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泼墨四十载 风卷墨香终有成
——记著名书法家孙金龙
他,将近知命之年,高高的个子,面容清癯,一双明目,那飘逸的神态,稳健的步履,用仙风道骨形容室不为过。而他的书法艺术,亦如其人,笔者给他的评价是“飘逸如游龙踏云,厚积似墨岩突耸,精巧若玉指轻弹,豪放赛渴骥奔泉”。

他,就是孙金龙,又名孙金隆,男,斋号惠香堂(曾用斋号墨香堂、云堂、惠香堂、墨香草堂),近年来在中国书坛“笔具风骨、墨有精神”的书法家。
笔具风骨 墨香释情怀
初识孙金龙是2018年的一个偶然机缘巧合。在中海一期“鹤祥居”冯永宽书法工作室经介绍认识的。

展一纸素笺,碾一方墨香,蘸墨舔笔,提笔而下……左右手书写、片刻间,“和风静穆”四个大字跃然纸上。顺其自然,一种右手写累了,换左手写写的感觉。一生苦练书法,书法行云流水,精通隶书、楷书等,并且各有千秋。他却因苦练书写,右手成疾,他的书法不仅仅是艺术上的造诣,更是一种精神的模范。
现场求得墨宝,虽未盖章,也倍感不虚此行。"和风静穆"四字简洁,而它的真谛,也许我们大部分人用一生的时间,都并未真正悟透……
通过孙金龙的人与字,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法不仅是国学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书写者文化、气质、个性、修养、素质和知识的整体外观。书法不仅是弘扬文化的载体,也是书写者求真向善的过程。唯有真知,才有奇书。

孙金龙,1965年1月生于辽宁盖州,大学本科学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营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营口市文代会代表。曾获辽宁省委宣传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营口市委市政府辽河湾文艺奖、营口市委组织部“身边最美人才”、营口市文化名人、营口市宣传文化系统“两先四优”活动优秀组织者等称号。营口市群众艺术馆原美术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各地展出,并屡次获奖。
古人说过“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古人对书法本质的论述可谓一语道破。





学无止境。在孙金龙先生的心中,书法艺术已是他心中最神圣的精神具象。他的书法风格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秀逸清俊。1997年入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中国书协主办);1999年入选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2000年入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2001年入编《中国近现代书画选集》(国际统一出版社);2003年入展“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中国书协主办);2003年入展全国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电视书法大赛(中国书协中央电视台主办);2004年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2004年入展“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中国书协主办);2005年入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创作奖(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2007年入展中国书协会员投稿的中国书法群贤百人展(绍兴市政府主办);2007年印行第一部个人作品集(孙金龙书法);2008年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中国书协主办);2009年获辽宁省文化系统“祖国好”职工书画展一等奖(辽宁省文化厅主办);2009年获辽宁省文化系统“祖国好”职工书画展优秀奖(文化部主办);2010年5月在营口市博物馆举办“涓滴之心”孙金龙书法作品展并印行第二部个人作品集《孙金龙书法作品集》;2010年入编《鉴赏收藏》杂志(总第43期);2011年获辽宁省首届群众文化节书画展一等奖(辽宁省文化厅主办);2011年入编《全国书协美协主席精品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获辽宁省“群星奖”二等奖;2016年获辽宁省“情系家园·放歌振兴”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一等奖(辽宁省文化厅主办);2019年入展“翰墨薪传”全国教师书法展(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办);2020年入展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书画摄影展并在辽宁日报刊发;2021年7月录制的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教学课获辽宁省文化馆“优秀精品课”奖,同时获国家公共文化云认证课。1983年开始学书迄今,作多曾获营口市展赛金奖,多次入展辽宁省书法展,有作品被北京、天津、黑龙江、河北、河南、甘肃、浙江、安徽、陕西、广东、广西等地收藏,还有作品被加拿大、韩国等国家收藏,中国书法家论坛网、中国名流网、营口电视台、营口人民广播电台、营口日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神州诗书画报、《辽河》杂志、《艺术主流》杂志、《诗词月刊》杂志等媒体均做过介绍或刊登作品。






孙金龙不仅能书写工整有序的楷书、行云流水的行书、圆转流畅的小篆,舒展古朴的隶书、大气磅礴的草书也不在话下。“我练写书法不为挣钱,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心里对艺术的那份热爱。”孙金龙说:“书法,既是跳跃在笔锋上的艺术,也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和符号。在书法中可以窥得传统之风、历史之貌;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书法不是简单地临帖或模仿,更是一种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写字,不仅仅是修身养性,更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宣传作用。”四十年来,他以身作则,紧扣时代内涵,旨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今书法作品大多引领社会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强大生机。
墨有精神 空灵书毓秀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在书山墨海中辛勤耕耘,就会有所收获。”2000年,孙金龙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吸纳为会员,成为盖州远近闻名的第一个“中国书法家”。一直以来,他也十分关心盖州书法的发展,经常参加学习交流,筹办展览等,不定期开展书法艺术学习交流活动。“这些年来,我已经离不开书法,书法让我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我会一直练下去,用我的笔来记录生活、感受人生。”孙金龙如是说。

四十年戈笔沙墨,砥砺创新终有成。一个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40年与笔相伴,有所失有所得,有所得有所失,而发生的这一切,都将会留下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孙金龙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传承宣传社会主义文化这条道路上一守就是40载,他说自己走的坚定、自豪也骄傲。
“孙金龙不仅仅是书法好,更值得欣赏的是右手劳疾,改用左手之后,却又练就了一身功夫,实在难得可贵。”很多艺术界同仁也都拿孙金龙先生当做楷模,在低谷的时候不是抱怨,而是改变自己,更加努力,奋发。正如现在很多人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就想要去抱怨不公。但是我们再去想想孙金龙先生,这样的遭遇都不能难道先生,却让他更加奋进,孙金龙的书法带给我们不仅仅是艺术的美,也是精神的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孙金龙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始终不渝地在书法艺术天地间,拓展自己的精神空间与艺术世界。最终使人们暮然回首,于书法艺术的苦心修为之处,看到了他闪光的身影。在当代有成就的书法家中,孙金龙属于苦学派,孜孜以求、默默耕耘,不问收获、不重虚名。这也许是人们对孙金龙为人与作品尊敬与赞美的真正原因吧。
“能舍者天地不弃,既得者无愧于心”。正因如此,我平时并给自己定下了“3个绝对不写”原则,即消极颓废的内容不写、封建迷信的内容不写、与浮夸身份不相称的内容不写,决不庸俗、媚俗、低俗,始终保持着做人的平实低调,在有些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份宁静,一份淡定,这是难能可贵的。本身用右手练习书法多年,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是为何换用左手,这或许就是孙金龙先生让人值得致敬的地方。
书自灵魂,形于外表。孙金龙用他生命的印痕,向我们述说着他和这个时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可以坚信,未来还会更精彩!

作者简介:于学忠,笔名:佚名、文子、文岛,男,汉族,1976年1月出生,辽宁盖州人。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版权协会会员、盖州市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盖州市融媒体(市讯社)中心记者。
现己结集报告文学作品集《凝聚的力量》、《山高人为峰》、《岁月深处是芳华》、散文作品集《盖州情韵流淌千年的风雅》四部。主编文学作品集《千年遗韵安心归处是辰州》、《古郡流芳盖州民间故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