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小泰山”,诗意满黉阳
淄川区诗词学会寨里分会走进历史文化名山黉山采风
6月10日,淄川区诗词学会寨里分会组织庆七一诗词活动,诗友走进寨里镇黉山采风。寨里镇分管领导、淄川区诗词学会及有关分会领导和诗友共计3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黉山是淄川一座历史文化名山,“黉”(hóng)字,为古代对学校的称谓。传说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鬼谷子曾于山阴鬼谷洞授徒,教出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而名满天下;山阳郑公书院,为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康成)注经讲学处,据说盛时生徒上千人,后来此原址又有乡贤陈桾后代创办翼经书院延续百余年。
黉山上的现有建筑是仿泰山布局,有中天门、南天门、碧霞祠、玉皇阁、郑公书院等建筑群,故有“小泰山”之称。
黉山西阳坡还有孝子王樵碑、仙姑庄,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定为仙姑庄庙会,四邻八庄的善男信女们都来此进香祈祷,以求平安生财。
黉山又是著名的儒释道三教圣地,每年三月十八日,九月九日两次庙会车水马龙,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烧香还愿。
黉山,文化之山,先辈勤劳,典型永在;后生有志,厚德传承。今日黉阳大地,万木向荣,昭示般阳好前景。
在黉山脚下,寨里镇党委副书记李才致辞,淄川区诗词学会许永兴会长讲话,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玉霞提出具体要求,诗友们在向导引领下,顶着朦朦细雨,先后到黉山郑公书院、瞭阵台、王樵碑、仙姑庙、中天门等处进行参观,收获颇丰,大家积极捉笔,几天时间创作诗词作品六十余首,讴歌魅力黉阳,展望光辉前程。
——白相村
许永兴
郑公书院
半山复建院门开,带草难寻景色哀。
何日青川明月照,清辉洒向晒书台。
仙姑庄
紫石流霞似见庄,采煤开矿寄情长。
灵狐可佑生财道,三月初三争上香。
演礼台
三面环沟高筑台,郑玄讲道释经来。
逶迤东麓清风起,和睦相邻心性开。
玉皇宫
斗角飞檐矗顶层,琉光日照翠云蒸。
红尘滚滚天涯路,眺望峰头那盏灯。
瞭阵碑
义军固守久难开,官府迢迢遣将来。
烽火连天城郭易,输赢总是庶民哀。
赵玉霞
鬼谷洞(通韵)
神师天降智为魁,法术诡奇韬略威。
一任高徒离洞后,纷纭天下起风雷。
夏谒郑公书院
一
拾阶而上慢徜徉,望殿扶碑寻旧芳。
东汉鸿儒注经处,当年满院尽书香。
二
一院榛荒一院凉,垣残壁断令心伤。
般阳文脉发源地,何日重兴续锦章。
翼经书院(通韵)
郑公祠里续前尘。义学绵延一百春。
学政中丞皆点赞,题额赠匾赞仁人。
袁群
郑公书院
杂草斜枝曲径深,大儒遗迹韵沉沉。
遥思恍若书声起,朗朗满山无俗音。
仙姑庄
传说似乎从未停,几多余味唤人醒。
假如采者非良善,何处仙姑会显灵。
白相村
咏黉山
黉岭垂名小泰山,千年文脉韵斑斓。
郑公传道书声朗,鬼谷教徒尘路艰。
仙女施恩何以报,王樵作茧为哪般。
陈桾故里诗风起,片片祥云峰顶环。
寨里新貌
黉阳坐落鲁川东,美丽村居各不同。
一道泰峦传文脉,三条新路带清风。
百年乡镇迎宏业,千品物流融巧工。
再与高歌求猛进,雄鹰奋翅问苍穹。
郑公书院
深院红门虚掩开,拾阶寻觅晒书台。
前墙蓬草随风去,旧日光容入眼来。
授学传徒勤勉励,求玄悟道共徘徊。
流年如水白驹过,黉邑再生贤俊才。
黉山仙姑庙
打井采煤多运气,挖之不得陷低迷。
狐仙托梦赠金袋,幻女施援扶玉梯。
芳草萋萋知美意,君恩浩浩感云泥。
每年三月初三日,焚纸燃香化蝶兮。
孝子王樵
远山冷月朔风干,千里寻亲不畏寒。
图册枉描哀卷废,深仇未报满心酸。
手持斋饭难吞咽,自闭茧房权作安。
孝感忠情动天地,谁怜孤影落花残。
鬼谷洞感怀
梓橦旧事毁和誉,弟子传奇各自书。
运命本来无贵贱,孙庞未必有亲疏。
文韬武略真相似,人品声名却不如。
终究胸怀难把握,早知曲直怎当初。
蒲先和
[俚曲·耍孩儿]黉山
老黉山故事多,史册传父老说,桩桩件件别错过。山前郑公注经卷,山后鬼谷曾讲学,碧霞紧挨玉皇坐。还有那狐仙老姑,庙门口常停汽车。
老黉山是宝山,已开发数百年,举世闻名是煤炭。山前山后铝矾土,铁矿出在淄河滩,国家建设多贡献。如今有富硒农业,瓜菜粮好似灵丹。
[俚曲·耍孩儿]谒郑公祠
郑康成是大儒,建书院教生徒,般阳文脉源此处。县官生员来祭拜,祠庙年年所庭除,如今野鹊栖敝户。何日得雕梁重绘,弟子们焚香燃烛。
孙丽娟
黉山
城东八里起孤峰,挟翠披红入碧空。
绿水流经九姑庙,紫烟环绕玉皇宫。
晒书台觅捆书草,瞭阵碑评督战翁。
最喜空山新雨后,登临伫立白云中。
吟书带草
黉山南麓播芸香,薤草流芳大雅堂。
夜伴青灯涵翠墨,朝迎红日晒华章。
叶间初夏抽花轴,茎上残英沐雪霜。
似见春风吹起处,郑公诵读乐徜徉。
【双调•蟾宫曲】谒郑公书院
谒书院几上黉峰。翻越残垣,得见黉宫。屋漏窗寒,梁斜瓦断,树老阴浓。书带草难寻影踪,晒书台晾晒枯蓬。百岁梧桐,千载石碑,似带愁容。
岳崇刚
登黉山怀郑玄
黉峰独秀苍松翠,书院郑公天下名。
遍注群经绳以草,广教儒学国之英。
古今论辩从君止,唐宋传承一脉清。
面对晒台情溢远,残垣断壁说峥嵘。
注:古今论辩,指"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间的辩论。
访郑公书院有怀(古体)
一峰突起冲云汉,名士文人天下传。
郑公书院名遐迩,携友造访到山前。
拨草寻径谒旧址,树木葱葱荆棘环。
文物铭碑楚楚立,残垣断壁凄凄然。
一扇木门挂锈锁,古联雨浸漆斑斑。
翘檐摇落蒿草蔽,脊兽倒斜乌鸦攀。
殿梁垂落生野草,神像圣胎变泥丸。
堂前石碑记盛况,一场大火启祸端。
年久失修少客问,风雨飘摇无人捐。
手摸古碑语默默,背倚门框泪涟涟。
一把带草念郑公,晒书台前怀古贤。
期待政府多重视,重修古迹香火燃。
增其旧制光日月,文脉赓续慰祖先。
鬼谷子
精研宿象误朝昏,云梦山岚锁洞门。
气伟雄魂轻列国,心痴奥义断乾坤。
烽烟在眼凭驰骋,日月行胸任吐吞。
弟子纵横铭史笔,天书谁补继无根。
吕学玲
过郑公书院
山高云淡忆斯文,演礼诵经多少春。
书带根深典藏在,金星砚润墨香淳。
雪人日出瘦千载,玉免月圆肥一轮。
回看长林浓绿处,黉阳新学育新人。
车 云
蝶恋花·谒郑公书院
一径幽深难纵步,杂草丛生,淹没行人路。入目凄凉荒蔽树,郑公书院惊相顾。 遥想当年儒众数,破壁人非,满是沧桑赋。犹愿乡仁行善举。雪人再对广寒兔。
题寨里老黉山
黉山何所秀,淄地可居王。
焉故称之老,缘由岁乃长。
玄微陶智略,儒士作书堂。
更有碧霞顾,行宫驻此乡。
蒲泽
拜谒郑公书院有感(通韵)
郑祠新建九零年,灾后失修屋破残。
荒草萋萋迷旧路,枯枝断断落颓垣。
当年工匠今何在,今日诗家心亦寒。
文脉常存原址在。翻新之际愿出钱。
黉山赞(通韵)
黉峰顶上住天神,形似泰山多旧闻。
玉帝元君阁殿在,常年香火伴祥云。
晨练黉峰环山路(通韵)
一条玉带绕山腰,甩臂昂头走几遭,
吸入松林清净气,仙人作伴暮和朝。
边天柱
依韵和相村诗《郑公书院》
郑院黉门掩复开,般阳才俊竞相来。
月圆玉兔肥堪赏,日出佳人瘦可哀。
草阁书声犹在耳,竹林墨迹早生苔。
釆风诗友高情至,往昔繁华一夕回。
田宗淮
黉山(古体)
葱郁黉山石径磐,脚东后郑草堂院。
聚徒讲史博经纶,谈古说文三礼眷。
观黉山郑公书院
风吹雲雾雨晴天,停步郑公书院前。
庙社岁期垂项坠,雕栊泥塑渡才贤。
黉山(古体)
翠峦林外晓莺喧,藏宝黉山金马言。
南畔钟灵围画幛,西陵悟静筑琴轩。
郑公书院讲经学,鬼谷洞中儒道门。
仙境崖堦听鹤语,梓橦溪涧诵诗源。
丁乃玉
郑公书院(通韵)
设院开坛赖圣贤,康成逰建读书园。
门墙弟子三千客,著述文章百万言。
演礼辉煌倡礼制,笺诗诖误探诗源。
而今遗庙仍犹在,重上荒台带草繁。
登黉山(通韵)
乍雨还晴风逐云,黉山远望绿如茵。
天门步道渍衣湿,没到顶峰羞煞人。
孙同金
谒黉山郑公书院(通韵)
前山有院已无台,凄冷碑碣隐草莱。
堪赞黉堂多古俊,实难丽语颂今怀。
蒲广
黉山八景(古体)
玉皇阁上览云天。瞭阵碑前望戍烟。
仙姑庄中嘉愿祷,郑公院里礼经谈。
功德林茂功德盛,四月槐花香又鲜。
绕翠阳坡酣色染,梓潼溪水景超然。
赞黉山(通韵)
巍峨耸立气森森,毓秀钟灵积厚深。
鬼谷开陈捭阖策,康成注入儒道魂。
峰中庙院遗风在,山下黉堂余韵存。
万木葱茏弥渥润,入乡随俗喜乘荫。
[南吕·四块玉]赞黉山
体不凡,身高耸。笑看风雷荡胸中,傲视云雾离合纵。灭战火,控赤龙 ,良策供。
黉山行(通韵)
结伴采风登梓橦,山青水秀翠阴浓,
古祠遗院寻真谛,润雨德风心迹通。
孙树恒
观郑公书院(古体)
黉山曲径柏森森,荒草萋萋半掩门。
忽闻耳畔书声起,应是明堂正育人。
黄宽远
与老同学登黉山(通韵)
玉皇阁上望家乡,难见儿时旧草房。
友谊之情如老酒,今年又比去年香。
郑公书院(通韵)
一园荒草伴横松,断壁残垣古庙空。
谁解郑公桃李事,无人祈谷拜司农。
如梦令•拜谒郑公书院(通韵)
老院正值门锁,院内斜梁墙破。岁月任蹉跎,又有草黄松卧。寥落,寥落,如此荒凉人惑?
邵其金
咏黉山
文化名山小岱宗,蔚然雄踞古城东。
郑公书院流文脉,茧室传承贤孝风。
孙宝明
书院感怀(通韵)
郑公书院今犹在,不见当年书晒台。
蒿草丛生野花绽,残垣兀立古碑哀。
风吹雨打先贤去,雾散云消今客来。
演礼习文宏正气,康城依旧颂情怀。
陈继房
康成泪——游郑公祠伤怀(通韵)
荆棘丛里古碑黯,地域荒凉庙殿残。
雕像蒙尘流秽泪,嗟兮重利不思贤。
戴继业
浅和相村鬼谷仙境(古体)
三面环山波是水,仙翁鬼谷亦真奇。
老人徒弟喜颜乐,个个本能心有夷。
武略文韬都近似,品名声羡缺良师。
庞娟狠毒早身去,孙膑兵书天下期。
张福德
游黉山 (古体)
山植桃槐多青松,神庙学堂掩树中。
阁殿帝君正襟坐,院洞康鬼授课声。
八庄善人求诚愿,十里后生读注经。
暸阵碑旁客望远,仙姑庄门车马龙。
谒康成书院
芒种时节观盛景,采风觅韵谒康成。
大儒形象万人敬,草满房塌冷我情。
仙姑庄有感(古体)
老娘曾把狐仙讲,扶困解危众夸奖。
开矿办场尤敬重,行仁守义理应当。
暸阵碑前所思(通韵)
三面陡崖高处站,攻城夺地意决然。
兴亡与否帝和将,成败平民伕与钱。
蒲忠堂
赞黉山(古体)
孤山耸立历沧桑,孝水吟歌奏乐章。
鬼谷兵书惊四座,聊斋志异誉八方。
陈公三次济官仓,郑氏一生育栋梁。
才俊频出齐圣地,般阳不逊帝王乡。
蒲惠
郑公书院(通韵)
郑公今古受尊敬,书院广开儒教行。
培育俊才多稷栋,为官既会重民情。
老黉山采风有感(古风)
有幸生在黉山前,曾携学友每日攀。
踏遍故事发生处,实地辩论人或仙。
如今采风细听讲,更觉知识太肤浅。
传统文化正能量,捋清乡情代相传。
张金霞
有感黉山郑公书院(通韵)
九经遍注郑康成,演礼传学育后生。
曲径丛林寻古迹,尊师重教蔚成风。
高存永
游郑公书院得句(通韵)
千年书院叹荒凉,阅尽废兴话短长。
哀草残垣思往事,石碑塑像记沧桑。
郑公授课忧天下,学子青灯伴草堂。
飞逝光阴情寄处,心期圣地现辉煌。
王克华
谒郑公书院有感(通韵)
断壁残垣乱草荒,千年学院见凄凉。
寻根探古石碑在,睹物思人心好伤。
仙姑庄(通韵)
三月初三来上香,祈求保佑拜仙庄。
若君仗义行良善,家业盛荣诸事畅。
孙德功
观郑公书院(通韵)
采风一路到黉峰,书院近观纤草青。
像毁梁斜砖瓦断,盛况何时再次呈。
邢诗民
醉游黉山(古体)
松秀柏青苔满阶,碧霞祠上紫烟斜。
酒酣半倚残碑憩,梦里微醺吟九歌。
郑院书声隐隐起,又听鬼谷讲捭阖。
一声鸟鸣惊华胥,恨不黉山长梦蝶。
黉 山 赋
赵玉霞
悠悠兮般阳,齐鲁之名城。城阙之东北,平地起高峰。岩穴藏灵秀,峰壑罩葱茏。山顶四望,西北遥挽长白,东南群山崚嶒。南见般河蜿蜒西去,西观孝水北流澄清。山下古为青齐通衢,今更四通八达公路纵横。
山不高,却有“小泰山”之称。山阳面,中天门、南天门拾级而上,便见玉皇宫、碧霞祠高居峰顶。千百年香火不绝,三月十八庙会,可见山上山下人流如织,轰动邑中;山阴孝子祠、王樵茧室,启淄乡绵绵贤孝风;峰侧瞭阵碑,记当年僧格林沁为破德培,瞭阵督攻城;山腰仙姑庙,百年不冷清,有一个美丽传说,言昔日狐仙显灵,助男士采煤功成。
山不大,却有别于天下群山响亮之名。试问其名为何?烨烨然谓之“黉”。黉者,古之学校也,黉宇、黉门、黉校、黉宫;亦曾谓梓橦,梓橦乃掌文运之神祇,同寓教育之畅行。梓橦——黉山,黉山——梓橦,文化之山,迭次黉兴。人才由其出,文化由其生。绵延千百载,薰育般阳城。
山阴后洞,谓之鬼谷。鬼谷子洞内演讲兵法、细说捭阖之术,其后才有孙庞斗智、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山前书院,曾住东汉大儒郑康成,演礼仪、授生徒、注九经。后人便思晒书台之高敞平旷,书带草之细韧如绳。
幸之哉,兴教重文,代有传承!清代邹家庄之陈桾,节俭至极,却修桥铺路、捐粮充官仓,从不心疼。更有其子士兴、士隆,郑祠旧址,创办义学,建校舍、捐田地,促山下乡园文教振兴。学使何仙槎亲题校名“翼经书院”,中丞琦善亲赠匾额“好义可风”;继有民国大儒孙迺琨,后洞设学,授徒讲经,数年不懈,将理学传承;现如今,更有黉阳中学座落山下,学子数千同砥砺,书声琅琅继峥嵘。
黉山,文化之山,蕴宏富、启智慧,将淄川千年文化引领。自古至今,般阳之邑,曾留下多少文化胜迹,诞生多少文坛精英!寨里青瓷发轫于北齐,绵延至唐宋;山下采煤盛于清朝、民国,更于现代造极登峰。唐李邕曾书开元寺碑;宋赵明诚《金石录》于淄编成;金出著名诗人杨弘道;元有散曲大家贾仲明;明中后期至清初,杰出之士如火山喷涌,淄川人,曾经冠盖满京城;般阳城,更是长街上牌坊林立,阖邑中望族频兴。高珩、唐梦赉为文坛领袖,般阳大地俊采星驰、文气如虹。文士们载酒赋诗,将家乡名胜形诸笔端,吟山咏水寄豪情;他们倡善举、摒邪风,著文修志,繁荣文化利民生。更有奇才蒲留仙,虽屡考不中,却凭一部《聊斋志异》驰名中外,在中国古今文坛耀眼明。
千百年,文脉之根依旧强韧,续发萌生。看今朝,蒲翁故里,文风鼎盛。作家众多,佳作颇丰。陶瓷内画,大家频出,独特创新,中外驰名。国画书法,习者普遍,名家巨匠,灿若金星。俚曲歌舞,演遍城镇;“太极之乡”,国级美称。诗词歌赋,吟诵盛时;摄影再现,山水美景。“四德”工程,誉满九州;文化祥云,普荫众生。
黉山,文化之山,昭示般阳好前景。扬帆风正劲,迎日逐云程。攀山乐把黉宫进,看淄邑再举文化旆旌!
2019年12月于青竹斋
(2020年6月10日发于《淄博日报·柳泉副刊》
监制 许永兴
编审 赵玉霞
审稿 孙丽娟 白相村 袁群
收稿 孙丽娟
摄影 孙俊入
编辑 石文娟
中国鹰王团扇大师王照华作品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