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中国周刊》杭州讯 (公益记者 洪旭朝) 五月,繁花似锦,风和日丽。为满足同学们的聚会愿望,2023年5月13日,浙江省建德市原杨村桥中心学校高二(四)班举行了首届同学联谊会,会议分别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和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举行。

重温师恩,共叙友情。5月13日早上7时,分别44年的同学们早早就到高速新安江收费站前汇合,乘车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渔梁坝、千年古镇许村、新安江山水画廊等地游玩;当天返程回建德市新安江芳华真味餐馆吃晚饭,胡玉林同学也从北京赶到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友谊情。忆往昔,同窗共读,朝夕相伴,情谊地久天长!

群主何素珍同学激动地说,当年我们离开校园,走上各自的人生旅程,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的亦迁,生活环境的转变,很多同学久未联系,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存留着一份惦念。

洪旭朝同学说,我们的聚会倡议由何素珍同学与方安田老师提议,经过几位同学的热心发起和精心筹备,何素珍、方云仙、潘志明、宋新建、龚连珍、洪旭朝、吴文秀、洪新潮、金建坤、潘有清、刘小林、章建宏、郭志云等同学们纷纷接龙报名参加。今天同学们如愿与我们敬爱的方老师相聚在一起,重温师恩,共叙友情。

吴文秀同学说,为感谢老师对我们栽培,同学会特意把百忙之中的76岁高龄的高中班主任方安田老师请来,参加我们的聚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年恩师又何尝不是默默心系着曾经心血所费的满园桃李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对老师的感激,只能归约一句话,老师:谢谢你了!

同学们也很关心方安田老师的近况,方安田老师从凤凰山学校离开后,到严中参加高中语文教师培训一学期,然后到杨村桥高中部任教;高中停办后在初中任教,到2008年11月退休,期间担任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中学工会主席、杨村桥镇教育工会主席,先后被评为市(县)三育人积极分子、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组长等;退休后大多住在新安江,退休生活也是充实的,利用闲暇时间,写回忆录。

方老师说,撰写回忆录,不是为了发表,意在为子孙后代留下痕迹。已经成书,有20多万字,A4纸400多页。同时,参与修订梓源村2022年年鉴。

同学们得知方老师过着含饴弄孙,享尽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非常高兴,并衷心祝福老师身体健康,青春永驻。

同学会联谊会第一站来到了粉墙黛瓦、老街古巷的徽州古城。 在这里包含了来自古徽州比较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无比特色的灿烂文化,该古城还被誉为徽学发祥地之一。

追忆同窗时的青葱岁月,畅谈读书时的校园轶事,仿佛又回到那个纯真的少年时代。

一半诗情画意,一半人间烟火。来这里才体会到什么叫一眼千年!游玩时,师生们都发出感叹:徽州古城真的太美了。

据悉,这次聚会,由同学群主何素珍牵头,方云仙、何素珍负责后勤,洪旭朝负责文宣,吴文秀、洪新潮负责组织。

在游玩时,金建坤与郭志云给大家买来特色小吃,四个女同学也买来水果,让大家品尝。

吴文秀等同学忙前忙后,给同学们当向导,并利用在安徽省黄山市朋友的关系参观时提供景区的门票。

同学们纷纷合影,张张相片将留下历史的记忆,把笑意写在脸上,把欢乐留在心上。

洪新潮深有感触地说,同学,是一种天赐的缘分,一次的相逢,终生的伙伴,师生情,是一份永恒的友谊。一朝的相依,毕生的回忆……时间如步伐,一走就四十四年,当初的美貌少女、英俊帅哥,如今已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潘有清同学长期在宁波工作,与同学分别44年,今天才第一次见面。他说,今天圆了相聚的梦,让我们共叙友情。延伸四十多年前的真挚友谊,让年少的友谊谱写新的篇章。

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怎样变化,我们的同学与老师的情谊,就像一杯醇厚的陈酿,越品味越浓,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

当天晚上,建德市杨村桥高中高二(四)班年过六旬的同学与年近八旬的方老师聚会于芳华真味餐馆。

昔日风华正茂,如今两鬓斑白,我们风风雨雨,沟沟坎坎,虽不惑依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保存着一份至纯,至真之情。

同学们44年后再聚首,仿佛回到到了校园时光,大家也拍起了抖音嗨起来,记录这难得的聚会。

金建坤同学说,在激动之余,又心怀感激。首先,要感谢此次聚会的发起人及筹委会的全体成员。是他们倾情付出,多方奔走号召,天南地北地联络,才迎来今天的宝贵机会;是他们倾力工作,多方筹划,周密布署,才有今天聚会。其次,更要感射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宝贵的时间,共圆一个梦,共叙一段情,借此机会对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对那些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到场的同学,送去遥远的问候和深深的祝福。

群主何素珍表示:感今朝,执手相看,把酒言欢,同学情谊最真!这份师生的缘,让人时常想起,难以忘怀。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大家和老师的年龄越来越大了,计划原杨村桥中心学校高二(四)班同学联谊会每年举办一次。

聚会分别时,同学们依依不舍,不想说再见,默默地作出承诺:“时光不老,我们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