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三传奇(四)
(长篇古体诗连载四)
文 | 王连强
泰山财神殿,出资重修建。
修十大夫庙,为民还夙愿。

奎山祖师庙,义学来筹办。
建庙盖学校,学堂二十间。
当地贫困生,念书不花钱。
培养文化人,教育当领先。
博山倒流河,乌龙桥村边。
石路一千米,进城车马欢。
博山担山桥,直到秋谷南。
六百七十米,铺路山头前。
后峪香磨桥,石道尺三千。
奎山至东门,千尺路平坦。
本村渭头河,上崖下河滩。
七上八不平,村民行路难。
全村铺石路,大街平又宽。

延伸向北修,圈子台头穿。
龙口进南门,经过姑子庵。
高高石牌坊,五个坝子连。
北门到韩圣,平津桥转弯。
卧碑石人地,尚庄到南园。
麓村南门过,北上麓村山。
路过公孙庄,过河到淄川。
伴着般河水,进入淄川县。
三十多里路,车马往不断。
方便搞运输,陶瓷与煤炭。
经济趋繁荣,平三做贡献。
著名玉石街,举世人震撼。
百姓思子佩,为民造福善。
风生水正起,日益在发展。
事业正兴旺,平地起波澜。
一八九八年,清政府丧权。
租赁近百年,煤井德国占。
一九一四年,世界起大战。
德国战败后,矿权日侵占。
沿线三十里,不准采煤炭。
淄博众煤矿,全由日军管。

霸占开采场,掠夺矿资源。
子佩据理争,义正又辞严。
抵抗侵略者,维护采矿权。
几次被软禁,人身自由限。
民营受侵害,合同全被免。
矿井几十口,豺狼全霸占。
日寇滔天罪,仇恨入心间。
煤炭东流去,国弱遭涂炭。
从此病不起,含恨离人间。
终年五十二,死后不闭眼。
民国企业家,淄矿开地天。
百善积厚德,享誉大淄川。
丰功千秋载,美名天下传。
试看新天地,含笑在九泉。
(全文完)
注:缘房,结婚用的家具。
资料来源:
1、《民国淄川人物》
2、采访张子佩长孙张宗顺、重孙女张玉琴、陈勤孝、刘永春、刘华、冯英玲、张道明、司维利、张健等。
作者简介:王连强,笔名,联强,1953年1月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人,汉族,中共党员,原山东联强塑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淄川区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淄博民俗与文学”微刊签约作者。在纸媒、网络发表诗歌作品50多首,古体诗《王家大善人》获《今日头条·征文大赛》金奖。
编辑:文峰山人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投稿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