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每当我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刻,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使我回想起那些不平凡的战斗前和战斗中的日日夜夜,但我们又是怎样过来的呢?在战前的开进、准备、训练中,做了政治思想工作和一些组织措施。在战场中打了六仗,日期、地点、胜利成果记载如下:
开往前线的沿途大站,经过郑州、信阳、鸡公山、黄陂、孝感、江岸、汉口、武昌南站、咸宁、蒲圻、赵李桥、草鞋铺。湖南地区:岳阳、长沙、衡阳、冷水滩。广西地区:桂林、柳州、南宁、扶缓、渠黎、宁明县、渠黎、明江、爱店。在越的地区有:芝麻、龙头、白马、巴挡山、弹余、班鸡、班军、班贝、班朱。
我连全体战士听到首长的话以后更是心情激动,信心倍增。大炮也和战士的心情一样,昂首挺胸,严阵以待;只等一声命令,那一颗颗仇恨的炮弹一齐射向敌军阵地,狠狠砸烂来犯之敌。
对越自卫反击战战斗场景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狡猾的敌人妄图做垂死挣扎,依仗着他们坚固工事,仗着他们的几门小炮和几挺机枪,进行疯狂的抵抗。用交叉的火力封锁着我步兵前进的道路,把我步兵压制在前沿阵地,不能前进。“需要炮火支援”,正在这关键时刻,团首长下达命令,我连战士雷厉风行,迅速转移到班笔两侧无名高地。来到高地之后,团副股长介绍了敌我情况,指示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百发百中。这时敌我双方只有四十米,我们只离前沿一千米,像在距离悬殊这样大的情况下,要使我们的炮弹准确地落在敌人的阵地,而又不损伤自己的战友,这是多么不容易啊。这一天天气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不利,天空乌云沉沉,下着细雨,就在这样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对我们每一个革命战士来说,确实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我们每一个革命战士是经得起这个考验的,不会被困难所吓倒、所屈服。
我们团副股长和大队全体反复研究,检查阵地,我们全体战士都脱下衣服来,把炮弹引信底火、药包、地图盖住。每个炮手都发扬了敢于克服困难、敢于迎着困难而上的革命精神,认真操作,精确瞄准;只听连长说声“放”,六发炮弹就像脱缰的野马,狠狠地落在敌人阵地上。敌军遭到了突然袭击,不知所措,死的死,伤的伤;没有死的也不敢还击,丢掉阵地、武器,狼狈逃跑。一顿炮击之后,摧毁敌人高射机枪一挺,八二炮击一个连,轻重机枪十多挺,我连指战员无不拍手称好,打得好!打得好!打得侵略者只叫饶。我们初次上阵,就给了敌人一个致命的打击。
三月二日
这天团部命我连回龙头待命,凌晨六点四十分准时到达班笔两侧的无名高地,占领射击阵地,做好全歼砂窑、白马残敌的准备工作,支援二营。七时几分,愤怒的炮口对准了所在的白马、砂尧的敌人,“轰……轰……”,一发发炮弹落入敌阵,发发命中,敌人全部被歼,有力地支援了二营。战斗刚刚结束,团部又命令我连原地待命休息。
张文军日记
三月四日
在班竹的敌人,依仗着他们占有河宽的有利地形,集结和拼凑了一个公安营的兵力,不断向我二营阵地袭击,妄图从我团手中夺回阵地。在他们进攻前的时候,我观察所看到有很多敌人在河边洗澡、洗衣服、做饭,这些敌人全部是特工队和后勤人员,团首长不失时机地抓住有利战机,命令我连向这群敌人开炮轰之!
我们连打出了迅雷而不及掩耳之势的猛烈炮火,为了不给敌人喘气的机会,火力一阵紧似一阵,只打得敌人焦头烂额,狼狈逃窜。我们对敌人的这次打击也给二营的反冲击战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指挥部来电表扬了我们,说我们打得好,然后命令回龙头待命。
在这两天的战斗中,天气不好,又是刮风,又是下雨。但是我们每个干部战士发扬了老前辈的革命精神,不怕风冷雨寒,天当被,地当床,雨布盖在炮弹上。毛巾当炮布,衣服盖座板,爱武器如爱自己的生命。猫耳洞给我们结成了很好的朋友,也成了我住宿之家。
三月五号
三月五号,我团向班岗的进攻开始了,团部命令我连在白马两侧阵地做好向班岗的敌人射击的准备。七点五十分命令下达后,一发发炮弹在敌群中心爆炸,我三营三连的战士在我连炮火有力支援下,占领了班岗,全歼班岗的守敌。但敌人并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又从班朱调来一个团的兵力,企图向我三连压来,团首长已查清了敌人的来意,命令我连用最快的速度射击,阻拦敌人的增援。在这同时,敌人的炮火也在我连阵地上不断爆炸,但我们革命战士心不跳,面不改色,沉着果断,细心装填,准确装好标尺和方向。
战斗正在激烈的进行着,突然,五班的炮座因没有挖好,发射后座板跳了出来,就在这紧急时刻,三炮手全然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用力按住座板,让火炮继续怒吼,一发发仇恨的炮弹飞向敌群。可是,阵地前的敌人好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而来,而我们的炮弹只剩十发了,怎么办呢?在这紧急时刻,连长果断地命令:“后勤炊事班上!”连部的战士们听到命令,一个个信心百倍,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冒着敌人的炮火把一箱箱炮弹送上阵地。他们的行动鼓舞着每个革命战士,顿时使我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这时气候突变,由几度骤然上升到三十九度,一时,战士们汗水淋漓,衣服全部湿透,人人口干舌燥。但是,复仇的怒火愈烧愈旺,我们的战士没有一个叫苦,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困难再大没有我们消灭越南侵略者的决心大。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为死的烈士和为中华民族争气,我们心情只能用炮弹来表达,我们行动迅速,安装准确,一发发炮弹在指挥员的指挥下,在敌群中开花。这次战斗我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三月九号
三月九号那天,我团占领无名高地后,敌人妄图作垂死挣扎,收集起他们的残兵败将,拼凑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向我三营所驻守的无名高地反攻,妄图吃掉我三连。我们的战士仇恨满胸膛,瞪着愤怒的眼睛,注视着敌人。敌人来了我们坚决消灭他,来一个消灭一个,来一对消灭他一双,叫他有来无回。敌人离我三连一百米、五十米、几米,“打!”一梭子复仇的子弹射向敌人,冰雹般的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敌人遇到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瞬时乱了阵营,像陷入火阵中的野牛慌了手脚。猛烈的炮火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顿时尸首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没有吃上子弹的敌人还企图逃跑,那是办不到的。三连同志用步机枪射击,要我们连进行拦阻射击,在三连的帮助指挥下,我们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准确地落在逃跑的敌群中,这次共歼敌一百余名。
三月十日
十号下午三点五十分,大队副命令我连迅速占领射击阵地,歼灭砂尧之敌,掩护我团撤退。我们一阵急行军,提前到达了阵地,三号首长要我们休息待命。直到十一日凌晨,因我们炮兵阵地选择不当,不利于撤退,不能充分发挥炮火的威力,所以大队副命令我们转移到第二个阵地,到达阵地后,我们望到了祖国的红旗和彩楼(第二个阵地是在芝马)。此时,我们的心情如何形容呢?就像久别的孩子见到了母亲一样,心情无比激动,斗志倍增。
这时,团指挥所命令我连向龙头和六一二高地做好射击准备,防止敌人向三营进攻。狡猾的敌人在下午二点多钟,从砂尧到巴当山。四时左右,包子、孙平的惨败之敌向龙头移动,企图包围我三营,敌人分数路向我团扑来。晚上七时左右,敌人又用汽车拖来了四门一二零迫击炮,炮轰我前沿阵地,敌人仗着他们的炮火掩护,向我九连阵地突袭。为了更多地消灭敌人,九连把敌人放到十五米处,各种武器一齐开火,只打得敌人蒙头转向,连滚带爬地败阵而去。但是,顽固敌人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而就此罢休,又调来一个团和一个加强营,重新向我阵地扑来。
团指挥所命令我连用火力阻拦增援,战士们接到命令后个个精神振奋,信心百倍,立即把炮口对准了敌人,射出了一颗颗炮弹。就在我们炮击敌人的时候,敌入的迫击炮也向我团指挥部轰出。随即,团部命令我连向敌炮兵阵地轰击,表尺加四十,全连集中火力一齐开炮,只见敌人炮兵阵地火光冲天,敌人的大炮变成了哑巴,敌人呼爹喊娘,丢下武器,只顾逃命。
据步兵报告,这次炮击,打毁敌人汽车两辆,打死敌人数百名,有力支援了三营歼灭窜入我阵地之敌,掩护了我团的顺利撤退,圆满完成了狙击任务。总之,在自卫还击战中,我军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于12号凌晨二时三十五分,我军全体战士乘着胜利的东风,满怀惩罚侵略者后的激情,胜利返回了。在胜利归来的此刻,受到了广西人民的热烈欢迎,此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和感到难过啊,是因为我们为人民没有做出很多的贡献!
上面是我的日记,在战斗中记的,下来以后稍整理了一下。我是参加中越自卫还击战的第二阶段的一名战士,去越南度过了战斗的十四个昼夜,参加了六次战斗,转移了五十四个阵地。在整个战斗中,我连打死敌人数百名,摧毁轻重机枪三十余挺,八二迫击炮一个连,击毁敌人军车两辆,高射机枪一挺,还缴收了一批军用物资和枪支弹药,我连共射炮弹一千五百多发,荣立了集体一等功。
我所书写的这几篇日记是我亲身见闻,通过这次战斗后,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联想到老前辈是如何度过过去那种艰难困苦的岁月,真是计算不出流了多少鲜血换来的今天。通过自卫还击战,使我尝到了战争的滋味,闻到了战场上的硝烟,体会到了战争生活的艰苦与残酷,使我们年轻的一代战士受到了锻炼,吸取了不少的经验教训。丰富的战场知识是学不尽的,不过这使我增强了革命意志。我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来说,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好过硬的军事技能,为未来的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保卫强大的祖国,为四个现代化的顺利进行而贡献青春。
作者简介:
张文军(1956.9—2004.4),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张德宝塆人。1970年参加工作。1976年3月应征入伍,在河南省巩县三三七四四部队服役,曾任383团直100炮兵连班长。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历时半个月,该炮兵连荣立一等功,个人荣立三等功。1980年1月6日退役,回到原单位鄂城县太和公社供销社工作。
张文军小照(1976年冬于部队)
张文军小照(1989年于广西边防)
对越自卫还击战纪念章与三等功勋章
张文军(后排左三)、伯父张蔚兰(前排左二)、母亲刘爱珍(前排左三)、姨妈刘来珍(前排左四)、舅父刘传力(前排左一)、二弟张细军(后排左五)、三弟张海燕(后排左四)、五弟张靖鸣(后排左二)、大妹张汉霞(后排左六)、细妹张细霞(后排左一)(1990年于张德宝塆)
张文军(右)与妻子胡冬梅(中)、儿子张洪波(左)(1999年于广西)
(日记与照片由张文军之孙张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