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 集
朱和顺

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汇向集市。有邻里相约的,有全家出动的,有老幼相携的,也有夫妻相伴的。
卖的人,车运担挑,载满各色货物。那车,在先多是马车、地排车或太平车,如今多半是拖拉机、三轮摩托、双轮摩托,起码也是个电动车自行车;买的人则提篮携袋,空囊而去,满载而归。离集市较远的路上,赶集的人尚显稀少,三三两两,拉成一溜溜稀稀落落的线,至靠近集市处,便渐次密集起来,而一入得集来,就拥挤不堪了。
这集市,早年间规模并不大,大约只在村内的一条东西街上,以卖菜的为主,辅以粮食、肉食、杂物,至于衣料、百货、干鲜海货、外地鲜果,则几乎不见,这类东西那时只是在设在村子里的供销社商店里才略有一二。后来改革开放了,物产丰足起来,跟着流通也大起来,这集市便渐渐扩大,先是塞满了村子的大街小巷,后来村子里盛不开,就挪到了外边,又大了,再挪,到现在就发展成这种纵横几条大街、多种市场并列的洋洋大市的局面了。如今单说这一个衣料、服装市,就大过最初那集市的好几倍——一条约有里许的街面上,两侧挨挨挤挤摆满各式衣料、服装摊,花样繁多的衣服都支了架子挂在那里,花花绿绿的好不惹眼,远处望去还真以为逢了什么佳节盛会呢。
集市大约划分成肉蛋禽鱼市、蔬菜鲜果市、粮食市、杂货市、布料服装市,近日又在集市的外缘发展出一个以建材、燃料为主的物资市。集市到了这种规模,赶集的时间也拉长了。先前也就大约接近午时的光景就散集了,到了过午,已是找不到一点集的影子了,如今呢?直到下午两三点钟,往来赶集的人仍显络绎不绝的样子,而到抵近年关,所谓最后一个年集的时候,不是虚夸,真是,到了日头偏西之时,还有陆续进出赶集的人呢。
集大了,东西多了,人也多,加上现在人们穿戴修饰都比过去讲究起来,人也显得好看了,尤其那些姑娘、少妇们,多有颜如玉、貌似花的,所以,赶集的人许多也就有了双重目的——买东西兼看人,看各色赶集的人,看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看那些漂亮的女人们的笑容,大抵是集赶回来,除了带回来满篮子满袋子的菜啊肉啊什么的,还带回来满脑子的人的影像,足可以慢慢地回味消化的。
乡村的集市大抵是如此一幅图画。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