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池瑜/文 孙德生/画
播诵/杨建松

美术评论人清华美院教授陈池瑜撰文
《独辟新径 图绘生灵》
——评孙德生的鸵鸟画

中国画在题材方面,很早就开始描绘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草木花卉、飞禽走兽作为中国画的表现对象,这类题材作品我们统一称为花鸟画。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有《鹳鸟衔鱼图》,唐宋有韩干画马、戴嵩画牛、徽宗画锦鸡,现代则有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汤文选的虎、韩美林的猴,为世人称道。动物是自然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动物也是人的审美对象之一,画家观赏动物、描绘动物,借动物形象以表达审美情感,动物题材作品成为人的生命意志的审美外化。在中国画里,牛马鸟雀是常见题材,多有优秀作品。孙德生先生在表现动物题材方面,独辟新径,以鸵鸟为对象,创作一批鸵鸟水墨画,可谓独出心裁,成为鸵鸟画的专家,取得突出的创作成果。

德生是我在80年代湖北美术学院执教艺术史论时的学生,毕业30年未见面,最近得知他在水墨画创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在鸵鸟画创作方面独树一帜,成为他的国画创作的标志性形式。30年来,他潜心研习中国画史画论,特别对水墨画情有独钟,他有扎实的素描基础和很好的笔墨功夫,并喜爱书法,善于思考艺术问题,对中国画的形式美作过深入研究。他前不久创作的两组以汉阳城建和老街为题材的大型组画《拆迁》 《逐渐逝去的老街》,真实地记录城市改造拆迁的过程及老街逝去的无可奈何,具有较大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这两件组画是目前表现城市建设中的矛盾和现状的优秀水墨画作品。此外他在画牡丹花卉及抽象山水方面,也有许多佳作!

在花鸟画方面,德生考虑牛马猴鸡等动物,很多画家都画过,但鸵鸟很少人画,他选择画鸵鸟,将鸵鸟作为水墨画的创作题材。为了便于观察鸵鸟的生性特征,他搬到汉阳动物园旁边居住。鸵鸟体型大,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腿长,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飞。它是体型最大不能飞的鸟类,最高可达近3米,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德生细心观察鸵鸟的习性和动态特征,用水墨形式将鸵鸟的奔跑、相聚、呼叫、亲昵等表现得自然生动,形神兼备。

作品中的鸵鸟形象,有的在跨步飞奔,有的在舒展体翅,似翩翩起舞,有的在引颈鸣叫,呼喊同伴,姿态各异,生意盎然!鸵鸟雄性体羽大部分是黑色,雌性体羽大部分是灰褐色,两者翅和尾羽都呈白色,长颈也都是灰白色。德生依据鸵鸟的色彩特征,用墨色浓淡对应鸵鸟的色彩,用高超水墨技术,将鸵鸟的形态和动感画得惟妙惟肖,传神生动,使观众仿佛进入鸵鸟世界!

鸵鸟是鸟中之王,孙德生先生的鸵鸟画,向我们展示了鸵鸟的生命图像,是一曲曲鸵鸟生灵的礼赞,引起我们对鸵鸟及其他动物生灵的更多关注!我们要更多的爱护鸵鸟和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孙德生先生的水墨鸵鸟作品既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又具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

2017年2月20日于清园





画 家 简介:孙德生,湖北美术学院毕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自由画家,《中国文艺家》杂志2018年第8期封面人物。绘画全面,擅长鸵鸟和牡丹画,并以全新的文化视觉水墨艺术专注于城市的"大拆大建”。

画评作者:陈池瑜 (1956.1—) 原名陈嗣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艺术学)评审专家、CSSCI杂志《艺术百家》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术丛刊《艺术与科学》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朗诵和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三十余年军旅生涯,曾卫国戍边参战,退役大校。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前期精彩——
《回不去的老屋》——孙德生画作欣赏

请欣赏孙德生更多精彩——
《听鸟说甚说自在 问花唤谁唤青春》谢东升诵
《独辟新径 图绘生灵——评孙德生的鸵鸟画 》 杨建松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