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陕会馆,又名“关帝庙”,位于聊城古城东“羊使君”街南邻、京杭大运河西岸,坐西朝东,是山西、陕西客商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合建的一处关帝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入选《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是典型的大运河文化的“活化石”。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历时六十六年,至嘉庆十四年(1809)竣工,耗银六万零四百六十五两六钱九分。保存至今的有大门楼、戏楼、左右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关帝殿、火神殿、春秋阁、望楼、游廊等亭台楼阁160余间。整体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富丽堂皇,连接得体,且精雕细刻,色彩鲜妍。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而且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商业史、经济史、古建筑史以及运河文化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驻足山陕会馆大门口,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门楼高耸,巍峨壮观,楼檐下悬挂着一块木质巨幅竖匾,上书“协天大帝”四字,系明万历皇帝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之简称。门额石匾镌刻着“山陕会馆”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正门两侧的木质方柱上阳刻着一幅著名的楹联:
上联曰: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 洵足配东国夫子
下联曰: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 早已成西方至人
对于上联的理解,大家观点一致:洵xún:诚然;实在。配:相当;般配。东国:春秋时代的东方鲁国。夫子:此指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意谓:关羽作为武圣人,“过五关,斩六将”,击败曹仁,生擒于禁,为蜀汉王朝立下赫赫战功,这本来是英雄豪杰的作为,而他又有一颗著名的“忠义之心”,无愧为圣贤的称号,的确可以与东方鲁国的孔圣人地位相当、德才配位。
而对于下联的解释不同,见解有别——仙:神仙。佛:佛陀。功德:此指佛教信徒行善、诵经念佛、为死者作佛事及道士打醮等活动。惟其气充塞天地: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杨伯峻译:“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第62页、第65—66页)。西方至人:陈昆麟说,“西方,此指山西;至人:即关羽,关羽是山西人。”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错误的!西方:此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之西方,即天竺国,古印度之别名;至人:即思想道德等某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荀子·天论》:“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庄子·田子方》:“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这里的至人是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佛教亦尊称释迦牟尼为至人——《四分律行事抄资持记》上一上:“释迦如来道成积劫,德超三圣,化于人道,示相同之,是以且就人中美为尊极,故曰至人。”下联意谓:关羽作为武圣人,未必有修炼神仙与佛陀的功德,其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早已成为西方释迦牟尼那样的至人了。
将关羽与孔子、释迦牟尼等侪相侔,这是对关羽至高无上的评价,充分表达了清朝帝王的意念。关羽(?—220),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三国蜀汉大将。东汉末,亡命涿郡,从刘备起兵。建安五年(200)年,刘备为曹操击败,关羽被俘,极受优礼,因斩袁绍大将颜良有功,曹操表封其为“汉寿亭侯”。后仍归刘备。十九年(214),镇守荆州。二十四年(219),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领七军,威震一时。因后备空虚,孙权用吕蒙计袭取荆州。他夜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兵败被擒杀。谥“壮缪侯”(参见[晋]陈寿撰:《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羽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939—942页)。宋以后,他的事迹被神化。宋封“义勇武安王”。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加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称“三界伏魔大帝”“协天护国忠义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初赐额“义高千古”。顺治九年(1652),赐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1725),追封三代公爵。乾隆三十三年(1768),以“壮缪”原谥,未孚定论,更名“神勇”,加号“灵佑”,曰“忠义神勇灵佑关圣大帝”。殿及大门,易绿瓦为黄。四十一年(1776),乾隆颁诏曰:“关帝力扶炎汉,志节懔然,陈寿撰《志》,多存私见,正史存谥,犹寓讥评,曷由传信?今方录《四库书》,改曰‘忠义’。武英殿可刊此旨传末,用彰大公。”嘉庆十八年(1813),加封“仁勇”。道光中,加“威显”,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咸丰二年(1852),加“护国”;三年(1853),加“保民”。于是跻列中祀,行礼三跪九叩,乐六奏,舞《八佾》,如帝王庙仪。是年五月,加“精诚绥靖”封号,御书“万世人极”额,摹勒颁行全国。同治九年(1870),加号“翊赞”。光绪五年(1879),加号“宣德”(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八十四《礼志三·关圣帝君》,中华书局,1977年,第2541页)。可见:清王朝对关羽推崇备至,无以复加。
关羽的“勇武忠义”,不但能“安邦护国”,还能“佑民”,助力商人发财致富,从而成为财神。民间财神中有文、武财神之说,文财神为比干、范蠡;武财神为赵公明、关羽。所以,不但统治者极力推崇关羽,民间亦崇拜“关圣帝君”。明清两朝,“关圣帝君祠”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是清代,春、秋及五月十三日,“一岁三祭”,香火绵延不绝。聊城是京杭大运河沿岸的著名城市之一,又是明清两朝东昌府署所在地。明万历七年(1579),于慎行在《东昌府城重修碑》一文中说:“贡艘鳞次,牙樯蔽日,锦帆绛天”,“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也”。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给聊城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和文化上的兴盛,真可谓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清雍正九年(1731),聊城知县蒋尚思撰《聊城护堤碑记》载:“夫郡邑城中仓库、册籍,上关国计,廛市烟火之相望又不下十万户”([清]陈庆蕃修,叶锡麟、靳维熙纂:《聊城县志》卷十三《艺文志》,宣统二年〈1910〉刻本,第45—47页)。从中可以想见当年聊城繁华之盛况。来聊城经商的山西、陕西人,发财后集资兴建“山陕会馆”并供奉关羽是顺理成章之事,赞美关羽,祈求佑护、希冀发财,亦是其共同的心愿。
上述有关楹联之拙见,笔者于2016年某日即当面奉告陈昆鳞同志。今陈昆鳞同志己病故,他生前曾任山陕会馆馆长、聊城市文物局局长等职,致力于聊城历史文化研究多年,在聊城颇有影响,至今山陕会馆的讲解员及编外导游依然沿袭其误说,亦有某些文史专家及教授信从陈说。“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学术的品格在于求真。“过则不惮改”,应该有“子路闻过则喜”的襟怀与雅量。笔者当仁不让,认为有错必纠,故希望山陕会馆的有关同志不宜再以讹传讹、误导外地游客与聊城观众了。
(笔者谨遵东昌学院田金菊主任之嘱托,草拟该文,请诸位同仁惠览雅正。)
编辑|柴士增
作者|山东省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 范景华 耿振军
作者简介

范景华,阳谷人。1957年生。1978年考入聊城师专读书,1980年毕业留校工作。1984年9月至1985年6月,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唐宋文学研究生课程,导师徐无闻先生。1987年评为讲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后在东昌学院图书馆整理古籍。2017年退休。现任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

耿振军,民盟盟员,高级教师,中国诗赋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和校长培训专家库成员,民盟山东省委文史委员,聊城市诗人协会理事,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东昌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专著《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政治透析》和《嬗变中的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国家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各类刊物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其中辞赋代表作有《湿地岛赋》《中华草书赋》《大国良师赋》《红色聊城赋》《魅力茌平赋》《梅花拳赋》《中国高铁赋》《兔赋》等,分别发表于《中华辞赋》《中国诗赋》《神州辞赋》《中华武术》和《中华楹联报》《中国妇女报》等国家级报刊杂志和其他刊物。作品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梅花拳赋》被制成专题影片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