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广祥
2017年8月,吉林铁艺家隋进才先生通过其侄儿隋然与我取得联系,希望我对其作品提些建议,并写篇品读文章。
我虽喜欢艺术,唯对“铁艺”认识不深,若仅从“感性”到“感性”去解读作品,何其不当也。鉴于“铁艺”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我请作者发来其创作视频及相关资料,借此“亲临其境”,唯此才能对“铁艺”作深入解读。
“铁”属于厚重的材质,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但人类发现和利用它来美化生活的时间,却比黄金和铜都要来得迟。据史料记载,13世纪初,铁艺在欧洲属于贵族艺术,直至16世纪,文艺复兴才将这种贵族艺术从宫殿移向民间。中国铁质艺术的活跃期,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铁质艺术,它是“铁”与“火”结合的艺术,以表现一种思想为主,它既充分体现了金属材料的线条美感,又表现了作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铁质艺术具有较强的防腐蚀、耐氧化的性能,所以它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保值性。然,“铁艺”往往给人以一种冰冷、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如何才能表现出人物的神韵、动物的狂野,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为较准确掌握铁艺价值,读者可从隋进才的系列作品中寻找共鸣点。
隋进才,1964年出生于吉林省安图县,自幼对祖辈相传的打铁手艺充满好奇,这种好奇心伴随他度过了渴望知识的岁月。1989年,隋进才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美术系,从此便走上了职业创作的道路。
进步,是人应该有的态度,人生因有责任而踏实。隋进才在求学、教学、创作的20多年时间里,一直以“铁人”的身份和“铁人”的性格,进行了不同题材的创作。稳健经营,追求永续乃其心之总持。
熟是经验,巧是创造。但凡出色的艺术家都懂得通过“变化在心,造化在手”来表现作品的艺术效果。鉴于隋进才懂得“艺术是对事物观察、融通、喜悦的总和”之道理,为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艺术性、社会性和收藏价值,他在创作前,必定会对铁质材料进行科学的计算,绘图时也会把每一块铁的韧性考虑进去,并借“压、绘、裁、捶、定、漆、伸、拉、卷”之技法展现铁艺美。
隋进才以锤作笔,以铁作墨,以砧作纸,创作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有本草规则重字对联为证,联曰:铁结/琼花/人指甲;
东北三省曾经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为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及做出了贡献,随着中国发展大格局的更迭变换,东北经济滞后,使得“东北老大哥”雄风不在,北国文化也随之变得不再亮响。
盖闻,藏起来的金玉无异于埋在地下的瓦砾。为激活并弘扬“关东文化”之软实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近年来,隋进才刻意通过“鱼猎”艺术来表现家乡黑土地文化。这种传统的艺术价值,业经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2017年,中央电视台对隋进才进行专题采访,再经自媒体报道后,日本、新西兰、南非等10馀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慕名前来学习。来者之目的,旨在亲身体验铁皮画的艺术魅力。
由于“铁艺”确实存在不可忽略的社会意义,加上隋进才铁艺作品别出心裁,其作品很快在东北三省引起不同反响。兼取众长,以为己善。隋进才的“安图隋氏铁制品制作技艺”已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自成体系,其铁皮画业经申报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艺术家的气质虽然是一种折磨业余爱好者的疾病,鉴赏隋进才的铁艺,让我对“观、品、悟”作了三位一体的艺术遐想。有道有艺,道至而后艺至,我喜欢隋进才的“别类而不孤独”的超现实主义作品。
铁结,又称“伽楠香”
功效:理气、醒神。
主治:胸闷不舒疼痛、风痰闭塞。
琼花,又称“昙花”
功效:清肺止咳、开胸顺气。
主治:肺痨、咳嗽、胸闷、吐血、胃痛。
人指甲,又称“手爪甲”
功效:止血、明目、解毒、平肝。
主治:尿血、目翳、喉蛾、中耳炎、破伤风。
人参,又称“子参”
功效: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主治:虚脱、消渴、食少、心悸、失眠。
益智,又称“龙眼肉”
功效:补心安神、养血益脾。
主治:健忘、心悸、虚劳、失眠、眩晕。
铁包金,又称“光枝勾儿茶”
功效:止咳平喘。
古广祥,中医学哲学博士,资深媒体人,岐黄使者,社会活动家,独立思考人。系海南省政协第二、三、四届港澳委员,曾任世界大城市医药团体首脑协会会长、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会长。
主要著作:《中药趣联》《词牌巧对话人生》《闲把人生细思量》《文论所以然》《本草医人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