课学校;泸中开设二部制师范班。恽代英、李求实任二部师范教师;颜心斋、吴子俊、阴懋德、枉廷弼、泸中教务主任谭蜀奎、中华书局主持人黄复初等人创办了泸县公学。
泸县公学办起了小学部和泸州首个幼稚园,长远规划是办一所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完全学校。胡兰畦任泸县公学小学部主任、幼稚园园长。(民国21年,报四川省教育厅立案,改校名为私立建华初级中学。这所学校的董事长兼校长是前清廪生欧阳廷熛(焕轩),董事有田嘉谷、颜心斋、颜静斋、颜保定、曹复初、房德谦等。后并入泸县县立中学)。
在杨森推动下,泸州中小学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揭开了泸州从封建主义文化教育跃进为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文化新教育的篇章。
杨森在泸州开办的学校有:四川陆军第九师讲武堂(泸县陆军讲武堂)。 1921 年(民国十年)创办。校址在库房街都司衙门(原为滇军赵又新的云南陆军讲武县分堂)。委鲜光俊为堂长,王缵绪、郭昌明(即郭文钦)等任教官,前后办了两班,结业学员一百多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杨森军中骨干,或其他军的军官。(后来杨森在成都也办有讲武堂)。
还有泸县团务学校。1922 年(民国十一年)创办于泸县大北街万寿宫,传习团练干部。设军事与政治两班,六个月毕业,前后共培训四百余人,为地政权训练了一大批军政骨干。一九二三年,杨森调走后停办。
后来,杨森主政成都、贵州、重庆也在关注泸州教育。
1934 年(民国二十三年),杨森回泸,私立江阳中学校董事会推他为董事长,杨捐献大洋三千元作为学校基金,并向省教育厅报准立案。以后,又该校逐渐增多经费和设备,学校得以巩固和发展。不久,校修建礼堂一座,命名为"惠公楼",杨森为礼堂亲题"堂"二字,并派来王为德为军事教官,卓梓啸为体育教官,还增加一批教师以充实该校师资,加强了教学和管理工作。民国23年 ( 1934年) ,杨森驻军泸县,捐资三千元助学,以是学校经费有了基础,建大礼堂,命名“惠公楼”(杨森字子惠),学校推举杨森任董事长。杨森接受名誉董事长之职,亲笔题写“礼堂”二字。学校增加设备,向四川教育厅立案。同年又募得泸县孀妇捐款六百元。杨森派黄埔军校毕业生黄亚伯任军事教官,并从军中调步枪300余条,实施军事训练,以造就军事人才。
1935年,第一班学生参加会考经省教厅立案获准毕业,当年招收五、六两班学生。杨森离泸,学校董事会选曾任纳溪县县长的郭文舫任董事长,求郭氏资助学校经费,以维持学校运转。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杨森将他在南门外泸庐公馆内划出部分土地作为校舍,命其驻泸办事处主任刘子瑜开办天府中学泸县分校。后,捐出立案基金,迁入南门外江南会馆,改名私立泸县峨岷中学,刘子瑜任校长,杨森任董事长。解放后政府收编,改为泸州二中。
1945年,杨森授意二十军驻泸办事处负责人刘子瑜代表他出面调解江阳中学董事会矛盾,计划接管江阳中学,入组“成都天府中学泸县分校”,由刘子瑜任校长,未果。1950年春,泸县私立江阳中学并入泸州一中。
杨森在大力办学兴教的同时也重视市政及城市文明建设。
胡兰畦先生说: “当时川军第九师师长兼永宁道尹杨森,在四川军阀中,表面上是一个比较趋新的人物。他想学习西方,把他占领的川南二十五县建设成一个新川南。他着重发展实业,整顿市容,提倡体育,讲究卫生,修筑公路,植树造林,特别着重改革教育,废除文言八股,提倡白话文,主张男女合校。他的军队所驻的地方,教育经费完全独立,军队不得动用。”禁止端公、巫婆算命活动,禁止喂狗,收容乞丐。在泸州,拆除庙宇、捣毁神像,拆除城墙,杨森是始作俑者。胡兰畦主张女子短发、短裙、不束胸、放足都得到杨森的支持和在社会上推广。杨森非常欣赏胡兰畦,曾委托自己的夫人田蘅秋作伐,想纳胡兰畦入自己的妻妾之列,胡兰畦断然拒绝。
杨森认为体育是强身之道,部队设有体育专业队,由体育教官培训。鼓励卢作孚、恽代英在川南师范、泸中增设童子军课程,开展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创办峨岷体育会。
1922年春,恽代英倡议举办川南运动会和展览会,杨森和卢作孚大力支持。决定从澄溪口码头起到王爷庙一带河坝,两华里的区域作为运动场地和展览会址。参加成员有各中小学和驻军。比赛项目繁多:有球类、田径、拳术、围棋、象棋、军事操等,会期约一周。此次比赛较突出者,有女子代表参加,服装亦有统一规定,各校学生服装整洁,朝气蓬勃。川师与泸中教师也参加赛跑,老年教师有川师吴子俊,泸中颜保真等。青年教师川师有恽代英,泸中有谭乃赓等廿余人。驻军和川师、泸中两校学生还表演军事演习和排练队列。胡兰畦率泸女师、川师女生进行了体操表演。城乡群众前来参观非常踊跃,每天达到几万人,盛况空前。展览会展出了包括泸州各中小学和幼稚园师生的文艺、书法、图画、美术、工艺作品。此外泸州工商业也展出土特产,如泸州老窖大曲、雨伞、雕刻、纹石、玉器、梳篦、通花、刺绣、蜜饯、糕点等,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展览会结束共售大洋十万余元。
这一年,杨森将泸州规划为五个区段:
1.泸州城内市中心为商业区,如三牌坊、钮子街、白塔 街等;2.划南门外郊区附近小关门一带为文化区;3.划沱江北岸从体仁堂到大叶坝地区为工业区;4.划忠山一带为风景区;5.划长江南岸茜草、蓝田郊区为农场区。并规划从北门城外河坝起到沱江 北岸体仁堂侧,在江面上建一座沱江大堤联结泸城和小市的交通线路,并计划在大叶坝对岸犁篼坎 山腰开辟一条运河,将沱江的水道改道经瓦窑坝流入长江,便将小市大叶坝和泸州地区西北面联接起来扩大城市。
杨森决定将文化区先建设起来,作为建设市区的样板。“民国十至十二年,在泸县县立中学校经费中,驻军师长杨森拨洋购小关门内地面一幅,拟修新校舍。”(乙亥版《泸县志》卷四)
泸中、川师、泸女师三校在小关门内划地,各校师生都来参加了新建校址的奠基典礼。在典礼上,道署教育科长卢作孚、泸县县长黄正、川师校长恽代英、泸中校长颜保真等都讲了话。举行典礼后,各校师生便整队参观划定的川师、泸中、女师等校新校地,各校边界处立碑为界。
泸中规划的校址在今泸州市南城公社为起点,直到长江河边,从南城公社外面公路约有数十丈地面与川师为界,川师与泸女师邻界。
正筹建各校新校舍时,民国11年(1922年)5月14日,杨森升任川军第二军军长,其永宁道道尹职务,第九师师长职务由王瓒绪接任。
7月,川军第一军、第三军与第二军混战。7月26日,川军第一军、第三军邓锡侯、赖心辉、田颂尧等攻泸,第二军杨森败走换防离泸。
赖心辉部占领泸县,赖部旅长张英任川南道尹。
恽代英应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吴玉章聘请到成都任教。胡兰畦辞职离开泸县公学。杨森的建设新川南的计划夭折。
杨森后来在成都、在贵州也复制在泸州的做法。办教育、搞拆迁,口号都差不多:“建设新川南”“建设新成都”“建设新贵州”。
泸城士绅陶仲渊对杨森的看法
朱家山石园仪顾堂主人、民国诗人,朱德的朋友陶仲渊③同《靖国记功碑》撰书者黄华一样,对杨森的军事才干极为赞赏,认为杨森靖川,有功于泸。《仪顾堂集》有诗《赠杨子惠师长》(四首):
五载西川蹴战尘,
犍为列郡莽荆榛。
商於割地终欺楚,
钜鹿沉舟孰破秦?
吕姥萧孃争弃甲,
牦牛笮马半输人。
长城赖有楊无敌,
转载千场不顾身。
重提一旅下成都,
指顾收回旧版图。
平蔡功居诸将右,
渡泸计笑七擒迂。
老羆卧道先惊敌,
困兽伤弓敢负蝺。
真道花卿当世少,
髑髅手掷血模糊。
组练临江爛若云,
一挥白羽靖兵纷。
西河竚献平滇颂,
司马无烦谕蜀文。
甲盾六千开越霸,
火牛十万走燕军。
行间漫羡金横带,
破敌还看再策勋。
名园绿水静淪涟,
公退时来放钓船。
张泳画图留益部,
卫公草木记平泉。
板舆重奉慈云霭,
铜柱孤标汉月圆。
幸遇元戎窦车骑,
愿从磨盾勒燕然。
杨森治泸着力于文化教育,切意志坚定,体现了远大的抱负、陶仲渊对此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很高的政治期望:
心潮澎湃撼五洲,
东西信仰同时休。
马克思与尼山丘,
孰居劣败孰果优?
小儒章句日咿呦,
独抱己见分鸿沟。
杨侯今日文翁俦,
一齐不惮众楚休。
昌阳豨苓一囊收,
斟酌古今涵众流。
泮林环列千貔貅,
欲将章甫换兜鍪。
蜀江春水清如油,
梅花正绕张儀楼。
弦歌谱入巴人讴,
祝公功成方黑头。
陶仲渊(《仪顾堂诗集》
杨森逃离大陆前的作为
1947年5月1日,楊森从贵州省主席任上被调任重庆市长。重庆解放前夕,杨森被任命为重庆卫戍总司令。
1949年11月14日,蒋介石飞抵重庆与王陵基、杨森商定划四川为四个战区:川北、川东、川中、川西;分别由胡宗南、孙震、杨森、王陵基分别负责。
11月16日,人民解放军攻取了重庆东南屏障的彭水县城,重庆震动。杨森发布《紧急维持治安办法》,公布十六条杀令:
一、阻扰政令与匪勾结者,杀!
二、窝藏匪谍,隐蔽不报者,杀!
三、供给匪之枪弹、电讯器材及秘密文件者,杀!四、造谣惑众,扰乱秩序者,杀!
五、扰乱金融,破坏币信者,杀!六、操纵物价,影响民生者,杀!七、抢劫财物者,杀!
八、纵火焚毁物资及军用品、房舍者,杀!九、聚众煽动者,杀!
十、以文字图书演说为匪宣传者,杀!十一、报导不准确军情,影响治安者,杀!十二、煽动工潮学潮者,杀!
十三、煽动军人逃叛者,杀!
十四、泄漏军机、刺探军情者,杀!
十五、私运枪弹或造军火者,杀!
十六、阴谋破坏军事交通桥梁、机场、码头,军械弹药粮秣军需仓库,以及车辆、飞机、船只、通讯设备者,杀!
十一月十七日,人民解放军由川东南及黔北进逼重庆,杨森令罗君彤的三六一师及彭斌的内警第二总队在南岸一带布防。将第二十军一三三师、一三四师由南岸调回江北,防守江北以下长江北岸。第二十军七十九师驻涪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逼近重庆。刘伯承司令员派人到鲜英处策动杨森起义。杨森派喻孟群出面接触。
刘伯承向杨森提出三点:(一)生擒蒋介石;
(二)保护渣滓洞革命人士不受损害;
(三)保护重庆工厂不遭到破坏。
杨森表示:
(一)政治犯系军统掌握,我不负责;
(二)从前蒋介石叫我捉吴佩孚我都没有同意,今天叫我捉蒋介石,我也办不到;
(三)工厂自有专人负责;
(四)我可保证市区安全。
解放军直逼重庆。
11月28日,蒋介石决定杨森的卫戍总部撤退。杨森二十九日率卫队在重庆巡视一圈后,沉重地说“重庆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不能破坏!”决定和平让出重庆, 三十号早晨杨森退逃成都。
12月8日,杨森经绵阳到广汉,向文彬所率的保警总队,陈亮所率在重庆裹胁的自卫队约二三百人亦陆续到达。杨森将由重庆逃川西的杂牌队伍拼凑成第二十军独立师,委向文彬为师长,陈亮为副师长。12月10日前后,二十军代军长景嘉谟率一三三、一三四师相继到达金堂,该军七十九师尚在途中。
杨森到广汉后,即去成都面见蒋介石。蒋命杨森与由万县率孙元良第十六兵团逃到什邡的川鄂边区绥靖主任孙震,到绵阳设指挥所。杨森即带参谋长范诞生、参谋处长鲁伯言、总务处长王联奎等与孙震同驻绵阳,留副参谋长向廷瑞在广汉总部负责。
蒋介石为表示对杨森的信任,乃派杨森为川陕甘边区绥靖主任。
13日晨,刘文辉、邓锡侯派专人由彭县送信到广汉给杨森,相约杨森、孙震一同起义。如两人同意,请到彭县云顶场会商一切,若不能亲身参加,则可派负责代表前去。向廷瑞见信后,即派员持信用专车送绵阳。午后,杨森打电话给向廷瑞说:他与孙震都不能前往。他派喻孟群为代表,孙震派董长安为代表,于十四日由广汉去彭县。
15日中午,杨森与孙震偕指挥所人员匆匆从绵阳突然回广汉。原来是蒋介石的西南长官公署长官顾祝同打电话通知杨森,说去台湾的飞机已准备好。这时,杨森总部军需处长邱峻送来八百两黄金,交给杨森。
17日中午,杨森通过范诞生由成都打电话通知向廷瑞,要向立即派人去广汉、中江找次子杨汉烈,说次日早上在成都北门外驷马桥看地形,要儿子必于九时前赶到。
次日(18日)上午九时,杨汉烈才赶到广汉,立即乘车驰驷马桥,但杨森已在一小时前乘飞机往台湾去了。
18日上午,杨汉烈、范诞生、鲁伯言等由成都赶回广汉,立即通知副师长以上人员于午后六时在总部开会。会议由喻孟群主持,范诞生取出杨森"手令"交给喻孟群宣读。杨森作了如下安排:
(一)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由喻孟群代行,范诞生任参谋长;
(二)二十军成立军事委员会,由喻孟群、夏炯、罗君彤、郭大树、范诞生、向廷瑞、向文彬、陈亮、景嘉谟、肖传伦、熊恭岳、鲁伯言等为委员,以喻孟群为委员会主席。凡二十军重大事项,由军事委员会开会处理;
(三)二十军军长由杨汉烈继任;
(四)总部特务营归杨汉烈指挥,带往第二十军。
喻孟群读完后,范诞生补充说明:杨森上飞机时因杨汉烈未赶到,嘱他转告杨汉烈,要"二十军光荣起义"。这是杨森离开大陆时的最后安排,把第二十军传给他的次子杨汉烈。
21日,喻孟群率少数人员于傍晚到达金堂,才知一三三、一三四两师已脱离该军的消息,杨汉烈的二十军仅七十九师与新编的独立师和特务营。
23日午前,第二十军由金堂开往赵家渡途中,遇四十四军陈春霖部三四九师团长李鼎及通讯营长李庚,因和该军部失去联系,率残部数百人沿途就食溃逃,杨汉烈即委李鼎为三四九师师长,李庚为该师长,暂归二十军指挥。因此第二十军这时有七十九师、独立师和三四九师的番号。
26日,杨汉烈遵父亲杨森安排率第二十军在金堂赵家渡光荣起义。
第二十军起义后,解放军十九师即派军代表到二十军,并派郭大树去青川、平武劝说景嘉谟、肖传伦归还建制。景嘉谟于是率部回到什邡起义;一三四师肖传伦将部队拖到松潘,企图逃往西康去云南,被人民解放军歼灭,肖传伦被击毙。
注解
①张澜,1872年4月2日,张澜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中和乡,其父张文倬是南充县的秀才。张澜从小接受儒家经史诗赋的启蒙教育,也受到父亲刚正不阿、艰苦朴素的作风熏陶。1894年,张澜考中秀才,不久补为廪生。深得顺庆府兼南充县教谕骆文廷赏识,被聘请到蒲殿俊等人创立的广安县紫荇书院任教习。张澜突破程朱理学而讲求经世致用学说,崇尚古今有志改革之士,主张变法维新与君主立宪。
1903年,张澜以成都尊经书院优等生的资格被派遣到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师范科留学。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张澜任川汉铁路股东代表会副会长。9月7日被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张澜毫无畏惧,与赵尔丰抗论。
11月27日,“大汉四川军政府”宣告成立,不久发生成都兵变。12月8日,兵变平定后军政府重建,张澜被聘为军政府参赞。后又出任川北宣慰使。1916年7月底,蔡锷就任四川督军兼民政长职,不久即电荐张澜为四川省嘉陵道道尹。
张澜担任道尹后,立即着手革新政治,处决恶霸,精兵简政,罢贪官,奖廉能。1917年夏,张澜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省省长。
1921年初,张澜赞成“川人治川”和“联省自治”等口号,出发点是救国救民。他认为“要救国救民,只有伸张民权,才能制止战争”。他提出 “要搞四川自治,先从川北着手,把南充作为试点,然后推广其他地方”的设想,开始了“南充自治”的实验。
1926年4月6日,张澜出任成都大学校长。1931年春季开学在即,反动当局故意停发成都大学的教育经费。面对百般刁难,张澜忍无可忍,愤然辞职。1946年12月18日,身为民盟中央主席。新中国成立时,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六位副主席中,有三位党外人士,分别为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毛泽东与张澜
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中,张澜是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872年,比朱老总大14岁,比毛主席大21岁,比周总理大26岁。
1954年,张澜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5年2月9日,张澜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②黄华 (生卒不祥)字哲成,号石藤,原籍江苏吴县。黄华,清光绪28年壬寅科 ( 1902年) 举人。泸州直隶州署永宁道黄鲁溪曾孙。鲁溪治泸有惠政,卒,留泸葬,子孙遂为泸人 。黄华,会考一等。先后上书言得失,大吏奇其才,委兼劝业工商科长、察西分局长 、提法署承审员 。署贵州都匀县 。朝政变,军政府改委正安,不就。归泸,日惟以文史自娱。光绪三十一年任泸县视学。光绪32年(1906年),县人章咸等留学日本归来,聘请日本女士冰其梅来泸州,请由知州赵渊选拔校士馆银子800两,委李树贤、黄华任泸县女子师范学校为首事(校长)),就孝廉堂办简易师范班。民国2年( 1913年), 经省批准,简易师范班成为泸县女子师范学校 (简称“泸女师”)。民国25年 ( 1936年) 9月泸县女子师范学校并入泸县县立中学, 1942年女生部从泸县县立中学分出,成立泸县县立女子中学,1950年并入泸州一中。
③陶仲渊 民国《泸县志》卷六《人物传·文苑》:“陶开永,字仲渊。善诗。有“陶诗人”之称。骈文亦清雅,与张南岑(传耜)、朱虹父游。虹父故一代词人,仲渊为刊其《选梦阁词》。”居泸城朱家山石园,与陈铸、万慎、高觐光、温筱泉、赵又新、朱德等组织东华诗社。(详见蓝集明《泸州朱家山石园的前世今生》)
2023年6月15日 于庆悟宅
延伸阅读分享:
1.蓝集明:《川南永宁道组织的泸州首次出省教育考察活动》
卢作孚为了推进、发展川南教育,在任永宁道教育科长期间组织了一次有二十五县中学、师范校长参加的重大的出省考察教育活动。这是在近现代川南教育史一场有首创意义的大型教师培训活动。
民国十一年三月,卢作孚在川南联合县立师范学校举行一次为期五天的道属中学、师范校长参加的教育工作会。卢作孚任会议主席。卢作孚将会议形成的决议案呈道署。道尹核阅后签复训令:
此次会议,为期不过五日,各该校长竭思殚虑,有此成绩,议决办法,均称周密。本兼道尹嘉慰殊深。期望之忱,因是益切。盖坐而言,尤贵起而行。实施议决各案之责,惟在各该校长之身。继今以后,应如何朂勉,教职各员,相与尽心协力,以改进教育为期。各该校长尤须早夜孜孜一扫苟安之习。除须待新增经费筹措有着,乃能设施各事项外,原应一切,自秋季开学起,着手实施。纵有未及,亦不容于此次令到以后,再事推诿。
会议录在印刷中,一俟印刷完竣,即行分布。兹特检发议决全案,除分令各县知事、视学及征收糖捐各局长知照外,合亟检发一份,合仰该校长,即便遵照议决事项认真办理勿稍违延。决议之第八案就是组织省外考察教育。第一年永宁道组织下辖的县立中学、师范校长出省考察。永宁道教育科决定泸中校长颜保真负责带团,永宁道下辖的县立中学、师范校长为团员。川军总司令训令由道选派叙州联合县立中学教员范书陶、泸中教员王明体随团服务。“所需经费准在该 校经常费中划拨,事后正报销,无俟另筹。”
颜保真委托教务主任枉明佐(枉廷弼)代理校长。
民囯十一年四月十九日出发。考察结束,回川即战事发生。颜保真将考察日记、账目清册、考察汇报呈川南永宁道尹公署。泸县县立中学教员王明体遵令将考察情形暨条陈五端呈报:川南永宁道尹公署令派往省外考查教育由。四月十九日起程。经过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直隶河南等省 。除参观大学校、工业学校 、工厂小学校外,所有志查中学各校其办理最善者,如天津南开中学、南京高师附中、北京高师附中,大抵由于无非经费充足,以故设备完善,科学程度日益增高,训育、体育异常策进。兹对于本校最关切要者,谨呈五事如右。查川省近年军事倥偬,各校学生科学程度堕落,中以英文一科为尤甚。以致毕业后出外升学有补习二年不得收录者。本校今将国文、英文、数学各主要学科特别认真其能升学者,学理化加授原文不能遂学生升学志愿特授选修科目以为谋生之计划。此其应注意者一也。
又查自五四运动以后,各校学生俱讲向外发展,动辄干预时事而川省尤甚。吠影吠形,一唱百和。罢课罢学,时有所闻。今后应严加取缔。凡不关学务、学科之运动,一概禁止。此其应注意者二也。
又查自治运动近年以来呼声曰高,而自治发动之先导多起于学校。川省僻处边陲,各地办学人员不能澈底自治。根源洞辙殊少,学校行政、学生往往起而干预。有一二明达之士起而整理校务,认真规则,往往群起反对,必至破败而后已。今后欲救此弊宜如天津南开等中学,划学校行政及学生自治为训育主任及级任教育切实训诲指导,以遏学生之嚣风而收自治之实效。此其应注重者三也。
又查近年生活日高,教员薪俸未增,不能不多担任钟点,以维持生计。担任钟点既多,所授科学无暇研究以啟新知,而学生程度优劣悬殊,更不能担负整齐之责任。今后欲救此弊,非增加教职 员薪俸减少分担钟点,俾得充分预备担负学生学科完全责任,不能谋学校之进化。此其应注重者四也。
又查外省中学经费,学生三百人,大致三万元左右。本校人数将近三百,而经费仅一万元,设备一项,不完不全,图书仪器仅供教习之用,尚形不足,欲求美备,非增经常加临时巨款不可。款项非赖官厅大力维持不为功。此其应注重五也。
以上五项皆为本校切要之图。
然考察结束,政局递变。七月川军内讧,第一、三两军联合进攻驻泸第二军。邓锡侯等部占领泸县,楊森败走宜昌。
八月二十日,北政府令张英旅驻泸城,兼任永宁道道尹。九月,张英委罗毓华为川师校长,罗解聘进步教师,激起学潮。泸中也掀择师运动。十月中旬,张英扣押恽代英。学生罢课。道属各地 因驻军换防校长职守更换者颇多。颜保真回泸值此变局,前道署答应补给的旅费也迟迟不能到位。
民国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颜保真将考察日记、考察报告、旅费账目呈永宁道道尹张英。张英看了颜保真呈上的条陈五端,批示:“据报出省考察教育情形暨条陈五端。均悉。准予存案以凭查酌采用。仍候省公署察核。令遵此令!”
颜保真辞校长职,刘航琛继任。1922年是泸中教育发展的关键的一年,也是泸地新文化运动重要的一年,一大批文化精英在川南努力实践教育救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原载《泸州一中校史》)
2,胡兰畦:杨森视察川南师范
我到泸州这年 ( 即1921年) 的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十周年,纪念活动特别隆重 。川南师范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在小学部办公室门上,挂着用彩纸剪的“劳工神圣”四个大字的横匾,横匾左右悬挂着两个大红灯笼。师范班的教室也挂满了彩纸,五彩缤纷,到处显得喜气洋洋。
“双十节”的头一天,道尹杨森到学校来了。校长王德熙陪他参观了校容。他对学校的清洁卫生方面作了一些指示。
杨森参观后,学校召集了全体教职员和学生听他演讲。杨森那时候对川南师范表面上是很支持的,无论外面怎样诬蔑我们学校,怎样反对王德熙,杨森一概置之不理,仍按原计划推行新文化运动。杨森的这种态度,获得学校师生的敬佩。
那天杨森演说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大家做事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他打比方说:“我今天参观你们的学校,初看上去是清洁整齐,但认真细看,屋顶、墙角还有蜘蛛网,横梁上还有灰尘没有扫尽,这就是责任没有尽到。”另外,他还讲了一些他出身如何穷苦,如何凑了四元大洋做路费,跑到云南去投军的经过,用以博得师生们的好感,也有鼓励 大家的意思。
杨森讲话以后,学生的寝室就大加整顿,变成了军事化。铺盖要求叠成整齐的四方形,棱角分明的像一个豆腐方块,全屋每张床上的铺盖要放得横直都成一条线。教职员的床铺,也都按照这个格式整理。
“双十节”的夜晚,杨森开放了他在泸州的住宅。川南师范的师生由王校长带领去参观。里面确实清洁整齐,一尘不染,没有什么古董字画,以及庸俗的摆设。卧房内的桌子上也只是摆了一个玻璃罐,装的是一罐冷开水,上面覆盖着一个玻璃茶杯。床铺上的棉被也是打着四方整齐的方块。他家房子不多,但那个小小的花园,在当时的眼光看来,当然称得上是富丽堂皇的。
(节录自《胡兰畦回忆录》,标题为笔者所加)
胡兰畦工作、生活过的川南师范旧址
3.杨森与峨岷中学
峨岷中学的前身是成都天府中学泸县分校。
1925年,推行"新政"(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革新的运动)成为社会风潮,当时杨森在四川军阀中以推行"新政"最为出名。他极力倡导禁止妇女缠足,并在成都创办天府中学。杨森在驻防泸州期间,继续推行新政。他强令男子剪去长辫,女子蓄短发、放裹脚;他提倡现代体育运动,曾出资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川南学生运动会。
1937年,杨森创办了成都天府中学泸县分校,自任校董事会董事长,刘子瑜(刘忠瑄)任校长。校址设在杨森公馆"泸庐"(今酒城宾馆主楼地址)内,招收初中新生一个班。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势如破竹,国土大片沦陷。敌占区民众不断涌入四川,学生迫切要求人学。在此形势下,杨森决意在兴办泸县峨岷体育会(相当于今天的"俱乐部",今泸州财经校地址)的基础上,再捐资创办泸县私立峨岷中学,以扩大其政治影响,并为国家培养人才。
1938年,成都天府中学泸县分校更名为泸县私立峨岷中学,并报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校址由"泸庐"迁到南城外江南会馆,即今之市中区凤凰山泸州二中校地。
"峨岷"取自四川的"峨嵋山"和"岷江",寓"山川钟灵,人文毓秀",也有"兴办教育,山高水长"之意。学校董事长杨森,董事李立之、何若虚、刘忠瑄、李琴鹤、王树霖、肖寿眉、潘俊远、高宜孙、崔惠弟、肖镇纪、曾静生、席曙光,校长刘子瑜。1939年2月,为避免日机轰炸,学校曾一度迁纳溪大路边陶家院。1939年至1946年,每年招收初中新生一个班。在杨森的捐资和示意下,峨岷中学修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命名"子惠楼"。杨森,字子惠),开辟了体育运动场,购置了教学设备,绿化了校园。
峨岷中学校歌歌词是:
"峨嵋天下秀,岷江万里流,山川钟灵,人文毓秀,群英萃集,学术研究。建国需多才,启尔智,强尔力,晋尔能,宏尔用,富强我中华民族,光大我神明华胄。"
歌词内容,基本上体现了峨岷中学的办学宗旨。
峨岷中学开设的课程有: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卫生、英语、历史、地理、公民、童军、体育、音乐、图画。
1943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来泸州开展募捐活动。他亲临育群、峨中等学校发表演讲,号召大家抗日救国,捐献钱财购买飞机大炮。峨中、育群的师生们积极响应,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热情。
1945年上半年,峨岷中学在泸县长滩坝悠游宫办学。当时校内有黄其华(又名黄路,1938年加入地下党)、王鲁雨等一批进步教师,他们宣传进步思想,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活跃了学校的民主空气。反动政权抓紧迫害进步教师,实行白色恐怖。黄其华受党组织指示,领导峨岷中学师生进行了一场反对迫害、反对特务控制、要求民主自由的进步学生运动,由黄其华任班主任的峨五班带头,全校学生罢课、教师罢教。有王鼎堃、高宝宁等五人先后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团组织,从事党的革命工作。
1947年起,春、秋两季各招收初中新生一个班。
1948年秋起,每年招收高中新生一个班。开设的课程有国文、公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历史、地理、军训、体育。
杨森将军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位传奇人物。驻泸期间,他提倡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裹脚,倡导种树、修路、办学。他付诸实践,卓有成效,在川南颇有口碑。
建校前期任职教师多是杨森部属和刘子瑜亲友;到办学后期,教师成份大有改变,多是大专毕业,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就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中较为知名的有英语教师吴汉骧(兼教务主任)、数学教师李时洁、物理教师刘仲矩、化学教师王毖泉(地下党员)、生物教师王传理、体育教师余锦文、余道元、音乐教师王建中、地理教师席曙光等。
(节录自《泸州老窖天府中学(泸州二中)校史》)
参考文献:
1.《四川军阀杨森》(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所马宣伟、肖波)
2.《胡兰畦回忆录》(胡兰畦)
3.《巴蜀风云》(安知)
4.《仪顾堂诗集》(陶仲渊)
5.《无限斋存稿》(王德宗)
6.《泸州杨森公馆“泸庐”》(张绍先)
7.《放滩》(段文汉)
8.《泸州一中校史》(泸州一中校史编委会)
9.巜泸州老窖天府中学校史》(泸州二中校史编委会)
10.《四川民盟史稿》(民盟四川省委文史委员会)
2023年6月15日 于庆悟宅
(文中未署名的照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