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志
2023年12月18日至22日,在新老年度交替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43名援越抗美老战士携亲烈属,踏上了重返越南北方的旅程,度过了难忘的五天五夜。这次是友谊圆梦之旅,怀旧欢聚之旅,祭奠英烈之旅,也是观光游览之旅。
这次重返越南之行之所以能成行,能成功,团的领队李亮功不可没。李亮,江西大余县人,1953年生,1970年入伍,原铁二师9团电台报务员,师通讯队班长,参加过援越抗美。1977年3月退伍后,先后任村、乡、县干部,人大代表,曾被江西省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退役军人。
十年来,这位老战士、老党员,为了圆老战士重返越南之梦,多方奔走,四处斡旋,忍痛负重,组织了47次返越团,近二千多名参战老兵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次是第48次。每次访越团能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计划,与他的周密策划,精心组织,科学协调是分不开的。
这次老战士访越团共有43人,来自河北、江苏、河南、山东、四川、广东、湖北,其中湖北有24人之多。团员中以原铁道兵援越一支队为主,也有空军、炮兵、汽车兵。既有退伍战士,也有退休后享受军、师待遇的老干部,其中享受军职待遇的赵卫国的父亲是援越抗法军事顾问团成员,这次他胸挂父亲当年的军功章参团。
全团有13对夫妇,来自四个烈士家庭的七名烈士亲属。老战士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69岁。大家为了圆一个梦,结成了临时的集体,服从领导,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亲如兄弟姐妹。
▲越方向访问团献花
五十多年前,北部湾事件后,应越南政府的请求,32万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组成了志愿队(后改称中国后勤部队),奔赴越南北方,在五年多的时间里,修铁路,筑公路,建机场,反空袭,助民众,涌现了许多英雄群体和个人,为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越南的伟大事业,为维护世界和平,保卫祖国人民的幸福和安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一次鲜为人知的局部战争,是老兵们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什么时候能重返越南走一走,看一看,一直是参战老兵的一个心结。今天,这个结终于解开了,这个梦终于实现了。
12月18日早晨,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兵,胸前挂着当年越南政府颁发的团结战胜美帝勋章和“8·5”纪念章,风尘仆仆来到了“友谊关”。二团在西线,入越和回国都是经老街,没到过友谊关,来到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特别激动。友谊关是中国九大古关之一,历史上曾称“镇南关”、“睦南关”,1965年改为“友谊关”,这三个苍劲的大字是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所题。
友谊关是中越关系的见证,也是绝大多数援越部队的出国之地。想当年,那些血气方刚的指战员,在友谊关前列队宣誓,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援越抗美,为五个伟大争光(祖国、人民、党、军队、领袖)。如今,他们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拖着行李箱入关,真是百感交集呀。
一支队工程指挥部主任龙桂林是1965年7月1日入越的,在入越前,这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登上城楼,赋诗一首:“金鸡山下登雄关,冷眼向南望狼烟,粉身碎骨全不顾,留得英名在人间。”没想到,一年之后,这位统领近三万人的一号首长,竟遭不测,在乘车前往工地的路上被美国飞机炸成重伤,成为援越部队负伤的最高指挥员。
踏上越南国土,到处洋溢着“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热烈氛围。谅山省退役军人协会和谅山国旅的负责人在中越边界零公里碑前已等候多时,给代表团献花;午餐时,双方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唱《越南—中国》《解放南方》,互赠礼品,给了老兵们一个温馨的见面礼。
晚上在下龙市举办的欢迎宴会和联欢晚会,气氛更是热烈。
▲下龙市退役军人委员会的阿全等四位负责人能歌善舞。
团里的男女团员表演了独唱、葫芦丝演奏。下龙市退役军人委员会的阿全等四位负责人能歌善舞,激情表演,特别是副主席阿海,唱了多首中国歌曲,最后指挥双方人员共唱《越南—中国》,把晚会推向高潮。随后的五天里,访问团受到贵宾般的礼遇,所到之处受到越南人民热烈欢迎。
这支白发苍苍的老战士队伍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很多人争看团员们佩戴的纪念章,向团员伸出大拇指,招手问候。特别是天真活泼的小学生纷纷以新学的中文向爷爷、奶奶打招呼,据说越南将从明年开始,在三年级以上小学生中推行中文教育,这是让中越传统友谊代代相传的重要举措。
▲和越南靑年在河内
寻访战地,重回在越南生活战斗的地方,是这次返越行程的一个亮点。行程的第一站,是参观同登火车站。当年,为了改善运输条件,援越铁道兵部队把河内到友谊关的米轨改成米轨与普轨通用的铁路,俗称“三条腿”,在同登火车站,老兵们纷纷在“三条腿”线路上拍照留念,军嫂们听介绍后新奇不已。
▲在同登火车站"三条腿”铁路
沿途经过的谅山梅花大桥,是一座不到200米的大桥,是一支队九团的管区,当年多次遭受敌机的轮番轰炸,有30多位战友在此桥牺牲。
这次,烈士林廷全的女儿林光辉和夫君周绪祥,专门在桥边下车,在她父亲牺牲的桥边祭拜,泪洒桥上,情景感人。
▲烈士林廷全女儿和女婿在墓前
由于道路狭窄,大客车开不进便道,十团的七位老兵租车前往永福省的盛记大桥,终于梦想成真,在当年修建的大桥上合影留念。二团和十团的战友们来到福寿省的越池大桥,回忆当年抢修大桥的情景,记忆犹新。
二团七连的老兵廖泽宽一家三口,在安沛贸亚铁路边顺利找到了192大桥和连队的驻地旧址,兴奋不已,滔滔不绝地向领队和团友们做详细介绍,当年在战斗中有九名战友牺牲,他不幸负伤,入院治疗,作为幸存者他该有多少感慨啊。
▲老兵廖泽宽一家三口在当年战斗的铁路线上
在沿途,寻访了外合、贸亚、太文、本施多个火车站,特别是重访老街火车站,让二团1968年入伍的老战士激动不已。当年他们从河口宣誓后,徒步走过河口大桥,在老街火车站登车入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正是在这座车站,他们开始踏上援越抗美的征程,终身难忘。
二团老战士寻访当年二团团部旧址,费了一番周折,来回五公里路程,找了当地老乡带路才找到安沛省郑安县桃盛乡,在未填满的防空洞前,终于能确认是团机关的驻地,当年团机关三大部处的股室、小分队为了防空,分散居住,现已面目全非。
当年警卫一班的班长张清,战士唐大友和张恒志这次已有五十多年没会面,只能在昔日的防空洞前合影留念。
▲二团警卫排一班三位老战友在越南重聚。三位老战友在铁道线上
龙边大桥是越南北方的第一特大桥,正桥长1681米,高20米,宽11.6米,有9孔130米悬臂桁梁和8孔51.2米、2孔50.2米简支桁梁交错排列组成,火车、汽车、行人同时通行。它横跨波涛汹涌的红河,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北郊,称为首都“咽喉”。
▲在龙边大桥
1967年8月11日,龙边大桥被美机炸成几段,铁路线被切断,瞬间南北铁路通道瘫痪。一些外国专家断言大桥修复至少得半年时间。我一支队十团、六团的两个营指战员,冒着敌机的袭扰,仅用18个昼夜,就将大桥修复,创造了铁路抢修的奇迹,一支队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龙边大桥是入越以来,任务最重,技术最复杂,抢修速度最快,在越南影响最大,评价最高的一次战斗,涌现了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迹。这次访越,把参观龙边大桥作为一个重点行程安排。
▲作者在越池大桥
12月19日下午,乘车来到河内后,天色已晚,全团人员不顾疲劳,徒步往返龙边大桥,无论是当年参加抢修的老兵,还是从未来过的人员,都为大桥的雄姿为之一震。铁道兵是钢铁汉,攻坚克难显神威,我们为援越铁道兵自豪,为当年抢修龙边大桥的英雄们喝彩!夜幕降临时,一列火车从桥上隆隆驶过,锈蚀斑斑的钢梁记载着战斗岁月的痕迹,是铁道兵援越抗美的一座丰碑。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援越抗美中,有1400多名官兵英勇牺牲,长眠异国,分布在越南北部、中部的40个陵园里。这次访越团安排在三个陵园进行祭奠活动。全团在安沛省安平县盛兴烈士陵园进行了集中祭奠。这里安葬着111名烈士,其中有二团从外合迁入的34名烈士。
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打起横幅,抬着花圈,点燃香烛,洒上酒水,供上水果,寄托哀思。访问团长在宣读祭文中,高度赞扬了英雄烈士们的崇高思想、优秀品质和献身精神,向他们保证,作为幸存者,要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继承遗志,激励斗志,保持晚节,教育后人,把革命的红旗一代一代传下去。在这里,二团77岁的老战士廖泽宽找到了本连4名牺牲的烈士,老廖抚今忆昔,老泪纵横。
陶美烈士陵园是越南40座援越烈士陵园中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一座陵园,安葬着217名烈士。炮兵34支队汪治兴烈士的妹妹、访问团副团长汪文兴及侄女汪声云祭扫了他的墓,当年哥哥牺牲后,汪文兴被批准特招入伍,接哥哥的班,她曾三次来祭扫,这次重贴了烈士遗像。
▲烈士汪治兴的妹妹和侄女在墓前
烈士李远高的儿子李诗仁、妹妹李党英,和李兴稿烈士的小儿子李忠炎也在陶美烈士陵园祭拜。九团十二连战士林廷全的女儿林光辉及夫君在谅佳烈士陵园中扫墓。
在祭奠中,这些烈士亲属供上从家乡带来的水果、烟酒,点燃纸钱、香烛,在亲人墓前长跪不起,高声呼唤,泪流满面,让其他团员深受触动。战友们多是古稀之年,儿孙绕膝,而这些烈士年纪轻轻则长眠异国,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作为幸存者,那些非分之想不该丢掉吗?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鲜血开鲜花。”一位网络作家说:“英雄应该被铭记,奉献应该被讴歌”!烈士们,安息吧,祖国、人民、亲人、战友们永远铭记你们的英名,你们的英雄事迹应该得到宣扬,你们的亲属理应受到关爱。
▲越南胡志明主席看望援越志愿工程队的同志
参观巴亭广场,瞻仰胡志明陵墓和遗容,是访越团成员的一个心愿。20日上午,访问团在越南人民军仪仗队的引领下走贵宾通道,向胡志明陵敬献了花圈,缓缓走进陵堂,胡志明主席安详地躺在水晶棺中,标志性的胡须清晰可见。
胡志明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他的一生都献给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他和毛主席共同缔造和培育了“同志加兄弟”的中越友谊,他特别关爱参加援越抗美的将士,春节到一支队所属部队拜年,签发贺年片,指示当地政府为部队送草垫,他老人家永远活在中越人民的心中。随后参观胡志明故居,他老人家的俭朴生活和高风亮节更让人肃然起敬。
▲在大使馆合影
这次有机会走进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大家感到格外亲切、温馨,就像回到家里,见到亲人一样。大使馆武官已离任,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于强、王军两位副武官在馆前亲切会见了全体团员,赠送烈士名册,陪同访问团参观馆内院落、设施,并不辞辛苦与团里各类人员分别合影留念,长达两个多小时,年轻好客的武官给团员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访越中,还安排全体团员参观了主席府、高脚屋、独柱寺,游览了李太祖广场、还剑湖、36条古街,河内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市容街景,特别是密密匝匝的摩托车流让人叹为观止。
“海上桂林”,广宁省的下龙湾,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它吸引了世界上各种肤色的人们前往游览观光。12月19日,团员们兴致勃勃地登上游船,在浩瀚的大海上,近2000个岛屿让人眼花缭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老战士们大饱眼福。天堂岛的阳光、沙滩、海浪,让人流连忘返。
▲老战士赵卫国在车站前摄影。
12月22日,访越观光团在老街,兵分两路,多数团员随李亮领队,经安沛、谅山返回中国。14名二团老兵及家属从老街出境进入云南河口。在冬至这一天,在河口瞻仰了南溪烈士陵园,寻访了二团团部在河口农场的旧址,参观了著名的河口大桥。
▲在云南河口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河口海关前,越南边民拖着特大行李箱,摆着长蛇阵等候过关,成为今日河口一道风景线。入夜,南溪河两岸,灯光璀璨,焰火腾飞,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的友谊象朝阳。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愿中越高级会谈之后,中越友谊迈上一个新台阶,像长江、红河一样源远流长。
▲作者在河口大桥
2023年12月27日于武汉
槛外人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