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培道中学隆重举行「小行星发现成果发布会」,公布天文小组师生共同发现一颗主带小行星,成果获得国际天文联会认证,并获发临时编号「2023HZ9」,成为澳门地区首次发现小行星。为此,中国小行星基金会理事长梅苞到场向天文小组师生、校友颁授“小行星发现证书”。及后由老师金鑫,学生郑乐儿、欧可盈、谢玉婷向一众嘉宾分享成果。
众嘉宾到贺,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教育与青年工作部教育处岑嘉仪处长,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 林文达代副局长,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区荣智委员,培道中学校董会副主席贺定一女士,培道中学校董会副主席 刘艺良先生,澳门科技大学 李行伟校长 ,澳门科技大学校监顾问 许敖敖院士 ,培道中学校董会副主席 邱庭彪先生 ,中国小行星基金会梅苞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宗秋刚主任 ,澳门科学馆 张雄发副馆长,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 张小平教授,澳门科学教育促进会 程裕升理事长,永利澳门及永利皇宫社区及政府关系 张诗敏副总裁,中国电信(澳门)有限公司行业拓展部 陈展鸿总经理,澳门书法家协会龚宝美主席,澳门绿色环境保护协会伦永燊主席等,未能尽录。
培道中学李宝田校长自2012年起重组天文小组,让学生进行系列天体观测和专题研习活动,大力推动对太空科学探究与科学、科普学习,十年来在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行星与月球研究重点实验室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多项创新探究项目及发布论文,如2015年『小行星大样本光变观测与研究』第一阶段结题报告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一等奖, 2016年近地小行星2011UW158光变数据时间序列分析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十佳奖,同年开设科普科研「金种子计划」。 2021年培道与紫金山天文台签订筹建小行星观测协议,及后更进行「大湾区、珠澳两地天文科普平台共建合作」签约,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天文学习与实践探研。
天文小组十多年如一日,坚持科普教育,聚焦于探究性项目学习,专注在小行星领域进行研究。期间,学校曾多次组织学生前往各地天文台进行实地考察。疫情期间也一直坚持进行遥距观测。今年2月疫情结束后,继续带领学生前往紫金山天文台学习探研,终于在今年4月底,学生成功发现一颗小行星,并且上报紫台,9月初再次观测到该小行星后,随即上报国际天文联会验证后,获发临时编号「2023HZ9」。此科普成果意义重大,是澳门地区首次由师生参与发现小行星,突破零记录,这是对培道中学多年来坚持探究式科普教育,推行跨学科学习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肯定,获得丰硕成果。
培道中学在澳门科技大学、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学者带领携手搭建一个中学生太空科学探究学习平台,将中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搭建在高等院校的研究项目上,令学生走出校园,站在科研第一线,亲身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与方法,精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相关学科知识,以及科研兴趣和精神。为太空科学及科普学习活动开展增添丰富的科普教育和教材,培养学生早定学习生涯规划,向科研方向发展,用科学建设服务社会,将创新科技带给人类优质、安全生活素质;培养具国际视野的澳门创新科技人才及国家太空科学探究新一代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