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念乡》
作者:彭相鸿

幼年犹记柳条长。圩渠①旁,菜花黄。界河②悠悠,轮船笛鸣响。最是腊月兴致爽,炸炒米③,蒸糕方④。
如今别去好时光,眼迷茫,鬓染霜。米饭麦粥,不再喷喷香。仅余乡情粘心上,魂梦里,雁成行。
注:
①圩渠:幼时,家乡大冈镇东郊三里庄座落在兴盐界河北岸圩堤下,沿圩有一条灌溉渠,圩渠两旁遍植油菜,春日里黄花绽放,蜂飞蝶舞,与渠栁相映,美不胜收!
②界河:指兴盐界河,七十年代为省级水上交通航道,往返大丰、兴化、盐城、宝应、高邮等地的客运和货运轮船川流不息,清水悠悠,笛鸣声声。
③炸炒米:幼时在街坊、在村头,时见的一种将大米(或糯米)、玉米籽等膨化的手工机械。这种炒米机爆出的炒米、棒头花(又称麻花),香酥可口,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简易的膨化食品却是乡里孩童的奢侈小吃。
④蒸糕方:家乡俗称划糕、蒸年糕。幼时只有春节才能吃到方糕和圆子(实心汤圆)。
作者简介
彭相鸿,笔名红锁子、林云轩,江苏盐城人,曾长期从事文秘、宣传工作,爱好散文、诗歌写作及民俗研究,作品散见报刊及网络平台。
(图文供稿:彭相鸿)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