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可辱乎
——铁血人物朱士(式)范
王晓瑜
今天,缅怀先烈、先人,表达哀思、寄托怀念之情,仍是后人挥之不去的情愫。
今日,我写英烈朱士(式)范,不仅仅我与他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他的信仰、他的忠诚、他的无私、他的无畏、他的胆略、他的豪气、他的勇猛、他的担当等优秀品质,应该被记载下来,被宣扬出去,(不能被历史尘埃所掩埋,否则是后人忘恩、是对英烈的不敬),被流传后世……让红色精神血脉代代相传相连……
正如表弟朱敏所说:“朱士(式)范虽然出生地主家庭,但他一生信仰如铁:笃信马克思主义——他一生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在行动上的服务,而不是口头上、形式上的作秀”。他的这一优良作风直到今天一直影响着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由于年代久远,他众多的英雄事迹,我无从采访知晓,我只是略知一二,也只能通过我知道的一二故事来解读这位英雄人物了。
话说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朱式范曾任浙江衢州军分区总政治部组织部干事,1965年任中央军事博物馆历史馆主任。
朱士(式)范,山东临沂费县黄汪头村人。朱士(式)范家被当地称为“一门双英烈”之家,朱式范是我爷爷的舅舅。朱式范之父朱开方在当地亦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在抗战初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费县抗日武装起义,并是主要领导、策划者之一。在战斗中,我方一度夺回了费县城,但由于寡不敌众,最后在敌方有大量援军的包围下失利,朱开方誓死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向死而生,直至战斗到壮烈牺牲,流尽最后一滴血。
父亲壮烈牺牲,朱士(式)范深感悲痛,家仇国恨,铭记在心。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被熄灭。他继承父亲的遗志,踏着父亲走过的路,接过父亲手中的火把,孜孜不倦,发奋读书、励志救国救民......1934年朱士(式)范入济南育英中学读书,“七七事变”后回乡。翌年2月,他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4月,入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
结业后,被派到费县朱田由吾(作者出生地)一带发动群众抗日,组织起3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任朱田乡乡长、六区区长、费县县大队大队长兼一中队队长,率县区武装部队先后参加过40多次战斗。
在抗日最艰难的时刻,他曾一度和共产党上级失去联系,游击队弹只枪炮、物资供应奇缺。他带领游击队员东藏西躲地保存实力,保护抗日根据地的战斗火种。尽管如此,游击队仍处于生死边沿,朱士(式)范便动员家人变卖家产,举全家之财力,散尽家产,购买抗日物资,队伍才不断得到壮大。
他是一位天生的演讲家,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号召力。艰险时刻,面对游击队员的思想波动,他不断地向队员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共产党的纲领。他深入浅出、把深刻理论通俗化。他经常宣传说:“现在,国家有难,遭外敌入侵,敌强我弱,国内矛盾重重,穷苦百姓流离失所,穷苦男子找不上媳妇,常年打工,衣不蔽体,吃糠咽菜,填不饱肚子。而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领导穷人改天换地,要赶走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统治,打破官商勾结的旧体制,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国家,人人有饭吃、人人有田种,自由平等,让穷苦人也能做国家的主人。比如张三李四等男子都能有房住,都能找上媳妇,过上幸福日子等。”。他就像自然聊天一样,句句话都说在人的心坎上。不但游击队队伍扩大了,许多青年男子亦踊跃参加到游击队队伍里来。
朱士(式)范的勇猛和胆略过人,朱式范这个名字让盘踞在当地的日寇,土匪、国民党听之色变。
在朱田东岭,现朱田医院位置,朱式范带领的游击队曾同日军展开一次激烈、殊死的战斗,在子弹打光了、外无增员的惨烈状况下,朱士(式)范拼死与日寇展开肉搏战,家仇国恨似烈火熊熊燃烧,他挥舞着大刀,单战日寇一个班多的敌人,同时高呼队伍撤离,从朱田东岭到岭下河边,来来回回打杀了五六个回合,最后他一人毙日寇十几个人......他再次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1941年1月,在抗日最艰难的阶段,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把枪头不是指向日寇侵略者,而是惨无人道的指向了自己同胞新四军,给抗日战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年,盘踞在费县的国民党势力、汉奸与当地土匪在朱田马口村对正在开会的游击队实行突袭。队伍损失惨重,最后,朱士(式)范身边人员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才得以突围。
国民党等人的枪口指向英勇抗战的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罄竹难书,他们是历史、国家及民族的罪人,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朱士(式)范是一位疾恶如仇的人,他接近1.9米的个头,四方大脸,高高隆起的额头,铮亮发光,一双深邃似乎能看穿事物的眼睛,透着凌然不可侵犯的目光,说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宽宽的肩膀,颇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很大的磁场。同时、他威严中还藏有一脸的慈祥,人人都喜欢和他接近。行军途中或者便装勘察出行,遇到穷苦百姓,他总会从自己的伙食费里拿出少许接济之。
由于朱士(式)范出色的战斗业绩,1945年底,他被调到枣庄任陶庄区委书记兼工人支队五大队指导员。1947年他从地方调到野战部队,先后任一0三师三0七团组织股长和师组织科科长等职。 后随部队参加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他经常亲临前线,一边战斗,一边做政治思想工作。
后来在担任中央军事博物馆历史馆主任期间,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与人民心连心,与群众在一起的优良作风,下属都愿找他谈思想、谈工作。在修建北京太平湖的义务劳动中,他连续苦干、大干、埋头干几十天,受到中央嘉奖。他的忠诚、他的无私、他的无畏、他的胆略、他的豪气、他的勇猛、他的担当,深深感染身边的人。一位追求真理为革命胜利、出生入死、殊死与日寇搏斗、倾尽家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为国为民尽忠的闯将,有幸没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却在那场运动中被迫害含冤致死,此乃大丈夫可杀不可辱矣。1978年7月,总政为他平反昭雪,批准为革命烈士。
那场运动期间朱士(式)范遭受到红卫兵多次审讯逼迫,最终未能逃脱开红卫兵的非人折磨,表面看来温和的朱式范,内心是非常刚烈果断的,“士可杀不可辱”,宁可站着死不可被侮辱偷生,用牺牲生命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清白,时年47岁,自此,一颗年轻的巨星陨落了。
历史风云不论如何流转,这样一位抛弃家财,积极投身革命,奋力抗日,身经百战于激烈危险的战斗中,幸免生存的英雄,最后在和平建设时期,以这样的方式陨落,是人生、历史的一大遗憾。
后辈们以朱式范为榜样,发愤图强,在不同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7月,总政为朱士(式)范平反昭雪,回到黄汪头村取证材料,身为英模人物、大队书记的朱景保亲自为证明材料郑重地盖上黄汪头村的印章时,他百感交集,泪如雨下,为死去的大爷爷朱式范恢复名誉感到欣慰,又为含冤失去生命的大爷爷感到苦恼、伤悲。
当朱景保把总政为朱士(式)范平反昭雪的这个消息,告诉道坑村的王福安(我的爷爷)时,王福安握着拳头欣慰地跳了好几下子,然后,泪水扑洒洒地落在了地上;王京桂(我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深情凝重地说:“天道有轮回,是非功过,自有最终的定论,舅爷安息吧。”说话间王京桂这位全县远近闻名的劳动模范、乡村致富的领路人眼里的泪珠在打转……
我的外公罗广全、外婆王兆凤都曾跟随朱式范一起革命,虽然先人已作古,但是他们的精神辉耀万千年。
年年有清明,清明年年有,以此文悼念英雄朱士(式)范,您在天之灵安息吧,故乡、故土没有忘记您,邻里亲朋没有忘记您;祖国记得您,人民记得您,山河记得您!
作为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农村、社区等进行采风,且撰写70多篇反映时代精神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水平报告文学作品。同时,长篇报告文学《奋斗燃亮的岁月》初稿基本完成。
中国鹰王——王照华绘
独家代理
中国鹰王团扇大师王照华作品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