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介绍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交响诗《天辽地宁》用奏鸣曲式写成,分别由:引子、呈示部、连接部、展开部、再现部等组成。
1、引子
引子为四四节奏,前六小节由四把圆号在属和弦上递增出现,描绘出蔚蓝的天空,遥远穷极。接下来的三小节,三把小号在弦乐的衬托下奏出主和弦,象征着辽河两岸宽广、辽阔的田野山川。最后三小节,乐队全体进入,以恢宏的气势停留在导音上,揭示了辽宁人在辽河两岸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为整个作品做好铺垫……。
2、呈示部
①、主部:主部是四二节奏、进行曲速度,在C大调上建立主题,主题是两段体,富有动力性,热情豪迈、刚劲有力!回顾了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共和国长子”在新中国成立后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对共和国母亲的无私奉献!
②、副部:副部吸收了广为流传的辽宁民歌《月牙五更》为素材,由主调的C大调转为它的属调G大调。这样,主部和副部在调性上形成了对比关系,与主部形成了刚与柔、强与弱的不同风格,结构为两段体。它是呈示部的第二主题,具有歌唱性,富于抒情、柔和优美、如泣如诉,像日夜流淌的辽河在讲述着昨天的故事。
③、连接部:
由新材料构成,a羽小调,是副部的下属体系,起到呈示部和展开部的连接过渡作用。
3、展开部
这是本曲的中心部分,具不稳定的特性。以呈示部中的素材交替发展,并引入新材料形成展开部中的三个插部与副部交织进行。调性并置、自由多变,以频繁的调性展开推动乐思的发展。主题展开手法采用了变奏、重复、模进、扩张、压缩处理。用卡农、赋格等复调手法与主调织体结合运用。曲式结构自由,不稳定性强,形成了不间断的连续进行。
①首先,把呈示部的主部以变奏的手法扩充发展,调性为F大调,强调主题,用变奏和扩充发展的手法描绘热火朝天的劳动生活场景。
②插部1,在下属体系(降B大调)上引入新的材料,以赋格及问答的形式发展主题,表现出辽宁人幸福自豪的内在情绪。
③插部2,采用新的材料转入插部1的下属调降E(f商调式)上,欢快、热烈,构成新的矛盾,欢快跳荡的音符跳跃在长笛与小提琴的高音区。欢快的节奏让人们联想到辽河两岸各行各业的丰收场景。
④副部出现在下属调(F大调)上,用卡农、对位等复调手法交织的主副旋律倾诉着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辽河两岸14.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辽宁人陶醉在天辽地宁的天地之间。
⑤主部的第二段在G大调上再次出现,,展开的旋律和歌舞的节奏拉开了节日的欢乐序幕,庆功的场面、喜庆的狂欢、婚礼的酒宴、疯狂的舞蹈,让生活在辽宁的40个民族兄弟载歌载舞。
⑥连接部,由四小节组成,通过共用和弦形成转调,停留在主部的属音上,为再现部做好准备。
3、再现部
呈式部的主部和副部倒装再现,副部首先出现,调性统一在C大调上,音乐的冲突和矛盾得到解决。“动力性的再现”象征着4067万辽宁人以崭新的姿态吹响了新时代的进军号角,辽宁美好的明天在向人们招手!
二、作者介绍
张宝春,诗人、词曲作家,号:琴墨堂主,辽宁阜新人。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诗词网(中国文联主办)认证蓝V诗人、2020年度中国国际最佳艺术家公益践行奖称号获得者、 腾讯独家音乐人、百度音乐人。
作者涉猎广泛、勤于笔耕,在诗词创作、作词、作曲、交响乐创作、指挥、音乐制作等方面多有收获,多次在市、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
所创作的大合唱《大地组歌》(八个乐章)在2004年获全国第六届歌曲演创大奖赛金奖,同时被组委会和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授予“全国优秀词曲作家称号”。
歌曲《东北之冬》在2005年全国民歌创作大奖赛中荣获“精品金奖”,被授予“中国民歌创作优秀专家”称号。
歌曲《一笑嘎嘎的》参加辽宁省音协和沈阳市音协联合举办的辽宁中东部地区歌曲创作比赛中获优秀作品奖。
合唱《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被全国自学网选作合唱教材在全国使用。
2017年被中国诗书画家网聘为“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
诗词《沁园春·中国红》在2019年获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特等奖。并被收进由中国诗书画家网、中国散文网联合编辑出版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文艺作品全集》。
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均有自己的博客主页,在中国诗歌网、诗词吾爱网有自己的诗词主页、在爱奇艺、腾讯、优酷等网络平台有自己独立的创作主页,先后发表了大量的诗词、散文、歌曲以及音乐MV作品。
杠鼎作:交响大合唱《中国颂》(十个乐章)
代表作:《沁园春·中国红》
得意作:混声四部合唱《为人民服务》等















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全国人民幸福安康!
【交响诗《天辽地宁》作者 张宝春,制作 张宝春音乐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