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负赶路人(5)
“显摆”是一种鼓励,“显摆”也是一种鞭策。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智简”课堂,会再接再厉,继续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学习,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总结,一路成长!即日起,《都市头条·济南头条》推出《星光不负赶路人》专栏,分享老师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脉脉圣泉润心田
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 李蕾
章丘,古称高唐,位于济南东部,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我们耳熟能详的七十二名泉,章丘区就拥有六个,因而被授予了“小泉城”的雅号。
不必说百泉俱出的百脉泉;状似寒梅的梅花泉;水色苍苍如墨的墨泉;也不必说漱玉泉畔清照曾临清流而赋诗;龙湾泉缓缓涌动如水满四溢,漪漪轻散;金镜泉水面如镜,在阳光照耀下金辉闪烁;用眼明泉水洗脸者,少年不近视,老年不花眼……单是章丘危山上的一口圣井,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圣井,又名圣泉,在危山的半山腰上。井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相传能治百病。圣井北侧有一个十五六米见方的水池,清澈见底,常年不涸。危,高也,但是如你所见,危山并不高,它只是一座海拔203米的小丘陵,因处于二十八星宿中的危星正下方,故而被称为“危山”。古时的危山,草木葳蕤,清流潺潺,碑碣林立,素有“小泰山”的美誉。清朝邑人靳希孟游览危山后,神清气爽,诗兴大发,随即吟诗一首:“一峰侧处一峰横,林木苍苍梵宇清。涧石多年丛细草,山僧少小不知名。经声磬韵空尘世,叠峰流泉列画屏。”危山景色之清丽,可见一斑。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起圣井,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据说隋朝末年,天气干旱,危山一带三年滴雨未下,土地龟裂,颗粒无收,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有一天,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说要在危山上凿一口井,村民们半信半疑,跟随他上了山。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危山的北坡上传来一声巨响,人们定睛一看,居然是被凿开了一口井,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只见老和尚用禅杖一指井口,顿时,一股清流喷涌而出,随即,老和尚驾起一片祥云,消失在空中。从那以后,村民们为感激老和尚的救命之恩,称其为“圣僧”,那口井,自然就被称为“圣井”,井水源源不断地流下山来,拯救了饱受干旱之苦的黎民百姓。圣井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她甘甜的乳汁,滋润着危山大地,哺育着当地的父老乡亲。泉水向北流去,一直流到平陵城的护城河里,孕育出了远古的龙山文化。

犹记儿时,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学校都会组织爬山春游。一路上,老师带领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教我们认识各种野花,给我们讲述圣井的故事……寂静的危山变得热闹起来,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从那时起,对家乡的情感,已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再回首,那山,那水,那口圣井,已经化作了一缕乡愁,永不老去。
千百年来,泉水无声,脉脉流淌,甜了我们的嘴儿,也润了我们的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泉城人。我们必定不忘饮水思源,以拳拳之心来报答泉水之恩。
本文于2023年9月在趵突泉泉香杯“我的泉城情”散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作者简介:李蕾,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章丘区优秀教师,济南市作协会员,《齐鲁少年报》同题作文指导教师。
2018年参加工作,任教小学语文,酷爱读书写作。自2020年开始,陆续在《语言文字报》、《语文报》、《诗意人生》、《山东青年》等杂志发表15篇文章,并在各种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另有多篇文章在都市头条、齐鲁壹点发表,多次指导学生在《家庭教育报》、《齐鲁少年报》发表作文。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