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自己带领学生复习旧课,因为期中考试快要到了。自己的学生经历中,期中考试是不复习的,而期末考试才复习。也许是时代变了,也许是教育异化了,反正,期中考试要求复习那就复习吧。
那么,复习时,不能不对一些字词书写要说道说道,可自己再强调,再提醒,还是有些粗心大意的学生屡屡犯错,这让自己真是没了脾气。下面就说说近日来的错误书写吧。
案例一:不会写“幻想”的“幻”
那天导学案里针对《关雎》一诗做回答,涉及到主人公情感变化从喜欢到思念,再从思念到求之不得后,又幻想得到后的喜悦。结果,一书写“幻想”的“幻”字时,真是五花八门,有写成“幼儿园”的“幼”字的,有左边写成绞丝旁的,有不见左边那一点的,有右边写成“力”字,又与刚才不带点或写成绞丝旁组合的。不曾想上了八年级连个简单的“幻”字居然能够写错,可见平时用心不用心。
案例二——专门复习了的衿、嗣、阙还有十多人写错
复习《子衿》一诗时,自己对包括其中的衿、嗣、阙多个字让学生专门在练习本上写了写。随后,针对导学案里默写这首诗出现的问题,还让实习生对一向认为学习不错的二班逐人发纸来了个现场再检查,但还是有十多名学生记不住:给“衿”字在右边的的“今”下面非得加一点的,把“嗣”字左上的口上面多加一横的,还有“嗣”字左下角小同字框里的一横两竖写成两横两竖的,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呦!
案例三——“朝思暮想”版本多
仍是上一首诗,说诗歌写主人公对意中人朝思暮想,结果在交上来的作业里,出现了五名学生写错的情况。其中两个分别写成朝思穆想、朝思目想,还有三人出奇的都写为朝思慕想。不知当初在学习这个词时,理解没有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如果再发展下去,估计还会出现朝思木想、朝思墓想更多版本了,不可想象。
案例四——”老虎没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里有个“涵虚混太清”诗句。这句里有个“虚”字,就是谦虚的“虚”字。上学期就针对个别学生说过,虎字头那一长横不是长横,而是横钩,像老虎的牙齿。可纠正了这一次一班八名,二班有四名还是写成了长横。自己只得打下去让纠正。不曾想一班有四人改了后还是一长横的虎字头的“虚”字交上来了,自己不得不面对面一个一个指出来是怎么回事。唉,老师谁不服都行,这几名学生还得服,真真确确的服喽!
故事后还有故事
且说写罢此文刚刚过去一天,自己在11日下午叫了名学生上黑板来写“幻”字。须说的是昨天,让他上黑板写时,他是不会写这个“幻”字的,自己下去还叮咛了另外一名学生,让教会他写“幻”字。不知这学生是教了还是没教,或者是他个人下去还自觉学习了,反正现在叫来是写出来了这个“幻”字的。不过,自己在他上黑板时,同时让他把“幼儿园”的“幼”字也随手写一写。谁知他把“幻”字写出后,就是不知该怎么写“幼”字。下面的几名学生还给他提示:加上一撇,可他还以为是大伙在糊弄他,就是不肯写,而且,明显是一副懵懂不知那个“幼”字到底是啥样的表情,只可惜没有及时抓拍下当时的蒙圈神情。于是,自己就让此生回座位上坐下。而下面,早已经笑个不停,笑声一片了。可自己非但没有批评,而且还夸赞着说:和昨天相比,今天会写了“幻想”的“幻”字,这是个进步呀,那么明天绝对会写“幼儿园”的“幼”字,大家说对不对?
“对——”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所以,大家要看到这个同学的进步,不能老瞅他的不足。”
”就是么。“又有学生回答。
至于这学生姓甚名啥,大伙还是没必要关心了,反正,这里绝无杜撰,这可是有班上另外四十名学生作证的,自己也没有必要在此为了博人眼球而胡乱杜撰,若真是如此,鄙人愿天打五雷劈。
老师成了”老叨男“
行文至此,自己觉得每天每天不得不为这些细枝末节在唠唠叨叨,不知那些用功的学生怎么个看法与感受,反正,自己觉得自己都成了叨妇了。不对,应叫“叨男”,更贴切的应是”老叨男“才对,大家说呢?
呵呵!
看看一班八名学生都写错了的“虚”

居然有四名学生讲“虚”字修改后还是原样:没牙的虎字头又交来了,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难以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