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为你来
宋文东
我们爬山群每周二或周三就要发帖子组织驴友周末爬山,这已经成了多年的习惯。这个周末的爬山目的地在上周末结束爬山时就已经定好了——蒿滩看冰瀑。周二帖子如期发出,已经有八九位驴友报名了。这时群里有一位热心驴友私下给我发微信说,蒿滩今年没有冰瀑,她刚刚去了,扑个空,还把视频发给了我。我尽管不大相信,但视频上的蒿滩水库大坝上的确空空荡荡的,仅在大坝底部有少量的冰块,哪还有个冰瀑的影子?联想到前几年蒿滩冰瀑曾经伤过游客,估计蒿滩村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采取了预防措施,免得冰瀑再惹麻烦。
蒿滩去不成了,有驴友建议去泰山天井湾。我说,天井湾冰瀑是大自然的杰作,美是没得说,但冬季的泰山防火队管得很严,天井湾很难进得去。驴友说,进不去也无所谓,那咱们就爬爬泰山后山看看风景也不错。我觉得有道理,于是改了帖子。群里又有驴友告诉我,他们几个驴友前几天刚去过天井湾,不过是起个大早才进景区的,去得晚了基本上没戏。我说,我们碰下运气吧。
那天,我们10几位驴友于8:20在英雄山立交桥南集合齐了,自驾往泰山后山出发。尚未到天龙水库,泰山防火队就在路边设立了几处防火检查站,远远地就能看得见。我心里就有点紧张,担心被他们拦住。接近检查站时,高哥开着车以正常速度开过去了,后面的车也是鱼贯而过。我们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两道关卡。
到了天龙水库边上,我们停下车,但是驴友么么的车还未到。我对众驴说,咱们别在马路上磨唧了,抓紧上山吧。么么的车比我们晚到了几分钟,可是附近饭店的老板却不让她把车停在他们画的车位上。双方还吵吵了几句。最后还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么么把车停到了别处,他们几个人才上了山。我在山坡上看得很清楚,也有点生气。但又一想,现在市里也是如此,各个单位都在家门口空地上画上停车位,就成了他们的自留地了。
大家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登上山脊。走在山脊上的松林里,地面的松针落了厚厚的一层,犹如地毯一般松软,走在上面悄无声息,煞是舒服。

爬上西边更高的一处山脊,就到了铁丝网边上,大家稍稍歇息,也等等落后的驴友。俯瞰山下的天龙水库,那块鸡心状的“碧玉”却不知道哪里去了,有人告诉我说水库里的存水只有一点点了,不免有点失望。南眺泰山主峰,玉皇顶一带却是朦朦胧胧的,像害羞似的都藏在云雾里去了。但山峰的轮廓还算清晰,崆峒之势难以隐藏。

山谷西边那座梭形的山峰绝嵃危崖,呈南北走向,风景之美,令人心怡。我一度不想下山谷去天井湾了,打算直接转向去看看那西山上的风景,免得下了山谷无功而返,再想去也没有多少体力了。又一想,泰山不是别处,自己不熟悉那山上的地理,带着大家去冒险,甚为不妥,于是就罢了这个念头。

大家从铁丝网上的一处豁口鱼贯而过,然后下山谷。
山坡上的松树不多,栎树倒是不少,我知道泰山后山许多地方都是如此。此树也叫柞树,俗称橡子树。橡子树的果实近似椭圆形,淡栗色,表面光滑,个头不大,像麻雀蛋似的。山坡上的橡子树叶颇为厚实,一脚踩下去能埋没脚踝,如同海绵一般。橡子树叶跟别的树叶略有不同,较为滑溜,踩上去容易打滑,下山须格外小心。

下到接近沟底,山坡上的栗子树又多起来,许多都是百年老树了。

我们下到沟底,转到山沟对面,继续在栗子林里穿行,很快下到了接近鹞子沟的地方。我们在茂密的山林里继续往西穿行了一段距离后,才开始下沟底。

这是泰山后山比较著名的一条大沟——鹞子沟。据说沿着这条大沟一直往山上走,就可以爬上泰山极顶,但我没有走过。说起这个鹞子沟,我就想起泰山上有许多用动物或者动物器官命名的地名,如老鸹尖、脐子沟、鹦鹉嘴瀑布、老虎背、蛤蟆腚等等,有的名称虽然不那么雅观,却很形象,这都是当地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观察而命名的,有的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记得有一年夏天,我们来天井湾看瀑布。那天上午11点左右,我们遇见一位扛根扁担的中年男子从鹞子沟上方下来,我问他这是干么去了。他说去天街送豆腐了。我说,你从哪儿登顶的呢?他说顺着鹞子沟一直走,爬到蛤蟆腚,就不远了。我笑着又问,你得几点从家里出发,这么快就下山了?他说天一亮就走,上午送一趟,下午送一趟。大家都向这位汉子伸出了大拇指。
在大沟边有一面巨大的石坡,高20几米。宽40几米,中间有道泰山石特有的花纹横贯石坡,驴友们踩着这道花纹从侧面爬上去,在上面玩得不亦乐乎。

我没有随着驴友们上这石坡,而是下到了沟底,想独辟蹊径,却被一大块巨石和一道高坎挡住了去路。我试着从边坡爬过去,但石坡陡峭,且有点光滑,上面还有雪,便退下;巨石南侧那道坎上,石头上全是雪,湿滑光亮,我爬了几次都上不去。无奈之下,我喊高哥过来拉我上去。
我们沿着沟底继续前行。沟底有冰,但不多,多的是巨石巉岩。大的巨石有两三米高,五六米长,中小的遍地都是,坎坷难行。我们能绕开的就绕开,不能绕开的就设法爬过去,但乱石上的积雪尚未融化殆尽,攀爬时还得小心谨慎,以免发生危险。

我与书亭、高哥在前面探路,一路跌跌撞撞,终于见到了那悬挂在半空的巨大冰瀑才停下了脚步。
冰瀑太美了,太壮观了!冰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沟西从卖饭棚方向过来的那股水凝结成的。冰瀑高20几米,宽20几米,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宛如鹅脂,令人十分爱恋。尤其是冰瀑下端,犹如胖美人坐浴,臃肿可爱。右侧中间部位还有几处冰溜子,粗壮如梳,长达1米,甚美。但矮处的冰溜子却遭到了人为破坏,非常可惜。可能是年龄大了容易怀旧的缘故吧,一见到冰溜子,我就想起了家乡的冬天。小时候,每到冬天,家家屋檐下面都挂着长长的冰溜子,我们当地方言叫它谷穗凌。小伙伴们都喜欢掰谷穗凌当冰棍吃,那咬谷穗凌“咔嚓、咔嚓”的声响至今萦绕在耳际,难以忘怀。

另一部分冰瀑是从南面鹞子沟过来的水凝成的。这部分冰瀑稍窄,有五六米宽,但如一匹白缎似的从悬崖上挂下来,在接近谷底处拐个弯儿铺展到谷底,觉得比西面那部分更长更为壮观似的。在济南周边一带,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巨大的天然冰瀑,心里当然十分高兴。我们翻山越岭不就是为她而来的吗?现在目的达到了,心情自然比蜜还甜。

这时已经11点半了,阳光从头顶洒向谷底,煦暖如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空已经变得万里无云,湛蓝如海,洁白的冰瀑在蓝天的映衬下更加壮观了。这么好的天气也确实令人有点意外,因为刚才我们在北面山脊上的时候,天空还是雾蒙蒙的,真是时移势换,此一时彼一时也。
驴友们也是心情奇好,纷纷在冰瀑下面拍照嬉闹。豌豆花兴之所至,在冰上忽然来了个一字马,惊艳了众驴。大家纷纷为她喝彩。我心里赞叹道,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还能劈叉,真不简单。

好梦、君哥、寒梅、月牙儿等几位女驴友又拖着豌豆花溜冰玩,大家嘻嘻哈哈,像过年似的一般开心。

天井湾的冰瀑并不是死冰一团,在她的后面还有水在哗啦呼啦地流淌不停,只是声音没有了夏天那般汹涌澎湃的响亮罢了。我们正在准备拍合影的时候,忽然从东面坡崖上下来一位身背双肩包的女子,像是驴友。辰桑请她帮助我们拍了几张合影。此人还背了架高档照相机,看来是位爱好拍照的摄影师吧。女摄影师还放飞了无人机,那无人机像蜜蜂似的在我们头顶上“嗡嗡”地盘旋,大概是在为冰瀑摄影吧?

书亭问女摄影师是从哪里进来的。那人说,从下面的山谷口。大家都有点惊讶。我说,你跟山谷口防火站有熟悉的人吧?她说是的。大家都不吱声了。因为众驴都明白,当今社会,不论在哪里,都有潜规则。
晌午时分,我们从东面坡崖爬上了沟畔小路,离开了天井湾。
到了两沟交叉处附近,书亭在我前面一块冰地上“咚”的一声摔倒了。我惊了一下。见书亭坐在地上不肯起身,我以为有麻烦了,赶忙走过去,一边扶他,一边问道:没事儿吧?书亭道,你看看我包里的瓶酒有没有摔碎。我笑着说,你真是个酒晕子,酒还能比你的身体更重要?
下到了那两条山沟的交叉处,我担心从鹞子沟谷口出去会有麻烦,便带领大家爬山。刚从沟底爬上山坡,忽然被灌木条子打了眼睛一下,我的一只眼睛顿时看不见东西了。这时,辰桑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们几个人已经出山谷口了。
我们继续爬山。远远地看见铁丝网上有一道铁门洞开着,心里大喜,眼睛受伤的事儿早忘到耳后去了。如果此门不开,大家就得继续往山脊的高处爬,再绕道下山就远了。
刚跨过铁门,我的那只受伤的眼睛忽然又复明了,顿时开心无比。原来以为这只眼睛要报废了呢。这时好梦等几位驴友跟上来了,君哥问我,牛哥眼睛咋了,咋这么红呢?我说牛眼红了肯定没有好事。众驴哄笑。我拿出毛巾擦汗,忽然发现毛巾上有几丝殷红的血迹,才知道原来眼睛伤得不轻。
下到山跟公路边上,又有一道铁丝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却是那种拦挡鸡狗的铁丝网,哪能挡住驴友呢!
2024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