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双馨 艾园芬芳
记返乡创业青年邱德信
作者:凌宪德
名字不仅是人的一种符号,或许还暗藏命理玄机,更暗喻诱导着人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或更赋予一种情节、情怀、格局和境界。
4月20日,在云溪区工商联副主席方旭日、市场监管局个指办主任黄长林、区个协会长区工商联副会长余雪年、个协秘书长刘伟的陪同下,我们有幸结识了湖南艾馨园中药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区工商联副会长、区个协副会长邱德信。
对这个富有浓郁传统文化寓义的名字,我直截了当:“当初你父亲或你爷爷给你起这个名字时寄予什么念想?”邱德信笑了笑说:当时长辈给我的这个名字时,就是引用老子《道德经》里的话“人无信不立,人无德不兴”,故做人要德行天下,以德服人,以诚处世,诚信服众。
因为有共同的三观,我们一打开话匣子就侃侃而谈,意犹未尽。
对于这个建在云溪镇大汉城可体验艾炙、拔罐、熏蒸、艾叶中药浴、中医理疗,经络养生,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养生馆,公司生产厂房4000多平方,年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且现在整个公司逐步进入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快车道,我愈发感到好奇,三百六十行,条条大道通罗马,你怎么就选择了这个不起眼的艾草行当?
邱德信也毫不掩饰:我今年35岁,别看现在事业初成,其实小时候,我家境也不好,我读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正当我踌躇满志,发奋读书为将来长大后干一番事业时,却突遭变故,父亲因病离我们而去。我勉强读完高中,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我就辍学打工去了。但我深知,农村非常艰辛,农民生活非常不易。
跟着亲戚搞工程建设,后担任小包工头,还是赚了第一桶金。本来可在建筑安装工程、土石方这一块有更大的作为,可我是生于斯、长于斯、地道的云溪区路口镇(原文桥镇)黄皋村人,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回报故乡、福泽乡梓。于是,我成了一名“生于云溪、热爱云溪、建设云溪”的有返乡创业初心励志青年。
说者娓娓道来,听者渐入佳境。
原来邱德信返乡创业,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还真有许多感人肺腑、打动人心的故事。
这个故事连邱德信当初也不敢相信,世上竟有集多重灾难和不幸于一身的人。五十多岁的村妇沈某,丈夫因残疾长期瘫痪在床,甭说下地干活,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大儿子21岁患大脖子病且有智障,也算是半个废人,小儿子虽智力正常,却不幸罹患白血病,天价的化疗费压得沈某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靠打零工勉强糊口。邱德信呈上几千元慰问金后,明确地告诉这名年过半百的村妇,你来我公司上班吧,不出远门,就在家里旁边荒山坡上种艾草,每月给你几千元固定工资,旱涝保收,稳赚不赔。村妇激动的热泪盈眶,连连作揖称谢。
当然,邱德信打造艾草事业,可不像干工程业务那样顺风顺水,2017年11月3日公司正式挂牌以来,头一两年,因为是按照传统的销售经营模式进行产供销。楞是生生交了亏损800万元的学费。
都说同行是冤家,他们到外面去了解艾草种植、成品制作、销售信息,别人都守口如瓶,讳莫如深。没办法,只好“偷师学艺”,通过剽学、求学、悟学等方式,先是跟着临湘刘师傅学种植技术,再买一台小车含辛茹苦到处跑市场。当初用那台小车跑外省市场,不到半年就跑了6万公里,平均每天跑300多公里,渴了喝一瓶矿泉水,饿了泡一桶方便面,困了就挤在车上蜷缩一堆迷糊一下。没办法,一切为了节约成本,节约开支。后来在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加盟下,利用互联网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才慢慢打开局面,慢慢有了市场回暖,慢慢有了扩大再生产的储备资金。
人都说,成就感是后发优势的原动力。
有一次,临近春节,邱德信经过一家银行,一五十多岁的村民刘某刚好从银行取钱出来,热情地跟邱德信打招呼:“邱董,您好!”邱诧异:“我认识你吗?”刘某说:“邱董,我是你公司的一名种植农户,今天我取钱,非常感谢您给我开了两个月工资,我取2千元给孙子做压岁红包,取2千元买年货,还留2千元储存。不是您,我哪有这么体面,哪有这么尊严,这年头,靠儿子儿媳打发,你想都别想,他们都自顾不暇。”老百姓的嘉许让邱德信成就感油然而生。
让邱德信更引以为豪的成就感是2019年参加由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演讲比赛,他慷慨激昂,脱稿即兴演讲五分钟,最终获湖南第一名、全国第三名的佳绩。怀揣20万元奖金,他心潮澎湃地说:我要把我们的艾馨园走出云溪,走出湖南,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
正是这一番雄心壮志,也深深地打动邱德信的同学——云溪区太平洋保险公司高管、年薪1-20万的蒋豹。蒋豹坦言:因为被邱德信的格局和境界所打动,我为什么放着高薪高管不做,是因为我们一帮同学志同道合,同心同德,是因为我们同是云溪人,建设美丽大云溪不但是本份,而且是情份。振兴乡村是我们的共同愿景。
中央提出的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措施;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我们也是不妨给你透露一点商业信息,我们现在在云溪共流转土地800余亩,加上辐射岳阳县、临湘、湘阴、浏阳等周边一共有6600多亩,在河南南阳与当地共同开发利用2万余亩;我们还在生产的高峰期,即旺季,共安置村民就近就业300余人。说实在话,我们本可引进全自动生产线,若上线每条线只需2-3人操作即可,但是一条生产线裁减20人,几条线就裁减150余人,他们就面临再次失业的窘况。而这些人大多是无技术、无文化、无年龄优势的村姑村嫂,要他们再度离乡背井外出打工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只上半自动生产线,让她们有事做、有饭吃、有钱拿,安排一个工作就是最大稳定、最大的民生、最好的福祉。正是这种境界使邱德信于2021年7月被评为云溪区路口镇优秀党员。
原以为,民营经济、个私老板企盼的就是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没想到,一上午的交流颠覆了我许多认知。他们的责任感更强。
这些年,邱德信和他们公司的员工们在尽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方面也彰显了他们的担当,在助贫、助学、助残,敬老扶弱包括三年抗疫共捐赠善款善物二十余万元。当然更多地是是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那些监测户(因病因故返贫户)。让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更浓更馨更芬芳。
望着他们创业几年来荣获的市、区、镇授予的十几块荣誉牌匾,我默默祝愿他们以“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为己任,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为作风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蓝图早日成为现实。
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