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学业苗族风情故事之十九
忙而有序风情浓的苗族“备年”
雷学业(苗族)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这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在其名诗《除夜》中吟咏除夕之日风俗的诗句。从诗中可以得知,早在宋代,人们就盛行除夕之日大搞卫生,香烟酒肉敬奉神灵先祖,围炉守岁,燃放炮竹迎春的浓郁习俗。

进入腊月,城步苗胞精心熏烤好腊肉香肠,以备春节款待嘉宾 春天的故事微信供图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
苗族人民也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盛行过春节,是一年之中一个最重要的民间节日。
生活在湘桂边陲的湖南省城步苗族人民,历来将隆重的春节称呼为“过年”。“过年”,既是一年十二个月的终点,也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的起点。城步苗族对“过年”充满了敬畏和虔诚、憧憬与希望。
从古至今,年复一年,每当跨入腊月,城步苗族人民就会匆忙有序地备年,虔诚恭敬地祭年,隆重热烈地拜年。
进入腊月,城步苗族,男女老少,头等大事就是置办年货,准备过年。
热气腾腾肥而不腻的城步苗族春节“浮(苗话念pao)汤肉 ” 雷学业摂
杀年猪置腊货是苗族人筹备春节最当紧的一件事。有些人家年猪杀得早,为的是做腊肉、香肠和猪血饼。过年了,儿孙们天南海北千里万里赶回家中,阖家团聚,腊肉是必不可少的主食。此外,腊鸡、腊鱼、板鸭和山鼠、野鸡、野猪肉,都是上等的美味佳肴。蕨巴、栗子豆腐、冬笋、香菇等山珍,环保营养,去腻除肥,舒心暖胃,更令客人垂涎。腊味山珍,最是苗乡儿女那一抹牵肠挂肚的乡愁。
城步苗胞杀年猪后,将年猪截边分割好,俗称“下边”,交主人安排 雷学业摂
打糍粑,磨豆腐,蒸甜酒,熬米酒,这些繁重的活计充满了浓浓年味。古时候,苗寨山区山高水冷,农作物尤其是水稻产量低,城步苗乡传统的“麻糯”品种亩产不到三百斤,用糯米煮饭打糍粑蒸甜酒待客,那是苗家人最高的礼遇了。每年春节,城步苗族家家户户都会蒸糯米饭、打糯米粑、熬糯米酒喝,用苗话说叫做“辛苦一年为过年”啊!该县长安营乡盛产一种名叫“香禾米”的糯稻,谷壳粽红,颖须细长,米粒硕壮,三粒米连成一寸长,故又名“三粒寸”,煮成饭后,银光熠熠,
城步苗家人最钟爱的山珍美味“栗子豆腐” 江雪花供图
清香扑鼻,入口糯而不腻。苗歌唱曰:“长安香禾米,香飘两三里。一家煮饭百家香,冇菜呷得三大碗,有菜呷得一鼎罐”。乾隆初年,为镇压当地苗民起义,清廷在长安营建立了“宝庆理瑶同知府”,世称“宝庆二府”。从乾隆初年至宣统末年,当地军政长官特将这种粒大奇香的“香米”向清廷进贡。苗胞们辛辛苦苦种植的香米,进贡后所剩无几,饥不裹腹。时有苗歌唱曰:“香禾饭,喷喷香,穷人得种难得尝。谷子还未收进仓,官家就喊贡帝王”。山歌唱尽了当地苗胞种植香禾米稻的心酸和无奈。此稻种至今仍在传种,成为山外客人争相抢购的城步“泰国米”。

城步长安营苗胞在打糍粑、甄米酒之前,先用箩筐之类浸泡香禾米 雷学业摂
而苗家姑娘们的备年,除了磨豆腐熬米酒做腊菜外,她们还得准备一项特殊的“年货”——苗绣。春节期间,情郎要来拜年,情妹要赶在年前纳好鞋底鞋帮,绣好香包手帕鞋垫,作为定情物回赠情郎。那鞋叫“千层底”,也叫“千层白”,是将旧布料洗得洁白,层层铺垫,用麻线密密扎纳而成。鞋帮用青棉布或“丁蕊绒”做成,有方口形、半圆形。青帮白底,结实美观,情郎穿在脚上,精神抖数,阳光帅气。那鞋垫叫“鸳鸯垫”,垫里绣的是鸳鸯成对,喜鹊成双,百年好合,白头到老,情郎垫在脚底,绵软舒适,暖脚暖心。那手帕叫“忠诚帕”,帕上密绣了“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锂鱼相亲”“关公出征”…图案,象征你情我悦,忠贞不渝,情郎揣在兜里,擦擦汗,闻闻香,相思相忆,兄妹情长。

节前腊月里,城步苗家姑娘精心绣制礼物 伍前金供图
舞龙是庆贺春节的一道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腊月扎龙是苗族备年工作中最复杂最繁琐最耗人手的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城步苗乡以自然村寨为单位,推选出数名“会首”,负责筹款购物各项扎龙事宜。扎龙传承人叫做“扎匠”“扎师”,他们用竹、木、布、纸为原料,扎制成11至17节不等的彩龙。龙灯的制作需要经过裁剪、设计、缝纫、刷胶、粘贴、拼装、整合等100多道工序。出了龙身,还要制作数十盏鱼虾蟹蚌花灯,以及三五个古装戏剧人物故事,两盏引路牌灯,牌灯上书写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团坊清吉”“村寨平安”祝福语。城步的龙灯以县城儒林镇为中心,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规矩,东、南、西、北、中各方,依次扎制青龙、红龙、白龙和黑龙,县城儒林镇扎黄龙。改革开放以来有所简化,春节期间主要扎耍青龙和黄龙。而按照舞龙的形式,城步各地的龙灯风格各异,形式多样,丹口、长安、大古等地扎耍吊龙,西岩舞爬龙,兰蓉、白毛坪耍滚龙,五团、威溪玩正龙,其他地方还耍红龙、独龙、草龙、乌龙,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生姿盎然,百龙闹春。扎龙工作完成后,一般置放在祠堂宗庙,现在则安放在村部,等待春节开始后再举行“接龙”“烧龙”仪式。
2024年1月,城步县蒋坊乡铺头村苗胞正在冒雪赶制春节龙灯
2023年的这个冬天,备年的习俗似乎有点奇异。2024年元月,我受邀从广东惠州市赴湘西吉首市出席湖南省苗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后,我随家乡城步苗学会的同仁一道回到老家半个月,顺便做些“备年”工作,烘腊肉,炕板鸭,熏腊牛肉,做猪血丸子,灌制香肠,忙得不亦乐乎···说起来也是凑巧,这段时间结婚入宅的喜事居然特多,喜酒吃不停,一家接一家,苗寨里喜气洋洋。

吊脚楼下打年粑 黄周凡摄
苗家传说2024年立春,处于农历2023年末,2024年”无春“,为“聋年”“寡妇年”,不适宜结婚“进火”(乔迁新居)等,因此人们纷纷抢在阴历年底大寒节前举办喜事。其实所谓的“无春年”,在我国农历很常见,平均2至3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比如2019年猪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龙年、以及三年之后的2027年羊年都是“无春年”。2023年由于“闰二月”的缘故,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古人将“立春”与生育联系起来,春不立,则生殖不旺。“无春”,等于“无子”“无后”,而结婚最忌“无子”,所以在“无春年”结婚就会被视为不吉利。究其实,“聋年”“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是荒唐的,并无科学依据,对个人生活和婚姻幸福不会造成影响。这种随众心理造成的习俗各地都有,只不过少数民族地区浓厚一点罢了。这个腊月婚庆喜事的集中举办,更增添了苗乡山寨浓郁的“备年”气氛。
作者简介

雷学业近影 2023年12月于成都市
雷学业,男,苗族,中共党员,湖南城步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 历任城步中学教师、县教委干部、县委宣传部通讯组组长(副科)、工会主席(正科)、城步报社社长总编辑、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副处级干部(四级调研员)。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会员、湖南省苗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俗学会会员、邵阳市文史研究员、邵阳市政协工作先进个人、邵阳市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研究领域为苗族历史、文化、民俗和语言文字。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民min族报》《湖南日报》《邵阳日报》、新华社、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国内重要媒体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和论文作品200余篇。主要著作有《城步苗族简史》《城步苗族建筑文化》《舌尖上的苗族》、电子书《苗族情话》等,代表作品有《城步古苗文字的前世今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苗族》《对于湘桂黔边区苗族习俗的调查与思考》《湘西南苗族传统建筑的价值和保护路径》《让古村落古民居成为“镇寨之宝”》《让美丽苗寨传唱古老的歌谣》《熊出虎没鹿来临》《破解湘桂边境“三鱼共头”石刻的神奇密码》等,其中《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研究》获湖南省社科联2015年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还有诸多作品分获湖南省政协、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优秀作品二、三等奖、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邵阳市优秀社会成果奖、当代文艺全国女神节有奖征文大赛三等奖、城步县廉洁文化有奖征文大赛一等奖等。
作者工作单位及职务: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原学习文史委主任、四级调研员。
2024年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