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红房子》书评之五
灯火本微,能烧万里江山
陶玉山

我一向认为,对一本书最好的评价,让书的作者颇感欣慰的是“开卷有益”这四个字。用了整整三天时间,通读完了我省知名作家吴晨阳的长篇小说《红房子》,就有这个印象。吴晨阳曾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深受读者的欢迎,这本长篇小说是作者耗费时间精力最大的一本,刚刚上市,我就拿到了一本新书。
我们济南槐荫区的槐村街有一片十几排的小平房,因为全是用红砖建盖,不同于周边那些传统灰砖青瓦的房屋,人们习惯于称之为“红房子”。这是上世纪初建造的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高级工人的宿舍。由于住的很近,经常路过,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片挨着我家几里地的红房子,我也去过多次。
但我却不知道它的历史价值,也不知道它的意义。后来,看了不少材料,参观了“厂史馆”,才对红房子有了大体的了解,对它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1922年6月,山东省第一个工会——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工会,1925年2月,山东省第一个企业党支部——中共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党支部就是在这儿诞生的。在早期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王荷波、王尽美、邓恩铭、罗章龙等亲自参与领导下,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等平台相继建立,大槐树机厂先后有300多名工友走向了舍生忘死的革命道路。由此,铁路大厂的红色基因谱系织就而成,共产党人,先进工人代表等经常聚会,商议大事的红房子,自然成为红色基地的一部分。这本长篇小说《红房子》就取材于这段可歌可泣、永不泯灭的历史。
凡是有过写作经历的人都知道,红色作品不好写。因为这种题材的作品不能随意发挥想象,客观事实、历史记忆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影响了作者的创作。稍不留神就会写的“高大上”,不接地气,或读来无味。而长篇小说《红房子》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写出了新意,更写出了可读性,让人爱不释手,只想一气读下去,早一点知道结尾。这就是可取之处,这就是成功。
对一个喜欢读书的读者来说,读书是慰藉心灵最好的方法。读到一本值得阅读、开卷有益的好书的那种心情是语不能及的。《红房子》之所以可读、耐读,是因为具备了无铺垫,无过渡,无修饰;不沉吟,不犹疑,不保留,“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非常直接的特点。让读者怀着一种自在飞花轻似梦的情绪去欣赏,随着情节的扩展,深入,和书中的那些人物,包括王尽美、邓恩铭、李广义、张巩和、宋明泉、程英杰……同呼吸,共命运;读着读着,恍然觉得自己已经和他们在一起,携手并进,一起经历“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的单打独斗的过往。
俗话说得好:你跟谁在一起,你就会变成谁。榜样的魅力、感召力是无限的。在王尽美等共产党人的启发引导教育下,随着工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他们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救世主,天上不会掉馅饼,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所有你想要的样子,都得靠自己来雕刻。”
工人们在不断地成长,他们具备了做事有方法,社交有技巧的能力,把问题找准,将对策落到实处,以学促干,知行合一;心之所向,无问西东。他们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摆脱摈弃了以往游兵散勇的习惯,怠工,罢工,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于它的想象力。写作者想象力匮乏,是不会成为作家的。《红房子》语言通畅,节奏明快,结构性强,就实避虚,不乏悬念;情节推进顺其自然,可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合理的想象,让真实的历史更可信,更感人,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灯火本微,能烧万里江山”,令人信服地认识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真谛,达到了“杯土看山”的效果。
总的来看,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红房子》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话本小说的影响,字里行间涌动着难以掩饰中国古典作品的印记。有些语言美的像是用水洗过一样,干净新鲜悦目,回味无穷。也许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真正全面展开,从而具备了看似粗枝大叶,实则粗中有细,或者粗细结合,互相点缀,相辅相成的特点。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一些细节给我们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譬如曹大干孩子之死,令人痛心疾首,悲伤不已;譬如刘二奎在泰丰楼鲁菜馆讨好新任厂长弄巧成拙闹出的笑话,让人忍俊不禁;宋明山为了党的机密文件不落入敌手,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将手伸进火堆迅速拨开文件,使其烧为灰烬……我读到这里,不由地眼眶湿润,默默合上书,眺望远方,平复一下跌宕起伏的心情……
谈起《城南旧事》这部成名作时,林海音说过:“我写的都是真实的,但未必都是真事儿。”这句话用来评论《红房子》,我觉得是再恰当合适不过了。还原历史,不是照抄照搬历史,在不违背历史的前提下,通过作者的想象力,让历史更加丰满,更加有教育引导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先驱,从这个角度说,《红房子》是可取的,是成功的,是值得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阅读欣赏的。“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今天,有助于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让红色记忆赓续传承下去。
中国的红船在嘉兴,山东的红船在济南,济南的红船在铁路大厂。要想了解知道这段历史,请看《红房子》这部长篇小说吧。

津浦铁路大厂原厂徽

作者的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