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负赶路人(4)
“显摆”是一种鼓励,“显摆”也是一种鞭策。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智简”课堂,会再接再厉,继续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学习,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总结,一路成长!即日起,《都市头条·济南头条》推出《星光不负赶路人》专栏,分享老师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那河·那桥·那人
丁美芸
岁月如逝川,匆匆又一年。掐指算来,我已远嫁近十年。每每午夜梦回,家乡的影子便悄悄陪在我枕边。随那时光沙漏悄然入梦、愈加清晰的是那河、那桥、那人。
娘家所在的小小村落,有一条小河蜿蜒其间。在我的记忆里,小河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流。遇到雨季,河水更是汹涌奔腾。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尤其胆战心惊。因为那河上常年横亘着一块木头,时日久了,难免摇摇欲坠。
村支书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本家大爷,也是一位党员。大爷沉默寡言,若是农闲时间,就叼一根烟锅在村里四处溜达,逢人聊聊收成、说说来年地里种什么收成更好。大爷时常眉头紧缩,费心劳力的事情不少:哪家儿子不孝顺老娘、哪家孩子辍学、哪家猪圈走了水......一桩桩一件件麻烦事儿但凡落入了他的耳中,不消片刻,便能引了他叼着旱烟锅前去调停处理。大爷实在是一个为村子大小事务操心的人。尤其令他挂心的就是那小河上一直没有一座正儿八经的桥。
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夏天,暴雨结结实实下了一夜,天亮时依旧没有停的迹象。我们上学成了难题。望着那破旧的小木桥、河里呼啸的大水,孩子们实在没有勇气前行。胆子大一点儿的孩子就由家长扶着,颤颤悠悠过了河。剩下我们几个胆小的姑娘,缩在墙角,无论家长怎么劝,就是迈不开脚。怨声载道的家长、哭哭啼啼的孩子令场面陷入了僵局。忽地,远处传来了支书大爷沙哑的嗓音:“娃娃们,上学去呀!”“不敢走!”我们边哭边应。大爷把宝贝烟锅往泥地里一扔,把伞一撂,抖抖肩头的雨水,弯下腰,拍拍背,大喊一声:“上来,爷把你们背过去。”在场的几个家长连连摆手:“这可使不得!”又恍然大悟般,纷纷弯下腰准备背自己的孩子过河。没有家长陪同的小燕儿抹起了眼泪。支书大爷见状,赶忙走到她身边,弯下腰将她背起来,颤颤巍巍过了河。时隔多年,我依旧清晰地记得他弯腰时的毅然决然和周遭家长羞赧的神情。
那一年的雨季过后不久,村里突然开进了挖掘机。一台台轰鸣的机器将淤泥清出、把河道加宽。一个月之后,一座拱形石桥伫立在小河上。石桥北侧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小石桥的建造年份。石碑上被支书大爷覆了一块鲜艳的大红布。石桥正式建成那一日,村里老少聚拢在桥头,个个喜笑颜开。最开心的自然是孩子们。我们在大人中间钻来钻去。一想到以后雨季里不用再惧怕河中奔涌的洪水,我们笑得更加欢畅。鞭炮声中,我看到了大爷布满褶皱的脸上,也是盛满了漾开来的笑。从父亲的嘴里,我知晓了这小桥的来之不易:支书大爷一趟趟跑镇里打申请、引资金、联系工程方、采买石料、监工、管饭......一个月下来,大爷整个人消瘦了不少。
二十多年来,石碑上的字迹历经风吹雨打后已渐渐模糊,但小石桥依旧屹立在小河上。它见证了村里儿女们平平凡凡的幸福,见证了一茬茬村里人逝去又新生。大爷年逾七旬,腰更弯了,精神却是依然矍铄。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下多年,老人家仍旧喜欢抽着旱烟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提醒年轻的“村把式”们何时种豆、何时栽瓜。
那河、那桥、那人,水墨画般印入我的脑海。它是新世纪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乡村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此文于2023年3月获得第二届济南“福迎门杯.古城印象 记住乡愁”文学大赛叁等奖并发表于《今日章丘》)

作者简介:丁美芸,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教师、《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齐鲁少年报》同题作文点评作家、章丘区作协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章丘区优秀教师、章丘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济南市“走青春路做育花人”二等奖获得者、山东省“百佳”论文获得者。获章丘区优质课一等奖,济南市“优课”、章丘区“优课”、济南市电教课二等奖等。所写文字陆续发表于《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教学管理》、《南风》、《齐鲁文学》、《当代教科研》等报刊杂志。部分作品在“都市头条”和“齐鲁壹点”、济南市总工会等平台与组织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