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梅兰芳京剧团在淄博
郑世兴

这张合影是1962年9月梅兰芳京剧团和北青年京剧团来淄博巡回演出时,在市第一招待所(博山四十亩地)后院拍的。当时我与护士高素华随团做保健工作。照片前排左起:李韵秋、李元春、陈荣卿(淄博市文化局长)、李慧芳、王泉奎、李宗义;后排左起:梅剧团董秘书、王洪宝(梅剧团办公室主任)、作者本人、刘协理员、高素华、刘连荣、张团长。

李宗义先生这张照片是剧团离淄前一天,他特地到保健科送给我的。如今照片虽已泛黄,但照片背面“送给世兴同志 李宗义”的亲笔题字仍清晰可见。他说,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他随梅兰芳大师到国外演出时,在机场照的,很有纪念意义。
1962年9月,梅兰芳京剧团和北京青年京剧团来淄博演出,梅剧团在(博山)淄博人民剧场,北京青年京剧团在市工人文化宫影剧院,梅兰芳京剧团有刘连荣、李宗义、李慧芳、王泉奎领衔演出文戏,北京青年京剧团有李元春(团长)、李韵秋兄妹二人领衔主演武戏。文武对台,盛况空前。戏票在演出之前就早已告馨,不得不再三续演。续演告示一出,次日凌晨售票处早已排起长龙,有人竟吃过晚饭便带上行李排队买票。
首日组织了联欢,两剧团与五音戏表演艺术家鲜樱桃(邓洪山)同台演出了精彩节目。梅剧团演出了《三不愿意》,五音剧团演出了《拐磨子》,老艺术家们在热烈的掌声中纷纷登台献艺,联欢不得不延长时间。
在淄期间,李宗义、李慧芳主演了《红鬃烈马》、《芦花记》等,李元春、李韵秋主演了《无底洞》、《武松打店》等。一次,李韵秋在演出中韧带拉伤,在后台我为她做了临时处置,然后她与哥哥李元春同台坚持演完了全场,观众竟毫无察觉,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有一天晚上,演出中场休息,我到后台去,见到因演武打戏致满身汗水的李元春脱掉上衣坐在门口,便说,“团长,您小心着凉”,此刻他立即起身披衣,像做错事似的对我说,“对不起,让您费神了”,我当时只是一名年轻医生,面对这位京剧名家平易近人的谦恭作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一天演出结束回到招待所,李宗义先生请我们吃夜宵,席间他即兴唱起了《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名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高亢优美的唱腔,至今犹在耳旁。
刘连荣1900年出生,长期与梅兰芳先生同台演出,李宗义1913年生人,我比二位分别小39岁和26岁,最年轻的李韵秋也比我年长6岁,在为两剧团服务的难忘日子里,我却与他们成了忘年交。两剧团赠送的纪念册扉页上写着“感谢您的照顾”。“文革"中被当作“四旧”
销毁了,只有李宗义先生送给我的簽名照片和这张合影保存至今。
宗义先生离开淄博到青岛、上海巡回演出还给我写过信来,回北京后也有信来。后来,他还演出过现代京剧《洪湖赤卫队》。
相隔近二十年后,李宗义、李慧芳随北京京剧院再次来淄博市演出,他几经周折联系到我,邀请我们全家去看戏,在他下榻的淄博矿务局招待所房间里,我们亲切交谈,互致问候。他深情地谈及如何振兴国粹,如何使年轻人热爱京剧,传承这一伟大艺术。在淄博矿务局礼堂演出的几天里,他天天给我们留着戏票,还让工作人员接待我们。
如今,八十岁的我,找出这张珍贵的合影和宗义先生的珍贵照片,并写下这段文字,作为对这些老艺术家的纪念吧!

作者简介:郑世兴,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川。副主任医师(退休),正业从医,业余酷爱读书、写作,常有文章见诸各级报端。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