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手机,我上课也不认真听讲,总想着时间快一点,快放学,这样就能拿到手机了,慢慢的,成绩呈直线下滑,上课分神,老师讲的听不懂,考试成绩一落千丈。”

“ 我的迷恋游戏程度太高了,有时都要边吃边玩,有时一天玩12个小时,所以我需要将我的手机交给我的父母保管,让我不再迷恋游戏。”

上面两段话是两个学生作文里的语言,如没有虚构的话那绝对是事实了。我们看得出来,孩子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
作为一个通信工具,又集娱乐、学习、工作、办其它事于一身的手机,我们当今似乎很难与它分开。它带给大家的方便无需多言,而方便的同时,我们承认,连大人也会痴迷入魔,那么孩子们一旦深陷其中也就不足为奇。
正因为如此,我们还得要说,手机的诱惑太大,我们大人——尤其做家长的,自己首先率先垂范,即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就是使用也尽量避开孩子。
这个说来似乎不太现实,但我们都想一想,期初没有手机包括手机开始刚刚使用起来的时候,我们还不是一样生活的吗?说这话不是说要让大家要倒回到过去的生活中,而是说,有些事的的确确是不用手机也是完全可以的,关键在于这个度很难把握。打个比方,我们在手机上闲聊刷抖音的频度为什么不能少一少,为什么不能出去散散步,野外走走 ,和周围人聊一聊。换句话,我们完完全全有其它多种方式可以调节我们的生活。
说到此,那么自己这样做了,经常做了,孩子见到手机次数少了,那种非要用手机的念想就不会那样强烈了。这与起初学抽烟的人是一模一样的道理,你看,刚学抽烟的人在头几次觉得那种气味呛,不舒服,可接触次数多了,也就适应了。虽说手机没有抽烟开始那种不舒服的感受,但使用次数,频度增加后,习惯已经形成了——离不开了。所以,这一点还是我们做家长的要带好头。
其次,限制和降低孩子手机使用的时间频度,这一点一定要严格。如果不加限制,让随心所欲去使用,甚至给孩子配手机,这种情况不论是孩子主动提出要还是家长自己给孩子配备手机,这都是荒唐而令人痛心的行为。
大家是知道的,孩子们自制力差,监督下还不断跃跃欲试,总想要挑战不使用少使用手机的底线,你开了口甚至还给了一部属于他的手机,这不是害孩子还能是什么?笔者是老师,单单在本校经历的因手机毁了我们孩子的事例真的为数不少:有的因手机竟将自己父母拉黑,有的因手机辍学,有的因手机打架,有的因手机常年不回家。所以,手机太诱惑,我们必须保持一个度,就跟吃饱了就要放下碗,但是,我们许多人,包括孩子,不知不觉已经被手机拉下了水——手机此时不是为人服务,而是真真正正我们自己心甘情愿要做手机的俘虏。这分明是主要次要分不清,宁可醉在里面,烂在里面,就是不愿拔出身来的表现啊!大家也说说,是不是自己也成了手机的奴隶了?所以,限制,限制,限制手机的使用时间与频度非常非常重要。
第三,前文也说过的,我们完完全全有其它多种方式可以调节我们的生活,如交流,散步,下棋,打篮球、打乒乓球、做手工,整理家务,学做饭菜,学习某种技术,等等。这些,孩子们都可以做的。现在,书读得时间长了,也需要让眼睛休息休息,调养调养,不能再从书本里又投注到手机里了,不然,眼睛受不了,性格也在慢慢变异——易怒易躁,不愿交流,甚至一些极端的事情他们也不是不能做出来。
另外,我们国家虽然有让青少年不带电子产品进校园的规定,学校也要求不能带手机进校园,可是还是有学生违反规定。要么,晚上家里熬夜白天教室呼呼大睡,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表现了。以这样的表现能有出息吗?
综前所述,我们得说一下,手机是个好东西,不是所有原因怪到手机上,而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自律程度不一样,用那句古人文章里说的“出淤泥而不染”形容应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关键,还是看个人的自律,定力。用前面的其中一名学生作文里写的话说,“我却把错怪给手机,是手机的错,我对我自己却很明白,不是手机害了我,是自己害了自己。我没有自控力,看到手机像入了魔一样,走不到(正)道。”

是啊,真的真的不怪手机,是我们自己缺乏自律而已。而且,使用手机也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