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相遇瑞云祥也是有福了

能相遇瑞云祥也是有福了
陈春娥
每年来瑞云祥养老公寓的老友们,可以说是在这里生活感觉幸福,惬意,适合、满足的人。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漫步在花园、田间小路上,吃着绿色无污染蔬菜,和老朋友在院子里唱歌跳舞、下棋聊天,参加着一个又一个别出心裁的联欢,静下心来听蝉鸣,享受这鸟语花香的生活,真的无比惬意。大家从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也走过很多地方,高价的养老服务未必就是真正高端的,为了让老人们获得幸福晚年,瑞云祥以人为本,使每位老人成为“有价值的个体”,去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从“需求养老”走向“情感养老”。这也是他们幸福养老模式的初衷。大家感觉来到瑞云祥,就像到了世外桃源、是幽静养生的、是美景入眼的、是拍照打卡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最好服务的,大家满意度很高。
在这里,每一位工作人员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自己家的长辈一样,绽放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服务一流”是大家公认的,大家会赞不绝口的夸服务员“他们说话亲切,服务真诚主动,甚至比自己的子孙照顾的都好,甚至大家把自己的心事和他们分享,感觉真的很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收费不贵,大家都感觉,是让你轻松选择和没有压力的。
有人说了,当下最流行的养老方式就是抱团养老,和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一起,在乡下租下一处房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很多的例子说明抱团养老弊端很多,间长了,吃的油了、素了、肉了、咸了、淡了、粗了、细了的,卫生、生活习惯的不同,不如意开始产生,然后就开始心里作气,彼此生闷气,自然不开心,开始的初心也就变味道了。
那什么才是最好的养老方式呢?我想这个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人与人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这样下次相处才会充满期待,相处起来也更加愉悦和谐。
瑞云祥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养老场所和平台,在这个经济起伏的大潮中,瑞云祥虽然也想盈利,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们始终没有给长期来瑞云祥的老人们涨价格,为的就是让来瑞云祥的老人们随时回家,随时回第二故乡不添顾虑。
这也感动了很多老人,他们不顾管自己有多少身外事,都会想尽办法来到瑞云祥和老友们相聚,和新友们相逢。
每年都会回第二故乡的老军医黄锡和老人,身体欠佳住院,出院时连自己的家都没回强烈要求直接来到瑞云祥,他说:“在这里,我会得到比在家更好地照护。”还有赵玉梅,在要来瑞云祥做准备时,不慎出意外受伤,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本来的行程变成住院,她自己也认为是来不了了,身上的伤她能忍,心里的失望更是懊恼,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这次买了好几身漂亮的衣裙,准备和姐妹们一展风采,谁想到遭这难。”当她出院以后,胳膊上还吊着绷带,就和老伴来到瑞云祥,她说:“我回到家了,伤病会养的更好!”
在瑞云祥的餐厅里,我看到过,为让牙疼的老人多吃一口饭,服务员她可以半蹲着半个小时,像哄孩子似的一口一口喂。在傍晚散步时;我看到了,老人在又犯糊涂时,服务员像哄执拗孩子似的,陪着在院子里找其实并未发生丢的东西;我在采访时,也看到失能的老人躺在床上,身上没有褥疮,随时有人翻身、洗脚、梳头、剪指甲,老人感动的流泪倾诉感恩幸福的场面,也听到过服务员被犯糊涂老人追着打时的理解但又委屈的诉说。
但是,当看到有的老人回到房间,独自坐在打发着生命中剩下的光阴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这些老人安静的眼神中总藏着一丝无奈的孤独。这些福利、待遇、服务优厚的环境中总飘荡着一丝浸人的寂寥。这些孤独,这些寂寥,不关乎这里像家般的环境,服务员像儿女般的照护,不关乎这里老人和老人之间的友情。
每天着这些看似合理又温暖的场景摆在你的面前,却又是那样的残酷和冷漠。老人对这份孤独感的无力和坚强,以及我面对这些走过了岁月的老者的苍白和无力,让我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一张张历经沧桑却深藏孤独的面孔。
老人几乎都是有儿女的。而当我问起他们儿女的时候,给我的答案却总是:“他们都太忙了,自己的身体不好,不想连累他们,现在的时代那样的忙碌,儿女都在打拼,不想成为他们的累赘。而且瑞云祥这里也真的是好,有人照顾,有说话的伴儿,儿女每一两个星期都来看望我们,这些就够了。”
是啊,这些就够了。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如意。这种不如意其实很多是自己不平衡的。有人爱吃荤菜,有人爱吃素菜,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清淡,有人好动,有人好静,不如意时想一想,自己在家一天能烧几个荤素海鲜菜?在家一天能有几个面食?一周可以变换几次,吃包子、米饭、水饺、面条、饽饽、水果,孩子们能陪您去几个地方旅游做游戏,又能在家陪你几天逗你乐?知足才能常乐, 是啊,老了,能相遇瑞云祥,也是有福了!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