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下午,自己与实习生听了张敏会老师讲了一节古文对比阅读课。
课堂开始,她让学生听写字词,并点名两名学生上黑板默写。从话语中知道,她每节课上课都是这样安排的。由此可见,复习阶段,这看上去不起眼的字词只有通过这样持续不断的零敲碎打,才能有量的积累与质的转变,而一下子要让学生记忆许多当然不科学也不现实。另外,从她让学生听写的词语看出来,她考察的是形近字词,音同或音近字词,如树梢、稍微、惟妙惟肖;不屑一顾、通宵达旦、云霄;憔悴、精粹、鞠躬尽瘁。这些词语放在一起书写,也意在提醒学生注意区分,不能混淆了,这可见张老师让学生默写也有针对性。当在黑板上的学生写完后,她带领学生一起评价,又询问下面学生全部写对的数量。从她对举手表示个人全部书写正确的学生介绍话语里,我们感受到了她对未能全部默写出来的学生期盼之情。虽说不尽如人意,可她并没有讽刺挖苦学生。
复习罢字词,张老师揭示了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即进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在展示课内文言文内容前,她只展示了个题目:《大道之行也》,然后让学生集体背诵。当发现有学生打开原文在读,张老师及时提出了批评。随后,她检查了学生其中的部分字词掌握情况,还分别启发多名学生进行翻译。看得出来,如果不是张老师反反复复启发鼓励和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回答不会像今天那样尽如人意的。尽管如此,张老师依然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与热情,多次启发学生回答。正因如此,在此环节占用了比较多的复习时间。
在课内古文复习结束后,张老师在最后十分钟里展示了一则课外古文。在学生阅读结束,她仍然启发鼓励,不过这次让学生自己翻译。虽说相比而言,这则课外古文不是怎么难,由于启发占用时间大,所以学生翻译完也就下课了。好在后面的练习题是方才刚刚都涉及过的,看得出来,学生回答还是令人满意的,因而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尽管张老师说还有一则课外古文本打算这节课再阅读,可时间不允许了。

综合这节课整体看,张老师的古文对比阅读课上得是成功的。为什么这样来讲呢?
因为,对比阅读题完成的好坏决定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虽说《大道之行也》学生已经在初二下学期第六单元学习过,毕竟还是明显有些回生。所以,自己认为,复习课内虽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对之前的知识也是一个再巩固。假如没有这样来复习,自己认为绝对有学生,包括学习好的学生也很有可能因遗忘了某些知识点而懵懵懂懂,进而影响后面设计的对比阅读题的完成质量。正因如此,张老师这样复习既照顾了优等生,也让薄弱的学生也能跟得上老师带领大家的复习,一定有所收获。自己听罢课回来还好好思考了一下,假如张老师本节课只图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课内的古文泛泛一讲,那么复习的效果一定会要打折扣。用她自己给学生说的话,古文学习是基于课内,拓展课外。课内的没有打好基础,怎么能够理解掌握延伸到课外的知识呢?正因做足了准备工作,所以后面几个题的完成很轻松,这也是明显看得到的。
结合上面分析,自己认为张敏会老师的这节课复习课是扎实的,效果也是明显的。而且对于即将中考的这些学生来讲,老师以正面鼓励引导为主,她也是做到了。还有,复习当中,她还能够针对个别字词予以归纳延伸,像复习到“女有归”一句时,针对“归”字,她带领学生复习了《岳阳楼记》里“云归而岩穴暝”以及“吾谁与归”里的两个“归”字。对课外古文里的“怪”涉及的意动用法对学生再一次提醒、对“刑其傅公子虞”中的“刑”,也与学习过的《陈涉世家》一文结尾的“刑”字及时做了比较。这些都显示出复习阶段必须的基本功。
最后,用几句打油诗概括一下张老师本节课的复习特点:
字词复习有针对,对比阅读重点讲。
启发诱导又鼓励,不怕说得口生疮。
学生轮流多人答,差生回答对又亮。
为了气氛和兴趣,说要奖励棒棒糖。
学生下课索要糖,留下佳话来年讲[注]。
平易热情好亲切,复习效果的确强。
[注]
上课复习中,针对课外古文里重要的一句内容,张老师为鼓励学生回答,说翻译出该句则奖励一个棒棒糖。果真有生站起翻译出来后,张老师说她没带糖,下课了给此生一元钱让买去。结果下课后她走出教室六七步的样子,那名女生追上张老师要棒棒糖,张老师说身上没带现钱,不过对此生说她记下了。自己意欲掏零钱给此生,张老师说不用。不知写此文时那名女生吃到了棒棒糖没有,哈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