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见闻
石广东
日前,随团青州旅游,所到之处,被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美丽的风景所震撼,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之所以对青州感兴趣,一,源于我家乡长山历史上若干年曾属青州部济南郡所辖,长山县于宋治平二年建起我国第一座范文正公祠;二,从长山走出的范仲淹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曾任青州知州,青州于明朝兴建范公祠,后形成庞大的范公亭古建筑群。我前往拜谒愿望已久。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有12年国都的辉煌,1065年省会、1606年府衙、2216年县治的历史。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1400多年之久。素有青齐重镇、两京通衢之称,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古城旅游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州是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
青州“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名胜荟萃,风光秀丽。是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进入青州,我们直奔范公亭公园。


进得大门,一块“忧乐关天下”的石刻立于路旁,遂感受到范公文化的气息。
范公亭公园占地面积300余亩,位于青州市范公亭路西端,因范仲淹惠政知青州而得名。

园内楼台参差,湖水潋滟,花木隐翳,溪流蜿蜒,古木交叉,竹柳翩翩,曲径通幽,得趣天然。有范公亭、顺河楼、李清照纪念馆、洋溪湖等景点,具有重要考古与学术价值的残碑。

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以户部侍郎知青州,兼淄、潍等州的安抚使。他才高志远,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病,蔓延很快。为此,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众百姓感激不尽。

恰在这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范公亭为六角飞檐,顶开圆孔,与井泉上下相对,天光下射,水光潋滟。其亭之柱上木下石,别具风格。井亭迎面的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井养无穷兆民允赖,泉源不竭奕世流芳。言辞简约而意味深长,展示了后人对范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品格的慕念。亭子背面柱子上也有一副对联,写着:四境著闻行若无事,千年遗址因其自然。

范公亭院内有数棵唐楸、宋槐,老干虬枝,大可几人合围,虽说已活了千年之久,至今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院门南侧,植翠竹千竿,使这一组古老的建筑越发显得清静幽雅,生机勃勃。


穿过范公亭,看到世界楸树之王与千年古槐绿荫下的“范文正公祠”;进得祠内,看到端坐正中的范公塑像,两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烫金对联。我心怀敬仰,向这位“济时良相”虔诚地三鞠躬。
记得山东省人大原主任董凤基,曾为朱鸿林老师《范仲淹与邹平》一书题字:“忧在人先 乐在人后 范公精神 光照千秋”。


古槐下,耸立着一块石碑,刻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1934年5月拜谒范公亭时,触景生情,挥笔写下的一副联语: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亭东有三贤祠,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之所。范公祠居中,内有范仲淹塑像。富公祠和欧阳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涧之侧,明末皆移建于范公祠左右,统称“三贤祠”。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青州知府夏一凤重修,并于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

范公亭之北有高地曰范公台。

青州博物馆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占地135亩,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是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青州市地标性建筑和“新世界文化遗产”。











左侧第一排第13个是青州知州范仲淹
青州博物馆共收藏各类文物2万余件,推出了简史陈列、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古货币、碑碣、石刻、革命文物等10个专题陈列厅;以精品化、专题化为原则,运用实物、照片、模型、图表、文字讲解为一体,配以电、声特别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穿越之感。

最后,我们来到名闻遐迩的青州古街。















漫步在青石板古街,路边小桥流水,铜制雕塑、各式牌坊,千年古槐,商铺百货,特色小吃,游客如织;还有不少直播网红。临行时,见到有几辆北京、天津牌照的大客车徐徐驶来。
若不是时间所限,真想在青州多转转,多看看;古城青州,真的让人流连忘返。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