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北街道:
移风易俗“小切口” 助推乡村振兴“大文明”
自2017年启动高铁片区项目以来,滨北街道徐家、张豹、苏家、王安子、李在天、八里耿、八里王、张楼赵等8个村涉及拆迁安置。2021年,这里的农民过上了“既种的了地,又住的了楼”的新生活,搭上了通往幸福的“凤湖和谐号”高速列车。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在一些乡村,婚丧嫁娶等事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之风愈演愈烈。这样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还造成巨大浪费。回迁安置的村民在享受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在婚丧嫁娶方面是不是仍然沿用原来的这些浪费、攀比的陈规陋习?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到凤湖社区进行了采访。
听完来意,凤湖社区党委书记毛文军就打开了话匣子:移风易俗这个问题,我们从这个社区建设初期就考虑到了。农民上楼的过程是从村民变居民的过程,也是婚俗习惯逐渐改变向好的过程,代表着文明程度的提升。因此,在小区建设之初呢,我们就在小区最核心、最显眼、人员最集中的地方建设了一个移风易俗宣传广场。我们在广场的中间位置设置了一个大舞台,是想发挥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呢,就是以后不管谁家有红事,拜天地也好,举行其他仪式也好,都可以在这里办了,他不用自己再去搭建舞台,浪费那一块钱了。第二个作用就是为了倡导文明新风,我们经常利用移风易俗宣传广场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开展婚育新风的宣传、倡导,让群众广泛知晓、支持参与移风易俗工作。我们还在广场的西侧设置了一个移风易俗长廊,把典型培树作为有效载体,宣传一些好的婚俗理念,包括别的地方好的做法。同时,我们对村里评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公益达人、劳动模范等及时在这个地方公示,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在日常的文明新风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设置了一个党群议事亭,采取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党群共建“齐步走”的方式,要求群众做到的,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做到,起到了“党员做给群众看、党员带着群众干”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通过在党群议事亭召开党员、群众议事会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把革除陈规陋习、抵制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等纳入其中,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让移风易俗有“约”可依、有“约”必依。同时,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深化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创一流业绩“三亮一创”活动,党员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执行移风易俗规定、带头劝诫制止陈规陋习,以优良党风带民风,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树立乡风文明新风尚。通过党群共建自治。我们各村成立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修改村规民约,发动群众开展乡风评议,并通过建立章程、交叉任职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到移风易俗中来,形成人人都是实践者、人人都是监督者的群众自治浓厚氛围。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即大气排场又简约时尚,关键是给咱老百姓省钱了。
“走,我领你们去移风易俗广场看看”。毛文军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不由分说拉着我们就走。
走进移风易俗广场,别出心裁的《倡导移风易俗,共建美好家园》、《垃圾生命周期》、《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富有艺术气息的宣传展板映入眼帘,移风易俗宣传内容,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
“移风易俗就是改变不好的旧风俗习惯,楼道不堆杂物,酒席不讲排场,不乱扔垃圾,垃圾要分类,还要远离封建迷信。以后,咱村里要在移风易俗广场上为村民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这既是推进移风易俗和婚俗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是广大群众对传统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摒弃。希望广大青年主动加入到新风尚、新婚礼的队伍中,做好文明新风的‘推动人’,将文明新风“吹”入人心……”苏家村苏茂波正在党群议事亭里对周边居民进行“板凳宣讲”。作为村支部书记,也是红白理事会成员,热心公道的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苏”,居民家中有红白事,他都会及时到场帮忙,同时作为“监督员”提醒大家从简操办。
“娶媳妇嫁女儿也存在一种攀比心理,如果彩礼不高就觉得自己没面子,办喜事动不动就要办个三四十桌,费时费力又费钱。如今大家的观念转变了,确实轻松了不少。”村民们不禁为村里的这一变化“点赞”。
“社区和村里真是替俺们想好了,在这里举办婚礼,即节俭又不失大气,还避免了以前的一些浪费,等我孩子结婚时一定在这里举办婚礼”。正在路过的村民赵淑琴高兴地说。
无论是让“硬”约束“刚性十足”,还是以“软”引导“春风化人”,滨北街道久久为功持续深化移风易俗,让时代新风吹入人心,共沐文明乡风,共促乡村振兴。(冯志强)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文企合作热线热线:
13325115197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