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初夏,笔者采访了国家二级粤剧编剧家李悦强先生。李悦强先生今牟八十七岁了,自小在戏班长大,上世纪四十年代他是“非凡响剧团”的戏迷,尤其喜欢看何非凡的戏。
李悦强告诉笔者:众所周知,凡腔,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粤剧小生何非凡。凡腔有三个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演唱中,通过停顿,适当地增加演唱力度,加强节奏感,使听者更为深刻;二是凡腔在演唱时,喜欢自高到低,音程大跳下行;三是在行腔时,不受“问字摞腔”的方法束缚,故意使用酷似小狗叫的一音一顿的“喔喔”声,所以将凡腔戏称为“狗仔腔”。何非凡早年是唱星腔的,凡腔也带有星腔的味道。
一九四七年冬,由何非凡担旗,后台老板为苏永年,组建了首届“非凡响”剧团,有文武生何非凡、正印花旦芳艳芬、第二花旦凤凰女、小生梁金城、丑生小觉天等,演出剧目有《白虎跳龙门》、巜姑嫂坟》等,虽然是老倌硬,但因演出剧目不合观众胃口,所以,这届非凡响还没有响起来。
一九四八年初,何非凡继续组织第二届非凡响剧团,老倌除了何非凡外,还有正印花旦楚岫云、丑生陆云飞、武生白龙珠等,这届新班头一台戏就下乡,但由于剧目还是炒冷饭等缘故,还是不那么受落,剧团从乡下回到广州后,全团上下励精图治,决定推出由冯志芬编剧的新戏巜情僧偷到潇湘馆》。

该班对该剧非常重视,在布景方面大加改革,班主请了上海画师洪三和设计立体布景,潇湘馆的水好似真的一样流动,令观众叹为观止;服装方面也新置了宝玉装、黛玉装,何非凡那一套服装还安上了小灯泡,可根据剧需要,显示孔雀或双喜等图案;在剧本方面,编剧冯志芬因不太熟识填小曲,特邀当时还是音乐员,谙熟此道的陈冠卿填写了当时最新的流行曲如“梦中人”、“夜来香”等十数首之多;唱腔方面,何非凡请来曲艺名家廖了了教唱《情僧偷到潇湘馆》一曲。何非凡为什么要请教廖了了唱此曲呢?(笔者数年前采访著名男花旦林超群的女儿林小群、林锦屏姐妹悉知,原委是这样的,广州沦陷期间,林超群一家回家乡居住,某日,有位廖姓中年男子到访,这位男子就是著名唱家,撰曲家廖了了。廖了了从省城步行、乘车、坐渡轮几经周折找到了林超群,他带着一首曲,求教林超群,说自己唱到中间有段“打扫街”的小曲难以唱顺,林超群凭着自己几十年对音律,唱功等功力,认真地教廖了了唱,并且特地把一段“十字二王”更新了唱法,变成了连序接唱,经林超群这一点拔,此曲流畅,整首曲听来大不一样,后来何非凡唱的《情僧偷到潇湘馆》就是根据林超群修改此曲的版本。何非凡红了之后,知恩图报,何非凡虽然没有拜廖了了为师,但深知自己的成就有廖了了的功劳,以后几十年何非凡在经济上照顾廖了了的生活,直到廖了了百年归老,为岭南戏班同仁啧啧称赞。)

强叔回忆,《情僧偷到潇湘馆》在剧情上,文字上、唱腔上都下足功夫,剧中的曲目津津有味。当年在海珠戏院等剧场,台下前排座位上总有一群熟口熟面的观众,散场时,戏院门前有一大群夹道的观众,争看落台的了“情僧”的翩翩风采。“票价被炒至一钱黄金或一担大米一张,连演三百场,可称是在省港澳盛况空前”强哥如是说。
内文中提到为《情僧偷到潇湘馆》一剧编撰了十多首小曲的陈冠卿,当年还是还是个音乐员,但已初显编剧的才华。解放后,新一届非凡响剧团,加盟了从文武生转做丑生的文觉非(反派),罗丽娟任正印花旦,演出由陈冠卿早期作品之一《红花开遍凯旋门》,也是一炮而红。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何非凡带《红花开遍凯旋门》、《狂歌入汉关》等剧到香港演出。演出中,港英政府认为《红》、《狂》剧带有赤色成份,不宜在港演出,如果无新戏,戏班必须马上离开香港。班主找到当时意气风发的陈冠卿写新剧本。成功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原来,陈冠卿在坐火车往香港途中,看到了一本叫《双玉婵》的连环图,荫生了改编为粤剧剧本的想法。
首先,陈冠卿写了支主题曲给何非凡度曲,然后,由陈冠卿口述,找两个人记录,陈冠卿根据《双玉婵》的故事情节,大概用了三天时间写出了《碧海狂僧》剧本,《碧海狂僧》在港首演成功,完满完成了在港演出班期。《碧海狂僧》等剧是何非凡继《情僧偷到潇湘馆》之后的又一立身之剧,“非凡响”班牌更响了,,何非凡的“凡腔”红遍省港澳剧坛。
(李耀安 梁卫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