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迁徙松茂茶马古道变迁(13/17)
左显成(四川)
本 教
本教又称本波教,为青藏高原地区原始宗教。唐代以前,松潘当地居民信奉本教。藏传佛教传入松潘后,同本教进行长期的斗争,期间两者相互吸收融合,本教接受佛教基本理论,修建寺庙,培养僧人,在不断地发展融合过程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宗教体系。明清以来,本教徒已从山洞修炼发展到修建庙宇,讲经诵法,吸收教徒。本教朝佛转经时从右向左转,信奉东巴辛饶、雍忠、苯钵为“三宝”,念诵八字明咒。县内最早的本教寺庙对河寺,又称罗美郎依色康、郎介更扎伦寺,位于县北川主寺镇,宋熙宁二年(1069年)西藏琼布地区喇嘛容登阶村创建。每年庙会期间,寺院喇嘛念经讲法,举行摔跤、赛马等娱乐活动。
伊斯兰教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回纥平息安史之乱有功,许其入贡,以马易茶,参与茶马互市,波斯、阿拉伯人到松州经商,伊斯兰教传入松潘。13世纪初叶,蒙古人三次西征,将伊朗、波斯、叙利亚、阿拉伯等地战俘编入“探马赤军”,征伐松州、潘州,并下令“探马赤军随处入社、与编民等”回族军士落为民籍屯垦,在松潘建东山寺,伊斯兰教在此地迅速传播。
明清以来,陕、甘地区大部分回族迁入松潘,从事商业贸易或农业生产,还有部分随军队作战屯殖,落户于此,松潘回民逐渐增多。明永乐年间,县城西建有清真寺下寺,清乾隆年间建有清真寺上寺,清真寺北寺由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茶商马鉴修建,毁于宣统辛亥年变乱,民国12年(1923年)回民募资重修。
松潘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不论职位高低,富贵贫穷,都必须遵守信条、奉行念、礼、斋、课、朝五功。
基督教和天主教
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天主教在县城南街将军河坝巷修有圣修堂。光绪年间,基督教在县城真武街修有福音堂。圣修堂和福音堂均毁于辛亥(1911年)叛乱。
民国初年,美国传教士达尔克夫妇携两子到松潘传播基督教。民国26年(1937年),达尔克全家返美,此后县内无基督教信众。
今天,在岷江上游多元宗教的信仰体系中,信仰汉传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的族群是茶马古道的汉族人,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和苯教,羌族人信仰传统的原始宗教。而元朝以来传播的回族伊斯兰教,也成为了岷江上游多元宗教中的一种主要文化元素。
清代改土归流以来,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本教等各种教派陆续传入羌区,形成了巫师与和尚、道士、喇嘛并存的局面,羌人信仰仍然保持着原始崇拜的内核。
作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人》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