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藏品“三转一响”活起来
石广东

2022年5月20日,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创始人张维杰馆长走进《润心书屋读书会》“三转一响”主题征文活动总结座谈会,向与会者赠送了《三转一响》书籍一册,我如获至宝。在逐篇学习欣赏的同时,唤起年轻时代历历在目的青春记忆。
两年前,我们润心书屋采风团曾冒雨前往位于周村古商城西南角的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参观,听张维杰馆长亲自讲解。看着那些熟悉的物件,是那么亲切。“三转一响”是我们那时结婚的必备;收音机、电视机是我们那时的最爱;看到大队广播室,区广播站那熟悉的扩音机,电唱机、录音机,大喇叭、格外亲切;当初我在村广播室、县广播站工作时都操作过这些设备。看着展馆琳琅满目的珍贵藏品,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临别,我留言:“三转一响,记忆乡愁”。当晚,我即撰稿:《淄博,有座三转一响博物馆》发表在新浪博客。


2021年初,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淄博市作家协会、《淄博晚报》、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淄博市三转一响研究会(筹)举办喜迎建党100周年“周村古商城杯·三转一响 时代记忆”文化作品大赛,我写作《三转一响 伴我成长》,获得三等奖。
此后,我与张维杰馆长的交流更多了,对“三转一响”博物馆更加关注。当他携数千件藏品赴上海展出的消息发布时,我立即转发朋友圈与各微信群。凡有书友写出参观“三转一响”博物馆的作品,我会马上安排公众号发布或转发朋友圈,尽力扩大社会宣传。觉得这是自己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转一响》一书有新闻报道篇,上卷·记,下卷·忆;各分综合篇、自行车篇、缝纫机篇、钟表篇、收音机篇共89篇。其中有“三转一响”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参观体会、藏品记忆、生产“探源”,奇闻趣事等等。仅张维杰馆长就撰写了12篇作品。
《三转一响》的编辑出版,是对“三转一响”文化意义的清晰解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教育价值,是对文旅融合、文化淄博建设的重要贡献。

数年来,张维杰馆长致力于“三转一响”器物的收藏,创办了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为保护和利用工业文化遗产搭建了良好平台,为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开辟了新途径。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吸纳为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理事单位;入选“全国首届优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案例”,这是山东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博物馆。
张维杰馆长当选为淄博市“三转一响”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首届理事、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鲁网称他是“用老物件展示时代印记的民间收藏家”,张维杰馆长当选为2021“感动淄博”年度人物。
令人欣喜的是,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已正式入驻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成立以刘效东教授为专业指导教师的“三转一响”社团。用专业技术优势为“三转一响”博物馆提供精致服务,进行展品维护、保养、修理。现在,“三转一响”博物馆收藏的三转,转起来了;一响,响起来了;老钟表走字了;老留声机唱戏了。
在上海举办的“三转一响与大上海”文化展,开盘式录音机、电子管扩音机、有线话筒、高音喇叭等老旧设备重现新功能,勾起人们尘封已久关于上海制造的记忆以及浓浓的家国情怀。
现在的“三转一响”博物馆,展陈面积500平方,产品达万余件。可沉浸式体验“三转一响”的基本功能:踩踩能转的缝纫机、能骑能走的自行车、听听能广播的收音机、欣赏音质优美的录音机。真正实现收藏的老物件能转起来,唱起来,走起来,看起来、活起来。在博物馆门前,经常会出现骑自行车“卖冰糕”“赊小鸡”的叫卖声,创造了收藏品的功能性新体验。

我在张维杰馆长的微信中留言:让收藏文物活起来,转起来,响起来,使人们沉浸式体验,这是个创举,很有意义,非常好!

现在,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实施的“工业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对大学生以实物文化教育和对社会开放相结合”,让馆藏物品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让更多人在参观体验中受到教育。为服务文化淄博作贡献!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文企合作热线热线:
13325115197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