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10点多,我到了岁姨家。
一打开门,让我不禁感慨:房间虽小,但依然那样整齐,那样干净。打开窗帘,一束阳光照射进来,屋内更显得窗明几净:床铺得平平展展,被子棱角分明,尤其是青铜色的水泥地面竟能映出人影儿。如此光明程度绝非一日促成。外间和里间一个样:外间墙壁合适的位置上简单的贴了几张人物的和风景画,还有一点字画,不大不小刚好。床对面墙上挂着一块比电脑屏幕稍大一点的电视机,虽小但与房子很搭配。电视机下面的方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餐具,桌子底下是米面油等食材,靠角落放着洗衣机和冰箱,样样家具一尘不染,即便是常使用的油壶通身也无一丁点油渍的痕迹。靠窗子的地方是锅灶,紧靠着锅灶的案板被放在小橱柜上刚刚好。龙头就在边上用起来也非常方便,而且龙头擦得泛着亮光。
里间靠窗户的窄柜台上供奉着观世音菩萨,佛前金黄色的香炉最是显眼,柜面白纸上摆放着葡萄橘子苹果等等献果,可见岁姨对神灵的虔诚并非一般。
靠里边的架子床上放着几床叠的整齐的花棉被和几个装衣服的白色塑料箱子,各色衣服一层一层摞在里边舒服极了。岁姨的房子的确不大但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享受。她的爱干净和我娘一样都是遗传了外婆的优良品德,我爱我们的外婆,我更敬畏我的娘亲姨舅们,他们勤劳朴实机敏睿智自强自立不甘人后,实可谓各自领域的精英,是我炫耀的资本,他们励志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最小的岁姨亦是如此。
今天,是岁姨的生日。十一点多姨夫下班回来还带了几个硬菜,一回来就说岁姨今天过生日,他特意带了几个菜回来,姨夫也辛苦了哦!而且,姨夫帅气仍不减当年。
岁姨边做饭边聊天,姨夫偶尔也讲几句跟着热闹。今天是我俩三十多年来聊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晚上七点,我才回到龙湖。
其实,与其说我俩是姨和外甥女的关系还不如说是好朋友的关系。我俩一样大同属蛇,小时候我一放假就去舅家玩,和姨如同小闺蜜,在所有晚辈中我和岁姨相处时间最长,且从没闹过矛盾。今天,我们聊到了和四舅一起锄玉米上肥料的热,和外婆一起种菜栽葱掰棒棒的累,吃外婆做的煮面片里边只放一点儿铁勺炒的葱花的香,还有和邻居同龄姨呀舅呀玩耍的快乐,还有对岁舅把笔记贴满墙刻苦学习最后考了全县第一的羡慕……凡此种种,无不提及,说到开心处我俩出声笑,甚至有时都笑得眼泪流出来了。我知道,我们流的是幸福,流的是辛酸,流的是对岁月的眷恋!也真好想时光倒流让我们重回少年。岁姨说,如果岁月能给她一次机会,她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负众望,不负自己。听姨说话的语气,我相信岁姨一定能行!
当年,由于种种原因,岁姨只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可是岁姨是那么的渴望学习来提升自己,即就是现在年近花甲的人了还要在繁重的劳务工作之后抽时间看书写东西,床头堆放的各类书籍就是见证,还有十几本日记,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的日常,她的感悟,她的酸甜苦辣,请问我们群里不说长辈单就这么多兄弟姐妹有几个能做到天天记日记事事作总结的?至少,我没做到。我承认,自己没有持之以恒,和岁姨相比,真是自愧不如。相反,却总会把一些空闲时间消磨在无聊的麻将上。这次相见,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向岁姨学习,静下心来培养健康的兴趣以充来实自己的退休生活。
自从岁姨来西安也是很少回家(说工作忙其实是她太认真了),间或老家有红白喜事,都是见一面匆匆离别并没有深谈。而今天岁姨讲了好多关于她的事情,听后,我自觉得岁姨是个苦命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幸运人。她的命苦成就了她的独立与坚强,她的命苦让她有了担当和宽广的胸怀,她的命苦让她任劳任怨积极乐观。岁姨又是幸运的,她有八个哥哥姐姐帮着罩着,她遂心如意结婚生子并从家乡孙窑住进了大西安,尽管住的房子小些,但也不愁吃穿,好多儿时玩伴都还眼红着她。我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间人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生活。因为知足才能常乐,只要身心健康,这比啥都重要!
是的,人无完人,岁姨也有她的缺点,那就是干家务(譬如做饭)木讷有点拖拉。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短板。人常说慢工出细活。或许,只是我这么认为而已,也或是条件限制罢了。另外,岁姨在和两娃相处中过于严谨,他们都大了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所以要尊重他们只提建议不要拿主意,要知道人家娃们比我们这辈人强多了。这里,我还希望岁姨,你善良要有锋芒,能做一个善良又有自己主见的人。
傍晚六点,岁姨送我到地铁口,边走边说出了她眼下的两个心愿:一个是尽快修缮外婆外爷的坟,二是她想换个大房子好让俩娃尽快安家。
岁姨,好人自有天佑,你自芬芳静等花开!你的愿望一定会变成现实!
祝岁姨永远健康,快乐。
2023年10月20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