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留清白在人间:
《千秋诗光照西湖-于谦篇》连载之十
编者按
西湖岸边有忠烈三杰:岳飞,于谦、张煌言。湖面上永远飘荡着他们的忠魂,他们在世时是民族的脊梁,蒙冤离世后又成为人民的精神力量!本篇着重介绍的是生于西湖又魂归西湖的万世楷模于谦,他既是英勇的爱国将领,又是廉洁从政崇高榜样,更是伟大的诗人,他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诗词篇章充满着哲理和智慧,有着鼓舞人心,催人激流勇进的强大能量!于谦,灵魂驻钱塘,英名万古扬!
于谦——只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小时候,当我还不知道于谦系何许人也的时候,便在哥哥姐姐的辅导下把他的这首《石灰吟》背得滚瓜烂熟了。后来有了儿子,就在犬子咿呀学语之时,便教熟了他这首诗。现在小孙女刚刚学会说话,也能呀呀背出,那童稚奶声,尤为动听。
《石灰吟》当属古诗中脍炙人口的绝句之一。它之所以妇孺皆喻,流芳不衰,无疑在于诗中那饱含着的人生价值与哲理,还有那风骨凛然的浩然正气。这是于谦流传下来的二十多首诗词中,被后来人学习引用频率最高的诗句,早成经典。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他的祖上在“考城”,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民权县,系舞笛豫地同乡是也。但他生长于钱塘,是西湖水滋养出来的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忠魂三杰。

他喝着西湖水长大,犹爱西湖美景,一首《夏日忆西湖》小诗写得美景怡然,跃然笔端:
涌金门外柳如烟,西子湖头水拍天。
玉腕罗裙双荡桨,鸳鸯飞近采莲船。
西湖,于谦的第二故乡,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真情真景真风光,仅仅读读诗就向往不已了。
于谦十五岁中秀才,十六岁便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石灰吟》,具有一定的神童色彩。在水泥尚未步入建筑舞台之前,石灰就是最好的防腐防潮的凝粘砌墙材料,其基本工艺流程就是从山里开采出石头,运出来装进火窑烧成灰块,而后淋出灰浆,滤掉石渣,灰浆沉淀后就可以拿来砌砖铺石了。他天资善于比赋,他用比喻人才的锤炼成长中,需要必然的击打磨练烧炼等考验过程,观点鲜明,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入情入理,力透纸背。

应该说,他这种创作思维,从少年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自己诗词风格。
后来相继作出的诗词,篇篇首首都如此脍炙人口。
后来又作有一首七律《咏煤炭》,依然这般朗朗上口: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开采煤炭,正是舞笛我大半生的职业生涯,在煤矿企业工作四十年,其中前十多年穿行在煤层采掘巷道之中,后二十多年也始终在研究、宣传煤矿工作和搞煤矿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对煤的形成与产出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在我们煤炭行业,“乌金”是我们对煤炭常用的雅称,中国煤矿文联设立一个行业文学奖项就叫做“乌金奖”,足见我们矿工对煤炭的尊崇。在千百万年前,由于地壳造山运动,大量的森林树木被陷落地下,被石头海水一层层的冲压在深深的岩层之下,天长日久沉淀凝结成为黑色的煤炭。煤虽黑,可它的灵魂是红的,那是因为它染出的火是红的,心是热的,发出的光是亮的。由煤变炭需要经过燃烧释放有害气体,烧制炭块的过程是红光四射的;我们炼钢铁,炭是必须的构成原料材质,更是成为钢铁地冶炼质变的必然高温条件,其成钢过程自然是红彤彤的火花飞溅的场景,身临其境者无不激情澎湃;多少年来,我们用煤炭发电,世界走向发达文明的历程,它的功绩要多大就有多大,带来的光和热照亮了也温暖了世界上家家户户。三十年前,我们平顶山矿务局谱写的局歌最后的一句歌词,我始终清晰牢记:“太阳是人间的矿工,矿工是人间的太阳!”那时对煤炭、对开采煤炭的矿工们的最高礼赞。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于谦是“乌金”这一雅词的鼻祖。
于谦甚为善于借景抒情,以物咏诗,用诗言志。他作过一首《北风吹》: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
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树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是啊,树木坚定,何惧大风摇撼!冰霜历尽,难移我信念!由此可见,实诚之心日月可鉴,他一定会用时间给出答案。
他成长于西湖岸边,常去西湖水泊北岸的岳飞庙凭吊,岳飞留给他的印象极深,武穆的铁血爱国精神对他影响甚大,他对岳氏更是崇拜有加,这也铸就了他后来在大明王朝危亡之际,群臣们惊恐万状之时,他敢于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无畏豪胆。他曾作诗《岳忠武王祠》以励伟志: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他是以千锤百炼的石灰、以万年重压的煤炭、以根深叶茂的大树、以精忠报国的岳飞自励的,也是用赳赳雄心和不怕牺牲的胆略言行来证明的。
他在任明朝兵部侍郎期间,当瓦剌部队即将攻陷明朝首都北京之时,许多官员畏缩不前,而他竟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率部屡败敌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拯救了大明王朝,使中国历史上避免了一次大倒退,大大延长了我汉民族这个王朝生命。

于谦的功绩,除打仗诗词之外,更在于他是一个廉洁从政的万世楷模。他的清廉,在中国历史上当然是不多见的。他铸就的是一副铁肩,当的是大明王朝的清官,也为大明撑起了一片青天。
在我国封建历史上,苏杭有两位清官均占有一定历史地位。一位是海瑞,一位是于谦。
事实上,无论“功名”还是“清名”,于谦均不在海瑞之下。但在现代人眼里,由于吴晗的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之初做了当头炮灰而广遭批判之故,才使得海瑞意外的更广泛的深入人心了。
在成语里,有一则叫作“两袖清风”的成语,这也是当今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廉政建设方面,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它就源自于谦之口。
于谦在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一次进京奏事,有人劝他也带些土特产去向京城权贵送送人情,也好疏通关系,拓宽仕途,而他竟抬起两款袖子笑道:“我有两袖清风带着就足够了!”并因此作绝句诗一首:
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闫话短长!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这首诗一度传为佳话,更是他性格品行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在危难时期,只有刚正廉洁的官吏和敢于赴死的将领才能担纲大任,挽回局面。同时,在封建帝王社会里,其可悲之处又在于清官忠臣往往由于过于刚直,不善于编织社会关系而会有悲残结局。于谦也没能例外,他晚年被奸侫陷害,为昏君所诛杀。
然而,即使杀头,依旧不改其刚性。冤杀忠良,必然加加剧民不聊生,加快统治集团走向崩溃。虽然杀他时皇家蒙蔽了百姓,可后来世人还是认清了没落王朝的丑恶嘴脸,认识到了这位清官,这位民族英雄的英明与伟大!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在他蒙难前,依时例抄其家产。谁料他当了三十年京官,家里除了一些书籍,竞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令当权者大失所望。
大明王朝,因之多了一个冤鬼;西湖岸边,因此又多了一个忠魂。其身后,人们在西湖附近三台山为其立祠,供后人世代追颂纪念。
于谦,你英魂永在,英名万古!
(未完待续:下集《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





舞笛,本名蔡全胜,大学文化,祖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长期工作于中原某大型国有煤矿企业,高级企业培训师,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中国煤矿作协、河南省报告文学研究会和群众文艺研究会、河南民间文化研究会会员,《鹰城人》杂志主编,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文艺创作协会副秘书长、平顶山卫东作协分会副会长。曾在报刊上用多个笔名发表文学、新闻及理论作品,出版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等三部文学著作。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