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竹三(著名文艺评论家)

南沙 国画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余正先生题“在天愿为比翼鸟。”
南沙仁弟,生于20世纪80年代,系金庸之乡嘉兴海宁人氏,父母系农民,其长于农村与省城杭州交界,自幼沐浴乡贤大师之文脉,如近三百年来学术巨匠王国维、僧俗两界的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张宗祥、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文坛泰斗茅盾、漫画大师丰子恺、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武侠大师金庸等。孩提时代常游西湖南山路中国美院,虎跑李叔同出家之地,孤山西泠印社,西湖十景处,文化之熏陶,各方水土,集于一身。若有先天,此是惟一。

南沙 国画 著名文艺评论家郑竹三先生题“不齐而齐,齐而不齐潘公图”。
其初踏社会时,曾游历社会工作数年,锅碗瓢盆,私企外企各工种兼作也,三教九流兼见之,可谓是人生磨炼。然于初心未改,毅决行艺术相关工作,始于零基础,持之以恒,已十八载春秋。遍访书法、篆刻、国画、油画之全国大咖,编书文章著述丰厚,文艺评论,屡见国家级报刊,硕果累累。隐于市井,默默耕耘,终有小成也。
南沙仁弟是艺坛大家韩天衡先生入室弟子,问学于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余正先生及我本人,游学于油画大师陈钧德先生、油画大家张祖英先生,受业于中国美院教授孔仲起先生、洪世清先生。

南沙 国画 知其趣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余正先生题款并书对联:“砚池鸟下咏青萍蘋,樵路幽香来秋鸟。”

南沙 国画 梵音冷翠 著名美术史论家、教育家徐建融题
南沙本姓戚,乃民族英雄戚继光之后裔,其笔名南沙乃国学大师文怀沙取之。其别署无我斋,乃其读清代学术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论述有我无我之境而得此。其号真一,乃一高僧所取,与李叔同之法名弘一之号不谋而合,又是乡人,此应为前世之缘,今生之福。
经十数年累积,南沙仁弟终得艺术可为之一生奋斗之方向,承继李叔同之印社乐石社,捡起百年时空,接力大师艺术精神衣钵,庚续文脉,矢志不渝,将其发扬光大,再创时代佳话!

南沙 国画 逍遥游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甬春题
南沙仁弟甘于寂寞冷板凳,苦研书法、国画、油画、篆刻、词章齐头并进,尤以其画,俱文人画之气象;其书取法魏碑,近学赵之谦,以隶为长,进步尤喜。其用无我之精神,假以时日定能成为时代艺术之星。
其性笃愚钝,俱佛性慧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钱塘之畔,生于斯长于斯,目染钱潮澎拜之势,耳濡巨浪之声,不负青春,不负丹青,不负使命,不负时代,此番水土终将使其大器晚成!

南沙 国画 花开富贵 西泠名家倪郡阳题
名家品评:
拜观南沙兄画作,气息高古,设色典雅,风日丽泽,格调清新,有云林之风。
——童亚辉(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南沙 国画 双栖图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余正先生题


青年书画家南沙 艺术简历
南沙生于武侠大师金庸的家乡-嘉兴海宁,亦为李叔同乡人,号真一,别署无我斋、乐石斋。系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韩天衡先生入室弟子,问学于浙派教父余正先生、著名文艺评论家郑竹三先生,游学于海派油画大师陈钧德先生、油画大家张祖英先生,受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孔仲起先生、洪世清先生。
现为西泠印社会员、李叔同(弘一大师)创立的百年名社*乐石社秘书长、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宣传部主任、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受聘为长兴县公安艺术顾问。
在中国文联《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家》杂志、《西泠艺丛》杂志、《美术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杂志、《文化生活报》《钱江晚报》《收藏》杂志、《企业家》杂志、《浙江民航》杂志等发表文章和书画作品。累计编辑名人名家及各政府部门宣传画册至今已近300本,名人名家文章评论近100万字,藏书近3万册(本、套)。


南沙在美丽的西湖南山路民国别墅里陪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著名美术教育家、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会长詹建俊先生夫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教育家全山石先生,著名美术史论家邵大箴先生夫妇,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钟涵先生等及好友蒋征颖。

中国油画学会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祖英莅临杭州乐石社指导。图为南沙与艺术顾问、恩师张祖英先生合影。

西泠印社篆刻研究室原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余正先生在为南沙收藏的西湖十景印拓题写书法。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先生莅临杭州乐石社指导。图为:乐石社秘书长南沙与王来文先生合影。

清香 五条屏 从左至右
作品名称:白梅图
题字释文:
西泠名家顾建全题书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代王冕白梅诗意,任寅仲夏 南沙写西泠箫石补记)
作品名称:梅香图
题字释文:
香如洋海枝如铁,亘古长留一片真。董必武先生题何香凝女史梅花诗 奉南沙仁弟佳作 郑竹三题。(郑竹三: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作品名称:红梅图
题字释文:
西泠名家顾建全题书法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代张谓早梅诗意壬寅夏日 南沙得意 西泠箫石补题)
作品名称:瘦石绿萼图
题字释文:
西泠名家、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童亚辉题书法(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句借题南沙先生瘦石绿萼图)
作品名称:春信至
题字释文: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余正先生题书法(雪里已知春信至,宋李清照词句借题,南沙学兄腊梅图)
西泠名家、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童亚辉题书法(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主席词句)

南沙 国画 山水有清音 西泠名家徐之麾题

南沙 国画 花开时节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甬春题

南沙 国画 一枝独秀

南沙 国画 溪涧

南沙 题晋王羲之妻郗璿墓识拓片并画

南沙 书法 对联 万象回春富且贵,和气致祥康而寿。

南沙 书法对联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杭州乐石社简介:

李叔同与杭州有很深的渊源,在这个美丽的城市留下了很多故事。1912年,李叔同到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
李叔同与夏丏(miǎn)尊、经亨颐、马一浮,西泠印社创始人叶为铭、王福庵,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等人交流研究艺术,李叔同成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
1914年夏,师范学生邱志贞等,议拟建立印学社团,得到了李叔同、夏丏尊及校长经亨颐的支持,遂以“吉金乐石”之义,命名乐石社,开展金石篆刻研究和创作。当时社址在杭州后市街清行宫内减社旧址。李叔同成立乐石社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与西泠印社的学习交流,并为西泠培养输送艺术人才。乐石社其实是由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师、学生与部分西泠印社社员、南社社员共同组成的文艺篆刻团体。因此,在历史上乐石社与西泠印社为兄弟印社。
李叔同担任乐石社首任社长,学生邱志贞任书记,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乐石社由经亨颐担任第二任社长。此时共有社员30名,社员名单:李叔同、经亨颐、潘天寿、夏丐尊、丰子恺、陈伟、关仁本、翁容生、周其锺、徐志行、徐啸涛、徐谓仁、杨凤鸣、陈兼善、吴荐谊、邱志贞、楼启鸿、朱毓魁、张一鸣、杜振瀛、胡宗成、堵福诜、周承德、戚纯文、王世、毛自明、张金明、费砚、姚光、柳亚子。其中浙江籍社员有27位、上海有2位、江苏有1位。
李叔同先后编印十集《乐石集》《社员藏印》一集和《乐石社社友小传》。当年李叔同还将《乐石》八卷以及《乐石集》《乐石社社友小传》各一卷亲自题签钤印后,分两次寄赠他留学日本时的母校东京美术学校(现由东京艺术大学图书馆藏),这也是近现代比较早的中日印学篆刻的创作交流活动,该校将这些珍贵的史料档案保存至今。
1917年“乐石社”曾更名为“寄社”。乐石社虽活动时间不长,但其所展开的活动和对现代篆刻教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如今,在以浙派教父余正先生学术指导下,由艺坛大家韩天衡先生入室弟子南沙携手西泠及艺术同道们穿越时空,将李叔同(弘一大师)创立的乐石社在宣传部社科联领导下并已于民政局完成注册登记。
传承大师精神衣钵,发扬光大,再创乐石社辉煌,是我辈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来源丨《时代中国》杂志
发布丨何媒矩阵
责编丨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