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闯黄石崖
朱和顺

这题目写下来便觉得很有些剑侠气,或者竟有故意危言耸听之嫌——不过一篇游记嘛,何必如此张狂!黄石崖,小小一处佛教遗迹,既非匪穴,亦非毒巢,也不是藏有武林秘籍,须是艺高胆大、斩关夺隘方能深入的所在,只便抬脚之劳即可得之,独闯云云,何以言之?诸位有所不知,我这一趟黄石崖之行,所历所感,惊惊咋咋,确确非同寻常,虽说终究并未动什么刀兵,然而就心境而言,思来却是除非一个“闯”字不能形容的,且容细述。
那一日正是秋高风柔时节,大清早便出门奔了黄石崖而去。黄石崖是一处佛教遗迹,有佛像刻石无数,因造像所托石壁呈黄色故得名黄石崖,往时与千佛山、大佛头齐名,因地处偏僻,故今人少知。书载其傍近有一村名太平庄,按图索骥,乘车直达离太平庄最近的八里洼。
下车东行,民居渐稀疏,转过一山口,入一旷谷中,寂无人声,逡巡良久,始见两妇人,一问即太平村人,遥指南部低洼处山村说,那就是太平村。此村因地处山凹,山道坎坷,又兼穷困,历来兵匪不问,故名太平,询以黄石崖所在,初曰不知,经再三提示,二人相顾似问似答道:“是不是前几天死了一个人的那里?”闻此,我不禁一惊,一再追问,确认死人的地方正是黄石崖!那人且是被杀,而原因不明。你看,这不是有点凶险了吗?
按其所指,目视黄石崖方向,果是山林莽莽,阒无人迹,隐隐的似有几分险恶之气,看来太平之地目下却是不太平!怎么办?去,还是不去?转念,想我一介平民,既无仇人,亦未携有巨款,未便招惹横祸,况且——我下意识地一个马步冲拳,好歹早年间咱也略学过几路拳脚,此岂非英雄用武之时?想至此,乃扫视了一下四周,略略整理一下情绪,径向那黄石崖走去。
山下是成片的柏树林,其间夹杂几株古松老槐,野草丛生之中,有通往林中的羊肠小道依稀可辨,进入林子,除了虫鸣风啸之外,人迹莫闻,甚至鸟声也难得听到,见了这般情景,不免惕惕然不敢大口喘气,小心翼翼地偱道四顾而行,如此这般加上林密坡陡,不觉失了方向,焦急之时,忽见有人踞坐林边,正顾自低头吃东西,窥视了一刻,感觉不象歹人,即向前打探路径,不料,再三询问,那人除了看了我一眼而外竟是一言不发,味其冷峻的眼神,心中不免疑惧,聋耶?匪之哨耶?深山密林之中何来一村夫?又欲何干?我不敢再问,亦不敢稍停,一边盯着那人一边迅即离去。
有这一惊,不敢贸然穿林,乃从林子东侧迂回前行,此路东边横着一道深壑,视野开阔,稍慰人心,谁知走了不一时,却又瞥见深壑对面乱石堆中似有一人,但见其两手做枕置于脑后,半坐半仰,驾着二郎腿,那样子分明是强人等得“银子来了”时那得意的瞬间嘛!不禁一个寒战,观察了一番,见那人并无恶意,只是小憩而已,料想大概与我一样也是一个独游者吧,若如此,他定是知道这去黄石崖的路径了?由是我壮了胆子向他喊道:“喂,黄石崖快到了吧?”闻言,那人抬手不经意地指了一下,而顺其手指方向看去,那里有什么黄石崖?好家伙!这小子莫非是第二道哨探吗?三十六计走为上,我赶紧转身重新折进了林子,一阵地疾走。
气吁喘喘之际,透过林木孔隙我看见了一片黄乎乎的山崖,“啊!黄石崖!”不由地一阵惊喜,我加快了步子,终于,又有了羊肠小道,脚步也轻快了,绕过一道山岩,黄石崖的整体即完全暴露于视线之中了。然而,就在此时,惊喜之情却被惊悚之心遽然替代了,原来,就在我看见黄石崖而视线稍定之时,恍惚中却发现不远处有一个身影掩映于树后,而那架势正是一副收取买路钱的样子!这一惊,却是非同小可,只听得自己的心“扑豋”的一声,旋即不自主地倒退了数步,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顿然袭上心头,仿佛适才一路上碰到的那几个人正从四周向我包抄过来。那一刻,我真是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临危”的感觉,还好,稍顿之后,想象中的危机局面并没有接踵发生,对方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我亦解除了下意识里做成的一副迎击搏斗状,略略镇定下来,定睛细视之,却原是一个清秀端庄的小伙子,正闭目趺坐,面对着一窟较完好的佛像,做着参禅打坐的样子,哦,原来是一个练功的入迷者。在这空谷山林之中,我匆匆走来的步履声是那样的大,而后步子嘎然而止表示出惊恐的态势是那样的明显,他似乎全然没有觉察,或者不去介意,一如既往地纹丝不动,俨然一副不为尘世所动的态度,看来这黄石崖,强人的是没有,异人倒是有的。
一场虚惊过去,转思,既然能有这样一个佛门功迷在这里选点练功,可见此地并非什么险地,一路上的紧张心情亦即释然。
所谓黄石崖乃是一处不大不小的石壁,因山石略显黄色得名,其下刻有无数大小佛像,也算一方胜迹,有一洞,洞中所刻佛像略大,而所有佛像均遭损毁,缺首少足,殊觉可惜。及至赏过黄石崖,转身远望,却又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原来这黄石崖的对面正是千佛山,两山相距约有数百米,千佛山上的亭子树木及山上游人历历在目,一下子,我的心被拉回到了熙攘的都市。咦,千佛山,黄石崖,一嚣闹,一荒僻,咫尺之隔,别若天壤,何其异哉!而我竟舍近求远,且寻了那番自相惊扰,前有悬疑,后有虚惊,说这黄石崖之行谓之“独闯”是非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