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在湖北鄂州市临空区召开汉代烽火台遗址专家论证会。来自黄冈、黄石、鄂州和湖北师范大学、鄂州职业大学等多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研究员,以及市区镇村领导共有30多人出席了会议。

为了确保论证、考证的严谨性,会议举办方百节龙博物馆组织全体与会代表专家学者,到所辖嵩山村烽火台遗址现场和周边调研、考证。

该处烽火台,位于湖北省鄂州市临空区燕矶镇嵩山村的风火山顶,与龙王矶相临,雄踞在长江的南岸。

在鄂州市下游下12公里,再沿江下两公里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燕子矶,与黄冈市遥江相望,该烽火台历史战略地位显赫,为古代军事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处烽火台(烟墩垴)地形独特,有数丈高,往江里凸伸,唯独此处是最高点,视线十分开阔,很符合构筑烽火台的地缘要素。其地质结构类似丹霞地貌特征,是显著红沙石崖层结构,这里的采石厂最少己开采几百年。

在论证会上十多位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了汇报,每位专家都作出了十分精辟的发言,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角度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见解,考证历史资料,对照康熙版《武昌县志》、乾隆版《武昌县志》、《寿昌乘》、《水径注》、军事史志、明代严氏宗谱、地方志、抗战前日本绘制的地图等历史资料作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地形地貌和遗址,作出科学的结论,形成共识,该烽火台(烟墩垴) 为汉代烽火台遗址。有待进一步保护。

为保护好汉代烽火台历史文化遗址,并留下遗址的记忆,百节龙博物馆自筹资金,组织专人于2023年元月,请书法家题墨宝,在数丈高的石壁处,刻上“汉代烽火台遗址”几个醒目大字,显得十分壮观。保护汉代烽火台,对挖掘长江军事防御体系,很有研究价值,对保护长江流域文化和地域文化有深远的意义。

烽火台遗址,与龙王矶、燕子矶、嵩山形成一个整体江景风光带。地处亚洲最大货运机场核心区,紧连燕矶长江大桥景观带,燕矶又是长江古码头,历史文化厚重,打造成为旅游景区,振兴乡村,将带动乡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严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