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任重道远。真正玩收藏人的精彩是,淡看身旁的流言蜚语,在追寻中完成自己的使命。五一小长假,我推掉了所有业务,鄂州市收藏家协会烟标分会藏友一行13人,由司晓会长领队,张国林副会长配合,驾车驱驰六百多公里,奔赴浙江省义乌宗江大酒店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烟标收藏交流大会。此行一是与江苏籍标友仲亚楼老师建的《共享藏乐--有您就行》微信群里27位标友相聚晤絮。二是为交流会中54号烟标拍品“八一”而来。三是与浙江籍标友孟海谊老会长有约在先,登门拜访参观他的烟标收藏室。
烟标俗称烟盒,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社会各个时期的不同景况,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烟标文化。烟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趋之若鹜的收藏爱好者为之迷恋、执爱。看似一张张不同时期的“花纸片”,却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价值,弘扬烟标文化,使其传承后继有人,是我们收藏者当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全国烟标交流大会这种重大活动可以担负并践行这种责任。
谈起“八一”烟标,不得不让我联想起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我曾有着一样的当兵情怀而未能如愿。记得在1986年10月应征入伍的年龄时,那时候家里较为贫寒,特别想去当兵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虽然我们百子畈村报名人数只有十人,要想当兵可还是需要那么点人情关系的。眷恋当兵,虽然已过去了37年,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们当时在菜元头村委会参与体检,经过几轮筛选,最后只有我和我的同学强子(化名)二人体检合格。可是区武装部给我们村只有一个入伍指标,我是家里独子,报名那天是瞒着家人偷偷去的。我那时候特别喜欢练武术,更想通过自己的所学,能被录取为武警,可事与愿违,最终因为没有“走后门”被刷了下来。而强子则轻而易举的穿上了军装,去湘潭市支队当了一名武装警察,为此,我怨恨父母很多年。

据说强子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能顺利入伍,找关系给人武部接兵的送了我市濠塘养的鱼。到了1989年2月25日,强子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生病死亡。听湾里老人说,是一次执行枪决犯人时,一枪没让人犯致命,死刑犯回头瞪了他一眼,他被吓破胆,当场倒地而亡。闻此噩耗后,我不由得暗自窃喜,所幸当时入选的不是我,否则厄运难避……。
多年以后,我虽消失了当兵的梦想。但是,对军人的敬畏和仰望之情,一直都在。因为在我的理念里,当过兵的人接受过军规的洗礼和人格上的重塑,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当兵的人有着刚直不阿的坚毅品质,有着奋发向上的青春活力和精神风貌。
马革裹尸血洒疆场,是军人的职责与荣耀。和平年代的军人虽不能浴血战场,但保家卫国的襟怀犹如战马嘶鸣。有句台词很经典:伟大在于坚守,艰巨在于漫长。这份军人情怀他们自己未必说得出,但是人民看得见。军营是这喧嚣尘世中的一方净土,军人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诠释着家国情怀,固守着那份难得的高贵。

言归正传,这次拍卖会于5月3日上午8.30开拍,拍卖师仍然由南京烟协会高云翔会长主拍。高会长是标界金牌拍卖师,肩负全国会,地方会多次拍卖任务。他的解说,声音宏亮,动作干练娴熟,风趣幽默,临场发挥能力强。当拍卖到第54号拍卖品“八一”(河南省登封卷烟厂),我连忙将26号举拍牌悄悄递给司晓会长请他代拍。此举实属无奈,因为标界有那么一小撮人,看到熟面孔会故意托价。此标起价一百,蚌埠宁伟直接喊到500元,司紧跟着叫价,几个回合,司会叫到950元时,高会长高举木锤说:“950元一次,950元第二次……”我心中暗暗窃喜,没有超过我一千元心里价,此三无军事题材标,马上唾手可得。谁知高会正准备落锤时,坐着我右后排的南京标友刘宏钢叫价1050元,我思忖再三,忍痛放弃。

这枚“八一”烟标,以鲜明的视觉语言,迸发出独特的魅力,让我苦苦追求了好多年。
苍天开眼,知我初心,正是因为我对烟标收藏的热爱和执着,参加义乌交流大会回家的第五天,终于如愿以偿收获了一枚全品“八一”烟标。请恕我不能说出提供烟标的藏家名字,尚且亦如珍品烟标一样,珍藏心底吧!
通过对烟标的收藏,研究,我们可以博古知今、启迪智慧、感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