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44年的信
翟基生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部队官兵远离故土或连队,与亲人和战友诉家事、诉思念,靠的是写信,通过一封封书信传递着自己心中所念、所依、所想。
悠悠岁月,其间写了多少信、写了哪些琐事,脑海已一片茫然,湮天在岁月的时空中。
如今,书信早已退出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电话、短信、微信.......但在军营峥嵘岁月曾经走过的那个相当长的年代里,书信是部队官兵用来连接友谊、维系情感的唯一方式。
这里记述的是一封不寻常的信,历经44年,没有随时光消失,一直被有心的连队指导员沈逢和保存着,被时间滋养着。每每想起,仿佛就在昨天,一段尘封40多年的官兵情从心底油然生出一份感念。

△原十九连指导员沈逢和
2023年11月20日,原铁道兵十九团十九连指导员沈逢和在整理资料时,发现1979年2月13日连队战士傅仕友在医院写给他的一封信。
这是一封军旅岁月的情感记录,沈逢和将傅仕友的原信翻拍后,发到战友群:“这是我保存的资料中,翻岀来的一封信,傅士友,十九连一班的,他现在哪里?哪位战友知道?”

△1979年2月傅仕友写给指导员的信
敬爱的连首长:您们辛苦了!
我今天在党和华主席的领导下,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连队首长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使我的腿早日治疗好转,真是千言万语感谢党的好领导。
这次金和来到医院,他说指导员如何的关心我,如何的想治好我的脚解决手术的事,如何的安排人员来看望我。
我的指导员,您的行动,真使我感到内心的高兴。你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定的时间,不但从政治上生活上得到了照顾,你的一言一行真使我减轻思想上的负担,有力的促使我的伤早日好转。
指导员,我当兵将近一年,作为我也是一个脚残的战士,没完成我要所做的本职工作,对不起党,但我今天虽然脚残,我有这样一个革命的愿望,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决心申请加入共青团组织,请组织上批准我加入共青团,为党为人民做出力所能及的工作。
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只能写上这些话,有错误之处,请作批评指正。
指导员,最后我欢迎你和我的班长一块前来我地一趟,我很想念您哟……
敬礼!
一班 傅仕友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三日

△南疆铁路第一期工程上新光3号隧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奋战在南疆铁路“一个战壕”的战友们议论纷纷。
蔡群杰说:“仔细阅读了傅仕友战友当年写给沈指导员的这封信,心情很沉重,这个战友我印象很深,他是为修建南疆铁路而伤了腿的。
当年连队派人去看望他,他在病床上很激动,给指导员写下了这封信。那时他正值十七八岁的青春,献给了祖国,没有任何怨言,还要求加入团组织。
4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傅仕友战友也有六十多岁了,不知道他现在生活的如何,望大家帮忙寻找一下吧。”
杜国政战友接过话茬:“傅仕友是咱们十九连一班的,好像是浙江省武义县的?请浙江的1978年的战友们帮忙找一找吧?”

△风枪手
当年时任十九连一班的班长董熙友见信后说:“我看到傅仕友给沈指导员写的信件,很感动当年战士的上进心,我已把信件发到我们班的战友群里了。傅仕友是1978年从武义籍入伍的。他当兵不到一年就出了事故,成了残疾,美好的青春就这样献给了南疆铁路上新光3号隧道。当年我们这些铁道兵,有多少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想想他们,我们现在真的是太幸运了。”
时间倒回1978年秋天。傅仕友新兵训练后,被分到十九连一班,一班是肩负着打隧道最艰苦的风枪班。董熙友任班长,河南籍李福兴任副班长。
傅仕友由于个子比较矮小,董熙友安排他担任风枪工的小工,专门做些零散的活,包括上山背炮钎、钻头,进洞接低压电线、拉风管等。
傅仕友很能吃苦,灵活机动,聪明能干,有上进心。出事的那天,班长因身体不佳,没能上班,由副班长李福兴带班,一排炮响之后,隧道里面尘土弥漫。
为了抢时间,傅仕友一马当先,立刻进去接电线、拉风管,准备为继续施工排除烟尘。谁料到横祸来临,烟雾迷蒙的隧道里漆黑一片,风管被炮石炸断了,上下左右来回抽动。傅仕友临危不惧,第一个冲进去,不幸被风管打了个正着,当即就摔倒在洞内,昏迷过去……
卫生队救护车立即将傅仕友直接送往新疆军区巴仑台14医院抢救。

△奋战在隧道里
连队干部战士都很关心受伤的傅仕友。当时傅仕友受伤较重,他做手术时,连队曾派七八名战士到医院为他输血,在医院治疗了14个月。指导员沈逢和专程去医院看望过他。
傅仕友伤愈后,受伤部位以下肌肉萎缩,脚已变形,两腿相差几公分,平时活动靠拐杖支撑。他在连队休养评残间隙,1980年秋天,指导员让石长升陪傅仕友去乌鲁木齐市聋哑学校校办工厂订制矫正皮靴。

△干部与战士在工地谈心
当年陪伴傅仕友制订矫正靴的石长升战友回忆:傅仕友我印象很深,他在新疆军区14医院住院时,我去看病,正好连长李文斌也在住院,我俩一起去病房看他。
1980年我陪他去乌鲁木齐配矫正靴,在乌鲁木齐市住了半个多月。记得那次我俩从库尔勒市坐长途公交车到大河沿,再转乘火车到乌鲁木齐市,在军人招待所咨询好地址后,一路走着问着,从早上到下午才找到聋哑学校校办工厂。
制订矫正皮靴要先量尺寸做模型,几天后试穿合适才能做。我俩从军人招待所往返聋哑学校校办工厂,每次几个来回都是步行,路很远,就是健壮的人也会感觉到有些劳累,但傅仕友一路很少让我照顾。
傅仕友战友为修建上新光3号隧道流血、受伤致残后,自律自爱,从无怨气和戾气,体现了一个军人的品质,令我深受感动。

△傅仕友战友近照
指导员沈逢和看着几位战友对傅仕友的青春岁月回忆,很感谢大家提供的情况。但是,40多年过去了,傅仕友现在怎么样?担忧之心浮上心头。
坐立不安的沈逢和按照班长董熙友提供的联系电话,几经周折,终于与傅仕友联系上了。
听到是沈指导员从安徽合肥市打来的电话,傅仕友好激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沈指导员还惦记着自己,战友们还牵挂着自己,心里暖暖的,感动得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沈指导员详细的了解到傅仕友离开连队复员后的家庭情况,得知他因在部队时给评了二等乙级残废,每月享受抚恤金四千多元,生活有了保障;他的家庭也很幸福,两个女儿出嫁了,自己的身体还好,能做家务。
傅仕友在电话中一再表示,感恩部队首长和战友们对他受伤后的无微不至关怀,一直温暖着他的心,始终念念不忘。
此时此刻,沈逢和指导员的心情也就释放了很多……

注:文中第3至第6张照片,选自《铁路穿天山》画册(鸣谢原创作者)。
相关资料由沈逢和、董熙友、石长升、蔡群杰、杜国政、王敏建、王怀良等战友提供,一并致谢!
槛外人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