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汽车团,拥有当年最先进的重装备摩托化团,代号8784、89132
独立汽车团张凤岚(铁翁)
1969年3月,在珍宝岛的枪炮声中,我穿上了向往已久的绿军装,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独立汽车团。代号8784、(1975年改为89132)部队。
下面,我把该部队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大家。
铁道兵共15个师,三个独立团。其中独立舟桥团(8783、89131),驻防山东齐河县,其主要任务是战备;独立机械团(8785、89133),任务是土方机械工程;独立汽车团,主要任务是后勤运输保障,运送铁路建设的人员和各类物资。

图为亥3-51-78号标兵车(法国造白利也托)。司机冯连起,我的老班长,1948年入伍,当了21年战士,这在全军也是绝无仅有的。他曾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其中,大西南的铁路建设,主要由铁道兵和铁道部承建。特别是成昆铁路,80%由铁道兵建设。铁道兵派出了一,五,七,八,十,五个整师,独立机械团,汽车团等共20万人参战。
机械团和汽车团,是在1964年9月组建的。见总参批示:"同意组建铁道兵第13师,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1964年9月"。

前排:左起:3王运州副参谋长 4王彦和参谋长 5王德政团长 6黄泰智政委 8董金柱处长。图片地址:贵州安顺独立汽车团机关大楼。时间:1965.11.6.

图为:铁翁正在擦拭车辆。该车为法国制造,载重40吨。60年代进口24台,23台调拨给我团。另一台由重庆汽车制造厂拆解。当时每台价值人民币18.8万元!(潘德广摄于1971年)
独立汽车团刚组建时,驻防贵州安顺,隶属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简称“西工指”。吕正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维成任副司令员;刘建章任副政委;彭敏任总工程师。
后来,“西工指”撤销,西南的铁路建设改由铁道兵负责。总参批准成立铁道兵西南指挥部,铁道兵副司令何辉燕兼司令员;政治委员苏超。简称“铁西指”既总字520部队。独立汽车团改由“铁西指”直接指挥。
编制。独立汽车团机关,设司,政,后三大部门。其中:司令部设作训股,机要股,军务股,通讯股,管理股。政治处设组织股,宣传股,保卫股。后勤处设:装备股,军需股,油材股,财务股,供应股。
独立汽车团没有营的建制,团直接指挥到连。共12个汽车运输连,一个汽车训练队,两个汽车修理连,一个卫生队,一个仓库。
其中:1——8连装备国产一汽解放运输车各60台。(其中6连为解放油槽车,专门运送油料)。
另外,每个连队还配备解放-30工程车1台。4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

图为2连的战士们正在检修车辆。车号:亥9-02308
9连配备济南产的黄河8吨载重车。

图为亥3-54-79号苏制克拉斯12吨载重车(司机爱车标兵窦清海)
10连为特种车。其中:前苏联克拉斯12吨载重车27台,法国比尔里亚特40吨半挂车23台。后因不适应高原山地,改装成平板车13台,保留半挂10台,日产尼桑45吨拖挂两台,捷克太拖拉100吨拖挂一台,指挥车(跃进130一台),解放(5吨)吊车一台,黄河(8吨)吊车一台,维修工程车一台。
10连又称大车连,编制5个排。有4个驾驶排,1个修理排。全连有210多人。可谓全军之最。
11连为意大利菲亚特8吨柴油车。
12连为捷克太拖拉12吨自卸车。
汽车训练队,有24台解放载重(高栏板)车。主要任务是培训驾驶员和执行人员运送任务。
卫生队救护车两台。
团机关指挥车:苏嘎斯69一台,英国兰特罗娃吉普一台,意大利菲亚特吉普一台,北京212吉普三台,交通大轿车一台,冷藏车一台,北京130小货一台。全团总的汽车保有量664台(1975年)。
独立汽车团人员编制2800余人。当时为全军较大的摩托化团。

图为:十连的大型车队翻越秦岭

图为:1972年6月,10连3排部分战友在汉阴县合影(后排左5为副排长铁翁)潘德广摄
团首长:首任团长王德正(任职时间:1965—?),刘元公(?—1970),郑杨清(1970—1976)。政委:黄泰智(1965—1970),何英(1970—1976)。副团长:张长栋,张宏印,董和。副政委:何英,苗占礼,赵丹。
司令部:参谋长:王彦和,王运洲。副参谋长:王运洲,谢祥善,陈永江,陈友发。
政治处:主任:苗占礼,张英烈。副主任:刘文,贺银海,张庆安,刘素和。
后勤处:处长:董金柱,副处长:邢善文,王茂林,周志礼。
独立汽车团自组建以来,为我国大西南,大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铁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运输保障。他们常年行驶在云贵高原,秦岭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风雪高原,大漠戈壁,太行山上,长城内外……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和身影。
在大西南时,从下关至昆明,为某军执行移防任务,共出动汽车400多台,长途运输上千公里,无一车辆发生等级事故,不碰,不刮,不掉沟,不伤一个人。受到野战部队战友的好评。该军首长命属下赶制锦旗一面赠送我团,上书十个大字:“精湛的技术过硬的作风”。

图为法国白利40吨大拖车(副排长铁翁-1971于长安县丰峪口留影)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援越抗美战争中,派出特种车辆,配属援越工程支队(铁道兵援越抗美部队的临时用名),执行铁路保障任务,冒着美军飞机的轰炸,再演了“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受到工程支队首长的赞扬。在20世纪70年代初,奉命派出部分技术骨干,到非洲“坦赞铁路”(我国援建的第一条铁路。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是东非交通动脉。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迄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1970年10月动工,1976年7月14日通车。)培训黑人汽车驾驶员。受到黑人兄弟的欢迎。在大西北,奉命派出特种车辆,运送参加核试验的特殊物资,圆满完成任务。受到某核试验基地首长的嘉奖,其中1人荣立二等功。
1971年铁道兵文工团赴襄渝铁路慰问演出,歌唱英雄的汽车兵:“八七八四部队意志坚,胸中有个方向盘,翻山越岭向前进,车轮碾碎万重难!”

图为: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左:战士马光荣,右:副排长杨安伦)
独立汽车团成立十多年来,数千官兵,常年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上奔驰,而且还有不少施工便道,有时,在急弯路段要打几个倒车,才能拐过去。有的路面狭窄,大型车要有半个轮胎悬空,而脚下是令人生畏,望不见底的万丈深渊!一不小心,就会车毁人亡!为把建设物资及时运到工地,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建团十二年,共有60多名官兵因事故牺牲,有上百人负伤。
1976年底,汽车团奉命撤编,改成两个独立汽车营,即铁道兵独立汽车一营,隶属铁道兵第一指挥部(青藏线),驻地青海乌兰县;铁道兵独立汽车第二营,隶属铁道兵第二指挥部(南疆线),驻地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鱼儿沟。
1984年1月,集体转业加入中铁建各工程局。
让我们记住在我军的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支英雄的汽车部队。让我们永远记住为祖国铁路建设而献身的汽车兵战士!

槛外人 202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