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亲
——永远的“海鹰”!
张 帆
今天,送走了父亲的战友刘春志叔叔。
感慨与不舍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父亲和他的战友们都相继离世。
这是一代人的陨落。
他们是新中国海军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他们用忠诚和无畏保卫了祖国的东南沿海,为新中国海军的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们与祖国共辉煌!
还记得这部电影吗,
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向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影片《海鹰》?
“海鹰”,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作家兼编剧陆柱国赋予鱼雷快艇六支队参战指战员专有的特有名词。
自从有了电影《海鹰》之后,“海鹰”就约定俗成的专属于张逸民所率领的鱼雷快艇部队。
1951年前后,我们的父亲从各个野战部队调入海军,直接去了三海校各个不同的业务班级学习。
有艇长班,水手长班,轮机班,鱼雷班,枪手班,电讯班。
每条艇的编制是九人。
五个部门九个战位。
1952年三海校毕业后,
父亲的144艇编入北海鱼雷快艇21大队3中队。
1953年4月,在21大队3中队的基础上成立了鱼雷快艇一大队。
归属于华东军区海军。
驻扎在上海吴淞的小港码头。
1954年,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华东军区打浙江南部沿海国民党敌占岛屿的“一江山战役”。
为加强华东军区海军的力量,1954年6月,北海的鱼雷快艇31大队加入华东军区海军,与新组建的鱼雷快艇1大队共同参加“一江山战役”。
1954年11月14日凌晨,鱼雷快艇31大队成功夜袭并击沉国民党军舰“太平号”!
这是新中国海军鱼雷快艇部队自组建以来首次作战取得胜利。它对国民党海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1955年1月10日18时,鱼雷快艇1大队1中队四艘快艇接旨出海作战。
那天的气象条件非常不好。
风力5至6级,阵风七级以上;既有低温又刮着大风,同时还有西伯利亚寒潮来袭,气温降到零度以下,还有大风加小雨雪。
因上一场战斗只剩一条雷的“102”艇艇长张逸民坚决要求出海作战终于被大队长批准跟随3中队再次出海作战。
又因出发晚而阴差阳错成了“单艇”。
“102”艇此时只剩下右管雷。“苏式”鱼雷快艇安装的美国在二战期间送给前苏联的飞机发动机,右转。鱼雷快艇上的两台主机都是右转机。
右管雷—主机右偏—旁风旁浪。
这是父亲参战的条件和环境。
“出白岩山锚地后一路向东,这段路是旁风旁浪。一直顺着浪窝子滚来滚去。我此时操艇比前一次出击困难多了,稍微加点速度就会右倾得厉害。有时右发射管插进浪窝,好长时间不能扶正。真危险啊”。(摘自张逸民回忆录123页)
“单艇,独雷。
我的攻击航速虽说只有17节,当敌我相距500米时,我敌之间的距离缩短是极快的。两船距离由500米缩短到200米,顶多也就是40秒钟吧。我最后一次设定射击诸元,全艇随即进入待发状态。
水手长张德玉是我的好助手,他又是老水手长了。作为水手长,他是我的第一代理人。我如果在鱼雷攻击中牺牲了,就由他来完成施放鱼雷攻击的责任。因此,操艇、攻击和航海这一套他都熟悉。现在他在我的身旁,已是第二次催促我该放雷了。
我心里知道,这已经是鱼雷艇发射鱼雷的极限距离了。
此刻,102艇真的如猛虎扑食一般,冲向敌舰。
在我认为真的到了我心中的极限距离了,我高喊:“预备—放!”“放”字一出口,鱼雷从右管应声而出,立刻感到了一股强大的后座力使艇的速度猛然停止一般。鱼雷入水后跃出水面一次,再入水约10秒钟后爆炸。此刻射雷后102艇依旧惯性前行着,距敌舰很近,也就是150米吧。我看着危险,立即停车,然后打左满舵退出战斗。我在停车倒车过程中,高喊:“无线电员,记录时间!”(张逸民回忆录125页)
“这鱼雷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也随即冲击了过来。
当时我正面向敌舰,突然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扑过来,我是半边身体受力,整个身子在一股巨大冲击波下不自觉地歪向一边,右耳随即失聪。
很快水下的压力也传导到了艇上,艇身立刻像烈马受惊般蹦跳摇晃起来,艇上所有带玻璃的制品,全部被震碎。
轮机长这时向我报告:“舱体中弹!”我随即纠正道:“没有中弹,是鱼雷爆炸波”。
我艇舱面人员共6人:我、张德玉、杨贵、王如元、丁安文、董存礼全部被震得耳朵失聪。我最重,约3个月后才逐渐恢复,但一直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听力了。
我停车于敌舰10链外,开始向指挥所报告:“102艇单雷一条命中敌舰,请示行动。”23时30分,接大队指挥所命令:“102艇立即返航!”此时我又一次清查人数:全艇参战人数为十一名指战员。现在十一人全在,人、艇平安!
舱面人员抱成一团,喜极而泣,并一再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而我此刻更感到痛快淋漓,我和战友们怀着对党、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承受着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冒着艇沉人亡的危险,不就是为了这击沉敌舰而激动人心的一刻吗!”(张逸民回忆录126页)
“单艇独雷”击沉美制国民党军舰“洞庭号”,创造了世界海战史的奇迹。二百米近距离发射鱼雷,更是世界海战史上的仅有的一次。
只有中国军人才能如此英勇,只有毛泽东的战士才能一往无前。
新中国海军鱼雷快艇部队是第一支按现代海战标准培养训练的作战部队。有标准的现代海战的战术条例和战术动作,有统一的指挥和岸海配合协同;结合传承陆军的不怕牺牲精神和近战夜战实战经验,铸就出了人民海军在现代海战中的灵魂:“海鹰精神”。
鱼雷快艇六支队第三次击沉美制国民党四千吨大型坦克登陆舰“台生号”(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击沉吨位最大的美制国民党军舰)就是在1958年的8.24“金门海战”中。
为配合1958年的“8.23”炮击金门,威慑台湾国民党军方,已经在1956年成立并归属海军东海舰队直属鱼雷快艇六支队的1大队,在副支队长兼1大队长刘建廷大队长、政委刘春志、大队副政委郑鸿儒,大队参谋长张逸民的带领下,从宁波牛扼岗去上海。并从上海坐火车平安到达厦门前线。
“我们这趟专列很特殊,不仅是由战将陶勇亲自出面组织车运、组织伪装,亲自送我们走出上海站,铁道部还专门为专列从东北锦州调来了抗美援朝的功勋机车组送我们南下福建。这个机车组将伴我们专列一路直到厦门。
临行时陶勇司令员说:“张逸民,到了厦门前线,那里的一切行动全听彭副司令的指挥。到了厦门,他会在你停车处等你们!张逸民,我在这儿等待你们胜利的消息!”我深深感到首长对我们这支即将参战的部队期望很重很重。”(张逸民回忆录176页)
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的彭德清少将亲自督阵指挥这场海战。
战前动员
“1958年8月24号,各中队于16时30分分别向我报告,各艇备航备战完毕。我考虑到时间还很充裕,有必要最后召集干部再作一次战前动员。
我决定让各中队干部、艇长立即到指挥船集合开会。
这次战前动员很重要,政委让我先讲。我随即讲了三条:“同志们,马上就要出击了,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讲三条,首先是重申鱼雷‘三不放’的原则,大家必须坚决遵守。艇长应敢于牺牲做‘三不放’的模范军人。其次,艇底的海蛎子很多,出击后可能加速有困难。但是不管航行有多大困难,必须跟队、必须往前冲、必须参加战斗。这是纪律,这是行动的命令,各级必须坚决照办。违者,以军法论处。”
最后,我向大家表态:“我会带领指挥艇冲到最前边,各中队、各艇都得向我看齐。全大队都得奋勇向前,有我无敌!今天就是拼命,也要坚决把敌舰干沉。射击位置必须是500米以内,坚持近战歼敌。大队指挥艇是184艇,预备指挥艇是180艇。我倒了,由大队政委刘春志接替指挥。撤出战斗后,集结点就在梧屿锚地。”
接着刘春志政委再次作了战前动员。
刘政委的动员要点是:“这一仗一定要打好。炮兵打出威风,也把金门的胡琏打趴下了。现在轮到我们1大队了,一定要把敌舰击沉,让敌舰有来路,无回路。打仗就会有牺牲,革命军人就要发扬献身精神,我们就是人民海军的敢死队,倒下也要往前倒,要像个英雄好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模范遵守战场纪律,人人守纪律,人人往前冲!”
就在刘政委动员中,直通指挥所的电话铃声响了。时间是17时30分。我拿起电话听到是彭副司令的声音,我当即说:“首长好,我是张逸民。”首长问:“张逸民啊,战斗准备工作都作好了吗?”我答:“一切备便,只等首长一声令下了。”首长又语重心长地说:“张逸民啊,这次出击你要向我保证:一定要打沉一条,争取干掉两条。你要记住,我已向周总理打了包票。你一定要打沉一条大型军舰。”我当即回答首长:“首长,你放心,我会拼命博杀的。保证能击沉一条大型军舰,力争击沉两条。首长,我张逸民不会让首长失望的。”首长说:“有了你的保证,我放心了。好,现在准备开始出击吧。我在天界寺指挥所里等待你们的胜利消息。”(张逸民回忆录195页)
“金门海战”出战的序列如下:
1958年8月24日夜,我海军用小型鱼雷艇在金门料罗湾外海击沉国民党军用坦克登陆舰改装的“台生”号大型运输船,重创“中海”号坦克登陆舰,取得炮击封锁金门时的“八·二四”海战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1965年11月13日,国民党南区巡逻支队的“永泰”、“永昌”号两艘炮艇组成一个小型编队,运载着一支小股匪特,于下午2时自澎湖公港启航,妄图将小股匪特送至敌占岛屿乌屿,以便伺机投送大陆。
老蒋前不久想在东山岛偷袭登陆,抓一把就跑,结果连舰带人被我南海舰队击沉而彻底失败。但他赌性难改,这次又想到湄洲湾兴风作浪。一场惊心动魄的海战就此开始。
11月14日凌晨,我人民海军快艇6支队第31大队,护卫艇第29大队、第31大队,于崇武以东海域,以隐蔽突然勇猛顽强的作战行动,一举击沉了美制蒋舰“永昌号”,击伤了“永泰号”。这一仗是继“八六”海战胜利之后,取得海上作战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这次海战之后,人民海军自1949年4月23日成立以来,历时十六余年与国民党海军的海上战斗就此宣告结束,换来了台湾海峡时至今日近六十年的和平。因此,此次海战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也成为人民海军最经典的战斗之一。
鱼雷快艇发射鱼雷
1965年11月26日周恩来总理在上海锦江饭店接见“崇武以东海战”作战有功人员。
周恩来总理与父亲握手
周恩来总理与代表们亲切交谈。
周恩来总理接见一等功臣谈遵树
周恩来总理接见二等功臣范哲启
周恩来总理接见鱼雷快艇部队一等功臣。
根据总部的要求,爸爸被指定向周恩来总理讲解“崇武以东海战”战况。
爸爸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战况
副总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在祝捷大会上发言。
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在祝捷大会上发言
作战部队代表张逸民发言
福州军区第一政委兼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在祝捷大会上发言
片中的周总理与父亲亲切地交谈着,不时地用手比划着询问着。
因为出色圆满地完成了作战任务,父亲高兴地不时用手比划着,向总理解说着这次海战的过程:
高速炮艇编队与敌方交战一分钟后,炮火就戛然而止。
鱼雷快艇部队作为预备编队,随之也与编队指挥艇失去联系。
为防止敌舰逃窜,在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的情況下,鱼雷快艇编队遵照总理的战前指示:“保证打掉一条敌舰,争取打掉两条”,主动出击,独立作战,冒着敌舰“永昌号”“永泰号”猛烈的炮火攻击,向敌舰猛扑过去,死死卡住了敌舰企图往敌占区乌丘屿逃窜的退路。
“永昌号”“永泰号”属中等吨位,吃水浅,机动性强,回旋性能灵活。
4条鱼雷艇跟两条敌护航炮舰”拼刺刀”,力量显然太单薄。但是父亲指挥鱼雷快艇编队在敌舰中“三进三出”,不停地穿插以寻找最有利的鱼雷射击位置。四条快艇三次瞄准了“永昌号”,都被它成功规避掉了。战机转瞬即逝。父亲坚決要求鱼雷快艇部队坚持“三不放”原则,不停地寻找战机,终于在周旋二十八分钟后击中“永昌号”,圆满地完成了战前周总理对福建基地参战部队的要求。
整个作战过程中,父亲要求鱼雷快艇编队坚决执行“三不放”原则。
“三不放”原则:一、发射鱼雷阵位不好不放。必须在敌向角 45~75度之间。二、射击距离必须在 250米~450米之内。三、对攻击目标没看清,绝对不放-指挥员必须将敌舰头尾要看清楚。
这个“三不放”则是父亲经过数次海战后总结出来的一套成熟经验。
这次鱼雷快艇 31大队在与敌舰“刺刀见红“的二十八分钟里,最终能以20多吨的小艇,击沉美制蒋帮 903吨的大舰的決定性胜利,正是“三不放“原则的实战践行,充分验证了“三不放“战术的实战价值,更是鱼雷快艇部队“海鹰”精神在实战中的真实体现。以至于“永昌号”舰长向台湾当局求救的时候大喊:“我周围一千米之内全是共军的鱼雷快艇”!
国防部嘉奖令: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林彪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副总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上将接见
参战部队代表。
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接见参战部队代表。
陶司令员与我有约
——摘自《张逸民回忆录》第九章
自古以来,就有所谓“军中无戏言”,这话由古至今皆是如此。我与陶勇司令员此约自1965年至今,已逾五十年。今天我写回忆录时,我们之间的约定已无实际意义,之所以写上,是为留下真实的历史,以资后人有鉴。
就在11月17日嘉奖大会结束后,当晚在福州军区招待所有个较大的庆祝晚宴。我作为参战官兵的代表也出席了晚宴。这次有数百人参加的晚宴,赴宴者皆喜气洋洋沉浸于胜利与美酒的欢快之中。我所在的那桌全都是老熟人,酒宴之中谁也不用拘束可以开怀畅饮。
陶司令员交待此事后,我在五十年间中确实一诺干金。再也没有在任何场合提及鱼雷快艇在“崇武以东海战”中的表现,对“崇武以东海战”保持着缄默与无奈。
我之沉默无声,是因为我有承诺。军人的承诺是不应悔改的。今天在回忆录中道出了真情,这是因为今天说了真情,不再存在对谁有伤害的事,也再没有争功的事了。当事人有的已作古了,没作古的当事人,也都离休去安度晚年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鱼雷快艇支队已被撤编多年。今天写回忆录,让后人知道历史真相,是件对国家、对历史、对海军都有益的事情。
但是,我也想对快艇部队参战老战士们说,快艇虽未争功,党和人民也是给快艇31大队记了大功的。国防部、海军、福州军区的三份嘉奖令都将快艇31大队列为立功之首,就是明白无误地肯定了快艇部队的首功之尊。
鱼雷快艇六支队的光辉战绩在长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新中国海军首屈一指的佳话。
翻开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历史。
人民海军一共打掉国民党六条半军舰,鱼雷快艇六支队就用不怕牺牲和“海上敢死队”的精神,打掉了四条半国民党军舰,最大的“台生号”大型坦克登陆舰有4000顿!
那是在人民海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时期;是“小艇打大舰”的艰难时期;是人民海军刚开始武装自己的时期。
是我们鱼雷快艇六支队英雄的父辈担当了这样的历史使命!
尤其让我们自豪的是,1959年年底,军委宣布了第一批全军作战值班部队,我们鱼雷快艇六支队的一大队就通过考核被直接任命为首批军委作战值班部队!这份荣誉,也是其它海军友邻单位望其项背而不能达的。
今天,鱼雷快艇部队已经撤编了,但是鱼雷快艇部队的“海鹰精神”也将会是代代相传。
英雄的鱼雷快艇六支队的父辈们用忠诚无畏和勇于牺牲的“海鹰”精神,保卫了祖国的海疆,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与祖国共辉煌!
第一代海军鱼雷快艇科班艇长王苏南
第一代海军高速炮艇艇长华克毅
原快艇六支队政委张明汉
原快艇六支队支队长张朝中
原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刘浩天
时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彭德清少将
时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
时任海军政委苏振华
曾就任鱼雷快艇41大队大队长陈明山中将
时任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委李作鹏
我是鱼雷快艇六支队的女儿。
我在宁波的一个靠海边的大院长大。
我怀念这里的一切
我熟悉爸爸的战友却很少见到
他们常年在福建执行作战和训练任务
离开我的牛轭岗大院五十多年了
我依然思念和感慨。
感慨岁月留不住我们英雄的父辈,更感慨共和国终于有了今天的强大。
把对父辈的不舍化为动力和行动,也化作对祖国的衷心祝愿。
今天的美篇
就是我对英雄的鱼雷快艇支队集体,对英雄的鱼雷快艇六支队每一位父辈最好的纪念。
把他们留在历史的长河里!
让伟大的“海鹰精神”世世代代永远相传。
伟大的人民海军万岁!
写完这篇文章
已经是海军节了!
送上我衷心的祝福:
逝去的父母们都安好
健在的叔叔阿姨们都健康快乐
各位发小们健康如意!
更祝愿祖国强大人民安康
人民海军走向更大的辉煌!
2023年4月23日
军迷淘天下之“海鹰传奇”
“海鹰”电影编剧陆柱国谈“海鹰”
特别感谢武汉陆军子弟李艳霞对美篇文字部分的全力支持!特此感谢!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